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别拿生命换照片!谁还在危险地带扎堆拍照?

京港台:2025-5-23 10:18| 来源:央视网评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别拿生命换照片!谁还在危险地带扎堆拍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

  上海新华路隧道

  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

  有网红博主在夜晚进入

  这条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的隧道

  只为拍出“王家卫风”的照片

  而在社交平台搜索

  “电影感隧道拍照”、“复古港风”等

  均有不少“指路教程”

  

  照片中,打卡者在新华路隧道两侧应急人行通道中,全然不顾边上驶过相距不到半米的车辆。

  更有人选择坐在应急人行通道上,双脚踏入机动车道内。

  帖文一味强调“氛围感”“出片”,却没有提及新华路隧道禁止行人进入,更有人打出“约拍”之名,在评论区中吸引来不少想要“跟风打卡”的网友。

  

  尽管平台标注了

  "危险行为、请勿模仿"

  但仍有不少网友

  追问位置、跟风打卡

  

  

  不过有网友称跟风过去拍照

  最后被警察带离现场

  

  评论区有网友好心提醒

  却遭到博主讽刺

  

  5月21日,据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消息,日前,长宁交管部门针对行人违反禁令标志进入新华路隧道打卡拍照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曾在5月1日进入新华路隧道的刘某被民警找到后表示,新华路隧道出入口处的确有禁止行人进入的标志,自己也明确知晓,但出于侥幸心理和博取流量等原因,还是选择“铤而走险”进入拍照,事后回想起现场不时驶过的车辆,还是会感到后怕。

  据了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行人闯入隧道的处罚上限仅为50元。

  

  长宁交管部门表示,禁止行人进入的隧道内的步行道并非供行人日常通行,而是当隧道内发生事故、车辆抛锚等情况下供交通参与者避险使用,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警方呼吁,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隧道入口两侧均设置有行人、非机动车禁令标志

  有媒体就此评论称,必须提醒那些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生命安全不是儿戏,交通法规必须遵守。目前,交管部门已针对1名打卡者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

  再看拍摄时间,一些照片在多年前就已经上传到了平台,虽然目前新华路隧道的打卡拍照帖文有不少已被屏蔽,但显然,“王家卫风”的流行绝非“一日之寒”,平台此时才想起“亡羊补牢”,反应不能算是及时。

  这也让人联想起此前在社交平台上走红的“野生景区”。它们也是被标记为“小众避暑地”“网红打卡地”,在平台上被轮番推荐。在滤镜的粉饰之下,让不少人忽视了其中的风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野生景区”流行时,有人曾向平台举报,但平台回复“暂时无法判定举报对象存在违规”,直到意外事故发生后,平台才开始大规模删除相关帖文,封禁相关账号。这一回,要不是上海交管部门和媒体高度关注隧道打卡的安全隐患,平台是否会出手干预,也是未知数。

  无论如何,这种“不出问题就放任自流”的平台管理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不管是强化提示,强制关联相关的安全隐患提醒,还是及时予以限流、删除,以当下平台强大的技术能力,应该不难做到。平台不能因为相关话题、标签有“流量”,有“热度”,就在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3 14: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