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赤身进粪坑“捞屎”,印度这群人,平均活不过40

京港台:2024-12-6 09:15|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赤身进粪坑“捞屎”,印度这群人,平均活不过40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在印度(专题),有一种被称为“手动清理工(Manual scavenging)”的工作者。

  说是清理工,但他们每天负责处理的并不是生活垃圾,而是包含各种致命病菌的人类粪便

  

  (手动清理工,示意图)

  在一些现代化水平不发达的地区,淤堵的下水道、旱厕、排水沟以及化粪池等不方便靠机器清理,或者说老板为了节省成本不愿使用高级设备,所以干脆排人亲自下去“捞粪”、通管道。

  而清理工们几乎得不到任何防护措施,没有护目镜和口罩,也没有专业的防护服,就只能穿着单薄的裤子和鞋,或者干脆赤身浸入令人作呕的粪便和污水中工作

  

  (手动清理工,示意图)

  他们一次次沉入漆黑的污水淤泥下,用桶或铲子运出粪便,然后装进独轮车或篮子中运送到处理地点,有时远在几公里之外。

  

  (用篮子把粪便运到远处的田地里)

  因为长时间接触病毒、污染物、化学废料,再加上吸入大量有毒气体,很多清理工都患上了严重疾病,包括灼伤、呼吸系统问题,感染皮肤和血液疾病、眼部和呼吸道感染,或者干脆在下水道里窒息身亡……

  他们的预期寿命只有40岁,现实中可能更少。印度致力于改善清理工工作条件的组织“Safai Karmachari Andolan(SKA)”收集的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8年,死亡的清理工们平均年龄只有32岁。

  据报道,每年约有600名清理工死于各种原因,媒体将其形容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但明知有风险极高,迫于生计,清理工们也只能在“死亡坑”中挣扎,哪怕每天的工资也才320卢比(约人民币(专题)27.5元)……

  

  (手动清理工,示意图)

  这种极不人道的工作引发过无数次抗议,印度其实早就立法禁止了,只不过真的执行起来又是另一码事,根据SKA的调查,仍有超过77万人在从事这项工作。

  而此事之所以未引起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低种姓群体 —— 位于社会底层的“贱民”达利特们。

  众所周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已经废除,可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现在,民众仍深信不疑,低种姓的人天生就该从事肮脏、“低贱”的劳动。

  清理工团体运动(Movement for Scavenger Community)的创办者Vimal Kumar就来自达利特阶层,他的母亲是一名清理工,用清理粪便赚来的微薄薪水供他上学,自己却因持续吸入灰尘患肺癌离世,可老师和同学们了解Kumar的身世后,非但不提供帮助,反而集体霸凌他。

  回忆曾经的遭遇,他这样形容:“社会认为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清理别人的粪便。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手动清理工是社会封建思想和集体霸凌的产物。在这种风气下,很多成为清理工的达利特们,生下的孩子也会早早成为清理工,一代代在低薪工作中循环,注定无法改善地位、脱离贫困。

  

  (印度的种姓排行)

  得不到援助的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处理现状,很多人于是开始酗酒,想靠酒精麻痹感官来抵抗粪便的恶臭,可醉醺醺地走进下水道,反而不慎丧命……

  而他们的离世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也失去了经济支柱。

  来自古吉拉特邦的Anjana,去年4月突然接到了丈夫Umesh Bamaniya死亡的消息,他在清理下水道时意外身亡,尸体被捞出时浑身包裹着污水。

  他才23岁,此时距离他们的儿子出生只剩10天……

  一日之间失去了负责养家糊口的丈夫,Anjana悲痛欲绝,不知今后如何是好:“我该如何抚养教育我的孩子?”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了泰米尔纳德邦女子Annamma的头上,去年9月,她的丈夫在一家工厂的下水道内窒息身亡,留她和两个小女儿茫然无措……

  

  (手动清理工,示意图)

  可恨的是,死者家属往往得不到赔偿。

  女子Ratnaben的丈夫,于2008年在一家工厂的下水道里工作时,因吸入有毒气体身亡,当时管理部门承诺了一系列赔偿措施,可15年过去了,她什么都没等到。

  绝望的是,观念一天不改,他们就还要承受这种不公的对待……

相关专题:印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 23: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