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说广东人烫碗“恶心”的教授,是何来头?

京港台:2025-5-28 13:13| 来源:有料新语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说广东人烫碗“恶心”的教授,是何来头?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一位教授发表“广东人用开水烫碗令人恶心”言论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引发争议。这名教授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汪中求。

  公开资料显示,汪中求,江西九江人,1963年出生,毕业于九江学院。现任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2005年进入福布斯中国文化名人排行榜。其自称“11年茅台集团特聘顾问”,曾担任多所学校客座教授。著有《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等书。

  “感到恶心”……广东“开水和碗”被推上风口浪尖

  网传视频中,汪中求称:“广东人用开水泡自己的碗筷,非常非常反感。比如你们广东人每一次吃饭之前,都要把那个经过消毒的碗筷,再用开水重新泡一次,还要把那个塑料纸和泡碗的水,专门拿个器皿来倒在里面,那个场景非常的糟糕……”他还表示:“让人很恶心呐。”

  

  网络视频截图

  

  网络视频截图

  这一言论如导火索般,在舆论场中引发剧烈震荡,5月27日话题#教授称对烫碗习惯恶心#冲上热搜榜,引发热议。

  

  有网友指出,一位自称“11年某知名集团特聘顾问”的教授曾大放厥词,称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

  

  支持烫碗的广东网友纷纷站出来捍卫自己的习惯,有人解释烫碗源于广东茶文化,喝茶前洗茶具、洗茶叶的仪式感延伸到餐桌,是一种文化传承,不容置疑;

  

  

  还有人从卫生角度强调,即便碗筷看似已消毒,可谁也无法保证餐馆清洗流程毫无问题,化学清洁剂残留、塑料包装的灰尘等,都需要通过烫碗来处理,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反对烫碗的声音也不少。部分网友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几秒钟的过热水根本达不到杀菌效果,若餐具本身不干净,烫一下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污染,是“形式主义”和“心理安慰”。

  

  教授回应争议:说“恶心”为了提高餐饮行业服务标准

  据九派新闻报道,5月27日,汪中求发布视频回应争议,称被歪曲事实,断章取义。

  他表示:“当时在和小伙伴们讨论饮食行业的卫生标准,我们认为经过了国家正规的消毒部门消毒过的碗筷,并且已经经过了塑封封存了之后,送到餐饮企业统一使用,这一类的消毒处置过程,应该是严谨的、符合标准的,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的。”

  “但现实不是这样,我们去广东很多地方用餐,经常需要把碗筷拿出来用开水烫洗,并且要把撕下的塑料纸和洗完的脏水倒到器皿里,这个做法让人很不舒服。”

  汪中求表示,说“恶心”是为了引起社会对提高餐饮行业服务标准的关注,有人恶意把其中一段内容拿出来传播,挑起某个区域对风俗文化的反击。

  

  广东人为何养成了烫碗的习惯?

  宋代诗人张九成有诗云:“须臾倒江湖,一扫蛮瘴腥。”“蛮瘴”,意为南方瘴气。瘴气是在相对湿度高的环境里,混合了湿气的腐烂气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南岭都被称为蛮瘴之地,可见,广东地区的相对湿度常年处于较高水平。

  同时,广东主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尽管细菌无所不在,但绝大多数细菌的生长适宜温度是20~40℃,适合在室温或人的体温环境下生活。与动物和植物一样,如果缺少水分,细菌就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因此,细菌对湿润的环境钟爱有加。

  拥有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气温,广东成了微生物疯狂滋生的绝佳天堂。在常年湿热的气候环境下生活,为了保证餐具的洁净和卫生,广东人由此养成了烫碗的习惯。

  来自广州的美食专家劳毅波曾认为,在广东的大街小巷,餐前烫碗早已超越单纯的清洁行为,演变为镌刻在地域文化基因中的仪式。

  烫碗真的有清洁效果吗?

  据大象新闻报道,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媒体曾经做过用开水烫碗的实验:

  厦门市场监管局曾开展研究,实验人员制备了含大肠菌群的污染餐具,用70℃以上热水冲烫4-6秒,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但不能完全杀灭大肠菌群;去除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效果较弱。将冲烫的水温从70℃升至10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出率降低8%。

  

  央视一套“生活圈”节目也曾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100℃的开水烫5秒钟的餐盘,菌落总数仅比淋洗前下降了不到30%。

  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江苏某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显示,当处理条件为水温80℃、时间为30秒时,菌落总数减少了50%左右。

  “科普中国”公众号曾发文,如果想给餐具消毒杀菌得需要100℃的水,并保持冲洗30秒以上,否则作用不大。但能冲洗表面灰尘,也算是有个心理安慰,用着舒心。

  总体来看,广东人烫碗有一定的清洁效果,但消毒杀菌效果有限。烫碗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浮尘或油污,也能冲洗掉部分沾在碗筷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去除部分餐具上可能残留的洗涤剂。

  说“广东人烫碗令人恶心”的著名专家,是何来头?

  专家本应是某一领域的权威,肩负着传播知识、答疑解惑、引导公众的重任。既然有个专家、教授的头衔,在普通人眼里就是“文化人”,就该说些有见地、有深度的话。

  据极目新闻报道,汪专家的个人资料显示,他曾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但是这个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早在2013年7月就被北大(专题)清理整顿,并于2015年正式撤销。

  他现任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这个机构看上去像是“国字头”的单位,事实上在民政部或事业单位登记平台并无备案信息,同名的“中國精細化管理研究所有限公司”为香港(专题)私人企业,成立于2014年,2024年4月已撤销注册,与内地官方科研机构无隶属关系。

  目前,也未有明确资料显示,他在内地高校任教授职,所以,那些闪耀的“专家”头衔,是何来头,含金量几何,倒是很值得深究一番。

  广东媒体发文批驳:烫碗“恶心”之论,着实恶心!

  5月26日,《羊城晚报》“羊晚快评”栏目发表文章《汪教授关于烫碗“恶心”之论着实恶心》,直指汪中求言论不当之处,强调烫碗是广东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绝非其口中的那般不堪。

  文章全文如下:近日,一位自称“11年茅台集团特聘顾问”的汪教授在抖音平台上大放厥词,称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

  我并不是广东人,但这不妨碍我旗帜鲜明地说一句:这种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的说法,着实恶心到我了。

  人们不可能在真空条件下或是在如手术室那样的无菌环境中进餐,我们把手掌随便放在一张桌面上,都会沾上无数的细菌,这是常识。我们当然知道用开水烫碗不可能完全杀死细菌,这根本不需要如汪教授者流来扮演什么先知。企图在这个问题上凸显自己所谓的科学理性、满腹学问是令人发噱的,汪教授此论,如果不是闲得蛋疼,那就是掉进了流量的泥淖不能自拔。事实上,如果从哗众取宠吸引关注的角度而言,人们不得不说,他达成了他所想要的。

  即便要给汪教授一点面子,认真地回应一下他的谬论,从所谓科学理性分析一下,烫碗也并不是毫无意义之举。开水烫碗虽不能完全灭菌,但如你所知,此举对洗去浮尘、去除可能存在的洗洁精残留也是有意义的。教授不爱烫碗那是他的自由,他全家都不烫碗,旁人大抵也不会置喙,但他如此武断,对广东人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用上“恶心”这样令人严重不适的字眼,就颇有点其心可诛了。

  有网民指出, 广东人用开水烫碗,已经从一种卫生习惯升华为(专题)一个生活仪式。仪式以及仪式感赋予庸常的生活更多的意义,给人们带来小小的欢欣,给人满足,让人向上,这没什么不好。所以,汪教授的言论,非蠢即坏。

  是教授,就做点真学问、提点真问题。扯犊子、喷口水,丈夫不为也。

相关专题:教授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8 22: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