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又遭大旱 河南人真难! 多地气温超过40℃

京港台:2025-5-19 01:35| 来源:南风窗/河南政府 | 我来说几句


又遭大旱 河南人真难! 多地气温超过40℃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河南省气象台2025年5月18日17时00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5月19日至21日,我省大部将持续晴热天气。其中19日白天,淮河以北大(专题)部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其中三门峡北部、洛阳、郑州北部、济源、安阳西部、许昌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20日白天,黄河以北和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南阳、驻马店北部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其中洛阳北部、郑州西部、焦作、新乡西部、安阳西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40℃以上。

  21日白天,焦作、济源、新乡南部、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南部、平顶山、许昌、漯河、周口西部、南阳南部、驻马店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其中洛阳北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40℃以上。请注意防范。上述地区的相邻县市(区)也需关注。

  

  

  作者 | 陆茗

  今年小麦季,刘本庆在他的家庭农场里干得格外辛苦。

  他经营着河南南阳方城县1300多亩地,往年小麦生长的这几个月,他悠闲得很,农民还能趁这段时间外出打工。

  然而,自惊蛰以来,南阳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五成以上,几乎没下过透雨,刘本庆根本闲不下来。“就始终都在地里浇水。”

  机井抽出来的水忽停忽续,浇地比以往更费时费劲。四个人管着7台卷盘式喷灌机浇灌一次,就得十来天。正常年份,他顶多就浇一次越冬水,眼下他已浇了四次。

  

  播种以来,刘本庆用卷盘式喷灌机给麦田浇灌了4次 / 受访者供图

  辛苦是其次。往机井下水泵抽水浇地,刘本庆在电费上就花了6万块钱,陡增的成本侵蚀着利润。抽水灌溉的电费,成为农户尤为纠结和心疼的一笔支出。

  时逢旱年,农民在“两难”间徘徊:不好好浇水,产量上不去,挣不着钱;浇水成本高了,也挣不了几个钱。两头掂量,都是风险。

  5月16日,中央气象台的气象干旱黄色预警仍在提示陕西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特旱。麦田里,叠加高温和大风的“干热风”成了隐形杀手。

  

  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河南安阳、焦作、新乡、洛阳、郑州、许昌,陕西关中,河北邯郸,山西运城、临汾等地将出现轻至重度干热风天气,主要影响时段为12日、15至17日

  在小麦第一种植省河南,4月中旬统计数据显示,受旱面积一度达到958.2万亩,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集中在豫西地区。同一时间,以5000万抗旱专项资金为标志,抗旱浇灌正在加速推进:重启机井、调配水库、引水通渠、人工降雨——多种手段齐上,应对并缓解各地旱情。

  转到5月中旬,部分地区小麦提前进入收割季,但旱情仍像一把尺子,把“浇与不浇”的差距量得分明。有农民前期没浇好水,收成与收入已经拉开档次。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仰赖“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预防、应对和止损,正成为“专业化、职业化”农民的日常动作。旱情当中,灌溉设施和人的管地经验,就是保收止损的最后闸口。

  浇还是不浇:旱年算账

  农谚说,小麦不春灌,产量减一半。眼见自家小麦提前旱熟,唐河县小农户老赵悔不当初:“小麦没浇上。”

  他算了算收支,今年从11亩半地里收割的湿麦卖了4800元,不算人工费,还赔了200元收割费。“这回可是吸取教训了,这以后想办法也得浇地。”老赵告诉南风窗。

  而在离唐河不远的方城县,刘本庆前后给1300亩地浇了四次水,麦子大多得以正常生长。他估计,今年这浇好水的地,每亩还能打1200斤麦;要是没浇好水,就只有300~500斤。

  两相对比,农户差距即刻显现。天不下雨就靠人浇,本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但现实里,灌溉仍受多重限制,局部地区的麦子浇不上水。

  首先是地形。“丘陵岗地打不出来水。”刘本庆说,即便打了机井,可能下到100米都见不到水;有的因为距离太远、地势太高,水引不过来;部分机井年久失修,无法使用,也让农户无水可浇。

  

  年久失修的闲置机井 / 图源:人民网

  其次是劳力。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地旱了也顾不上回来浇;留在家里种地的多是老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即便就近有机井,他们要么没有抽水泵,要么体力跟不上。一个水泵一二百斤,下机井还得拧管子、接电缆,老人难以胜任,结果一些地无人浇水。

  再就是心理账本。前阵子刘本庆忙着浇水,有小农户来围观。当时他也奇怪:怎么还不赶紧浇水?不浇产量可没了。

  但来人跟他说的是:浇不浇都中(注:中,河南方言,行、好、可以的意思),俺们的地不用出地租。言下之意,种多种少都能接受。

  

  距离收成还有20天,一位农民因为没浇灌条件,麦穗只有一扎高,叶子枯黄,麦穗干瘪 / 受访者供图

  “不像我们要收回地租的本。”刘本庆说。小农户种自家地,每亩还能拿百十块钱补贴,“他就是一下不中,产量减半,虽然可能赔钱,但差得钱也不多”。

  可刘本庆承包的1300多亩地,每亩租金800元,一年光租金就超100万,产量低,亏空就大了。

  刘本庆算了一笔账:浇水,每亩电费多一百来块;不浇,每亩减产300斤以上,若保不住1000斤产量,按历年每斤1元的小麦收购价,亏得更狠——浇水至少不赔钱,能给秋季的收成免掉租金成本,靠下半年挣出利润来。

  “对咱们大户来说,小麦季很关键。小麦管不好,一年的地租都挣不过来,秋季就一点把握都没有。”刘本庆说。

  即便账算明白,浇几遍、什么时候浇仍是技术活。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拐河村,农民正在田间进行灌溉作业 / 图源:郏县融媒

  常年的经验用到今年很容易出错。今年5月河南气温反常偏高,频现35℃乃至40℃高温,风力加大,酝酿着“干热风”的灾害风险。刘本庆也有体会,“水分蒸发快得很,下午才下的雨,晚上就干了。”

  即便已浇四次水,节点也尽量把握,但仍有几十亩地渴着,因为“人浇终究没有雨浇那么均匀”。

  不过眼下,刘本庆保持乐观,“我们这的大户,损失肯定是有,但浇了水,只要后续不出岔子,产量低不到哪儿去。”那些因旱情而折损的产量,就靠前期好于往年的苗情、田间管理、更充足的光照找补回来,只是成本高了,上半年的利润就薄了。

  但刘本庆清楚,靠天吃饭,还得人管,一环接一环地管好了,风险和损失才可控。

  灌溉工程大考

  水利是农民抵御天灾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干旱是对灌溉能力的大考。

  5月,在政府留言平台上,一些留言暴露出农田灌溉的短板。

  洛阳孟津区白鹤镇马院村一村民留言道:“队上的水井年久失修浇不成地,眼看小麦都快旱死了。”另外,来自湖北、陕西、云南、甘肃的留言及回应当中,还提及“用车拉水的蓄水堰塘干枯”“明渠仍在1年批复建设期中”“河流水库缺水”等现状。

  短板也在旱情应对中得以正视和弥补。

  

  政府留言平台,村民留言求助

  一条给南阳唐河县湖阳镇前胡村村民的回复提到:(当地)主要通过流经本村的廖阳河等河流沟渠以及群众自打井进行农田灌溉,灌溉条件相对较弱。今年初已初步争取到6.7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新打机井、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将改变前胡村无持续可靠水浇条件的现状。

  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的一项重要工程,当中尤其注重强化灌溉和排涝能力,而机井和河渠是农田抗旱取水的关键基础设施。

  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谢迎新,对南风窗介绍,现有高标准农田当中,按规定每50亩地至少要有一眼灌溉机井。而近年来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多还配备了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在灌溉管理上更省时省力、节水节肥和精准。“以前种地灌溉都是靠天下雨,现在我们有很多人工调节的手段。”

  

  麦田喷灌设备 / 图源:河南政府网

  谢迎新告诉南风窗:“从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旱,但这几年国家农业投入很多,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搞得很多,很多地方是能浇上水的。实际上只要有灌溉条件,今年产量不会明显降低,丘陵山地没有浇水条件的一些地方,受影响比较大,但这些地方的面积占比较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

  眼下,河南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小麦灌浆关键期,这也是决定小麦粒重和产量的关键阶段。

  在豫北鹤壁市淇县,种植户李文周给他的1000多亩地刚刚浇完了第3次水,阀门一开,算好时长,自动化滴灌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就能自己工作。晚上再用无人机飞防作业,喷洒叶面肥,防病虫害和干热风,“一个人一晚上干六七百亩地很轻松”。

  

  李文周家正常浇水生长的高标准农田 / 受访者供图

  “整个河南真正种得好地的都是种粮大户,经过几年大浪淘沙,现在能存活和扩大规模的都非常有经验、愿意采用科学的技术,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风险面前仍有韧劲,不用太悲观。”谢迎新说。

  “咱每年都说今年不挣钱,但都想着明年老天爷会好点,到时候挣回来。事不都是人想出来的嘛?没想法,你都没出路。”刘本庆也依然乐观。

  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大风倒伏……年复一年,老天爷总在变脸,但终究关关难过关关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9 01: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