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去世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不将祖母下葬?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历史的玄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任何剧本,不会按人们理想的情节发展。就比方说,每个开国皇帝都想千秋万代,最终却是一厢情愿。但冥冥之中,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世道人心。
最明显的就是清朝,在它基业兴起的时候,一切蒸蒸日上,民心归附
,出现的是孝庄皇太后,政治韬略里尽是为国为民初心,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孝庄,就没有之后的康乾盛世。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世事飘摇、人心浮动,出现的不再是挽大厦之将倾的大人物,而是祸国殃民、骄奢淫逸的慈溪皇太后,她近半个世纪的掌权,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两位太后,一好一坏,一首一尾,让人不得不感叹天道轮回。说回孝庄,围绕她有很多秘事,其中最称奇的就是,
她去世后37年,都没有下葬,作为皇孙的康熙帝为什么不安排下葬呢?
孝庄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孝庄其实不是满族人,而是蒙古人。因为女真和蒙古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文化基因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所以满蒙通婚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情。
孝庄的本名叫做布木布泰,
在蒙古语里的意思就是上天赐予的贵人,用古代大佬出场共有的话语来说,就是贵不可挡,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度过一生。
不过孝庄的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
额尔德尼琪琪格,又名叫做哲哲。
正是在哲哲皇后致力维系满蒙关系的努力下,孝庄才能嫁给皇太后。
历史记载中的哲哲皇后,是个非常合格的后宫之主,在她的主持下,皇太极可以安心经营政事。不过哲哲并没有为皇太极生下儿子,只有三个女儿。
正因为此,哲哲的侄女们才能顺顺利利,成为皇太极的妃子,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好事自然想着自家亲戚,所以同为一族的孝庄和海兰珠成为皇太极的女人。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三个女人成为后世清宫题材热衷的题材。其中海兰珠和皇太极的爱情是最荡气回肠的,相较之下,孝庄显得不受宠爱。
这其中的原因,想必是个性所致,孝庄很有政治头脑,心机谋略不在皇太极之下,而海兰珠则是个柔情蜜意,没有什么政治野心的小女人,相较来看,还是海兰珠这种柔弱女子更得圣心。
孝庄并没有陷入后宫的争风吃醋,她看得更为长远,毕竟她已经为皇太极生下儿子,也就是皇九子福临,这是最大的资本,有的是斡旋的机会,至于对于皇太极的感情,孝庄看得很淡。
才貌双全,托起两代江山
孝庄集美貌与才智于一身,最先体现在劝降洪承畴这件事上,当时被俘虏的洪承畴誓言旦旦,嘴上说打死也不降清,不做贰臣,谁劝服也没用,
但是孝庄毛遂自荐,亲自到洪承畴处劝降,最后居然收到了奇效,洪承畴答应降清。
从这件事上,可以显示出孝庄出色的谋略和胆识,还有过人的口才与美貌,以至于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洪承畴是被孝庄的美人计给说服的,尽管真伪难辨,但足以说明孝庄不是平凡女子。
后来皇太极因为脑溢血突然驾崩,初创的大清政权第一次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因为皇太极之子豪格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都是野心勃勃之人,都在觊觎着皇位,双方势如水火,就差个导火线,来殊死残杀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多尔衮突然退出皇位争夺,辅佐皇九子福临继位,之后顺势剪除豪格势力,谁也不知道多尔衮为什么会这样做,毕竟以他的权势,福临和豪格都难称对手,这些现在都是秘案。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
是储位之争的既得利益者是只有六岁的福临,他那么年幼,肯定左右不了政局,那么就一定是他背后的女人,母亲庄妃在悄悄运作了。
多尔衮和孝庄的事迹后世诸多传说之处,不管真伪如何,但是至少说明孝庄这个女人不简单,她能够将诸多后人认为的不可能转变为可能,称得上奇女子。
之前的男人,包括皇太极和多尔衮,孝庄都应付得妥妥当当,表现出一个大女人的智慧。但是对于她的亲儿子福临,孝庄却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福临就是大清帝国的顺治帝,他虽然六岁登基,但绝不是傀儡性的角色,而是极有主见,不会随意听从任何一人,摄政王多尔衮不行,他的母亲孝庄也不行。
孝庄本来想继续将自己的母族侄女,嫁给顺治当皇后,但是这位脾气倔的顺治帝却不喜欢,
而他独爱的董鄂妃,孝庄也不喜欢,母子一度闹得不欢快。
不过家庭归家庭,顺治和孝庄在大事上是拎得清的,大清帝国继续蒸蒸日上。
不过顺治命薄,二十来岁就驾崩了,孝庄来不及伤悲,因为大清基业未稳,容不得她掉眼泪,于是她睿智的眼光盯向了皇三子玄烨,就是后世有名的康熙帝,孝庄开始了太皇太后的政治生涯。
停灵38年,究竟为何
康熙继承皇位的时候,才八岁,正是小孩儿疯玩的年纪。即使再早熟聪明,也不可能将天下大事理得清清楚楚,这背后肯定是孝庄在运筹帷幄,她并没有像后世的慈溪那样,垂帘听政,不放弃权力。
孝庄甘当绿叶,她要做的就是教会这位孙儿怎么执政,怎么统御百官,怎么治理天下。有了她的教导,康熙才能完成不世出的功绩,开启康乾盛世。
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孝庄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辉煌就此陨落。不过发生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康熙并没有将孝庄立即下葬,而是停灵38年。
康熙为什么这样做呢?这和孝庄历经好几代皇帝有关。因为孝庄本身为人清朴,不主张铺张浪费,所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她也不想破了这个规矩,和皇太极合葬,免不了铺张浪费。
再者皇太极离世太久,孝庄也不想扰了皇太极的清净。
总而言之,就是不想和皇太极合葬,她想葬在儿子顺治皇陵旁边,可见儿子还是她心中最为重视的。
但这给康熙皇帝出了难题,一是他和这位皇祖母关系太好了,不想违背孝庄的遗愿,二是母子同墓,不合大清帝国祖制,违背祖宗夫妻同墓的传统。
所以无奈之下康熙皇帝只能采取折中的措施,就是把这位皇祖母的棺椁灵柩暂放在清东陵旁边的暂安奉殿,想不到这一放,就是37年,
直到雍正时期,才将暂安奉殿修建成昭西陵,孝庄才正式安葬下去。
这样来说,这位传奇女性,历经清朝前四个皇帝,无论生死,都是说不尽的大女主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