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风暴眼中的汇丰:让中国富豪全球花钱自由

京港台:2025-7-25 00:54| 来源:棱镜 | 我来说几句


风暴眼中的汇丰:让中国富豪全球花钱自由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娃哈哈宗氏家族遗产纠纷闹上香港(专题)法庭,那些曾被精心守护的秘密,如今成了争斗中最锋利的武器。

  前中国首富宗庆后“一妻一女一布鞋”的人设坍塌,本是“独生子女”的宗馥莉,突然被三位自称“同父异母”的弟妹起诉,要求冻结一个约18亿美元(129亿人民币(专题))账户,以追索父亲生前承诺的每人7亿美元信托权益。

  这也让开设该账户的银行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香港上海汇丰银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在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中排名第三,且是其中唯一用中国城市命名的银行。只是现在更常用简称:汇丰(HSBC)。

  在香港这个自由港,在汇丰的起家之地,背靠整个大中华区的财富,帮助富豪进行全球投资,提前布局婚姻财产风险隔离,乃至完成财富代际传承,本就是汇丰的安身立命之处。

  汇丰已经进行了一轮大清洗在诞生地香港,汇丰是港币的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另外两家是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160年前,一位三十多岁的苏格兰人在香港创办了汇丰,今天港岛上环热闹的修打兰街,就是以他命名。

  在2600余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汇丰控股”是5号:股票代码0005.HK。“圣诞钟,买汇丰”,用粤语读起来韵律鲜明,一度也曾是这座亚洲金融中心的民间共识:圣诞前后,年终奖一发,便买入汇丰股票——投资这只1974年就挂牌的老牌港股,股价平稳、分红稳定,安全且有利可图。

  当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随着众多中国新科技企业来到港股,汇丰的神话似乎不再那般突出耀眼。但仍不可小觑。最近这轮港股行情中,汇丰股价也已从2024年8月的60元港币以下,上涨到目前的近100元港币,总市值更是超过1.7万亿港币——比中国银行高出2000多亿。

  这背后是业绩的支撑。降低成本,将资源聚焦在最赚钱的区域,提升利润,正是汇丰近来的战略重点。

  大清洗式的“逆全球化”瘦身仍在进行:2024年到现在,汇丰出售经营性资产就包括:加拿大(专题)、俄罗斯、阿根廷银行业务、法国零售银行和人寿保险业务、德国私人银行业务、南非业务……而且,仍在持续。

  也有扩张,比如印度(专题):2025年初,汇丰获批在印度20个新城市开设分⾏。再早之前的2024年10月,印度现代汽车在孟买证交所上市,募资33亿美元——这场印度历史上最大IPO,主承销商正是汇丰印度。

  换句话说,汇丰正在收敛全球化的野心——对一家商业机构而言,全球化不过是资本向性价比最高处流动的市场选择,无利可图的全球化没有意义。

  “老地盘”还是基本盘,特别是香港,跳跃式领先。2024年财报显示,香港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有限公司”全年税前利润204.7亿美元,占整个汇丰税前总利润323.09亿美元(约2536亿港币)的63.4%。

  英国区域的效益也不错。根据英国金融监管零售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要求,汇丰设立的两家英国子公司HSBC UK Bank plc和HSBC Bank plc,合并税前利润98.58亿美元,但不及香港子公司的一半。

  2025年一季度,汇丰94.84亿美元的税前利润中,香港子公司的占比还要更高:64.6%。再加上英国两家子公司,三家合计贡献了汇丰税前总利润的93.3%。同期其他大区,包括中东、北美的汇丰银行和其他实体,合并贡献税前利润只有14.24亿美元。

  显然,虽然汇丰号称有“3万亿美元资产规模(AUM)”,有“遍布58个国家及地区的环球业务网络”和“全球约4100万名客⼾”,虽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汇丰将控股总部迁往伦敦,原“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成为子公司——但最大的利润中心,仍在起家之地:香港。

  44.4%利润率背后的客户筛选术在银行业,财富管理不仅不易受到经济周期影响,而且利润率常常要高于投资银行。

  2024年财报中,汇丰的财富管理板块,用152.04亿美元的营业支出,就收获了121.35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利润率44.4%;而投资银行板块扣除102.31亿美元的营业支出后,营业利润为70.63亿美元,利润率40.8%。毕竟投资银行家们,是地球上工资最高的人群之一。

  不过类似这样按业务板块划分的全局盈利能力数据,在未来几年看不到了。

  2025年,汇丰调整了组织架构,将原先的财富管理、企业金融、投资银行三大板块拆分重组:最盈利的中国香港、英国以地理区域为界,拥有全业务——与新的“企业及机构理财板块”(中国香港、英国之外的企业金融和投资银行业务)、“国际财富管理及卓越理财板块”(中国香港、英国之外的零售业务),共同构成新的四大板块。

  这样改革,实际上就是给予业绩最好的两大区域完全的业务线和自主权。

  改革的操盘者必然是期待这样的美好场景:一位香港汇丰私人银行的富豪客户,非常可能也是企业家,他不仅有财富管理需求,也可能有企业贷款、上市融资的需求。原先可能要对接完全独立的不同部门,但在新的架构下,可以一下子给他全套服务——已经上门客户,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而且对于富豪阶层而言,他们的画像往往是这样:在全球选择投资资产和目标,在全球多地买房买地,自己在全球多个城市穿梭,子女也在全球接受教育,他们的银行要方便他们在全球用钱。

  这就是富豪们常用“环球银行服务”,凭一地账户就能在全球25地离岸开设本地账户、免费实时汇款,包括大中华区两岸四地,也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

  你有多少钱,决定了你能获得多少“特权”。要“免费”享受金融服务,自然需要在汇丰的账户有更多的资产。门槛不低,比如香港汇丰次于私人银行的“卓越理财尊尚”级别,就需日均资产780万港币——这在内地银行已达私人银行门槛。

  所以非高净值的客户在汇丰往往感受不到那么多友好。

  例如在内地的汇丰,虽然标准降了:日均资产达到50万人民币,就能享受香港汇丰100万港币资产才能获得的“卓越理财账户”待遇,包括全球开户、同名账户免费转账等。但对于日均资产不足50万元人民币的客户,会收取每月300元人民币服务费。

  这事实上将数量庞大的小额客户“拒之门外”,目的自然是要筛选真正有“价值”的客户。

  董事会主席为何难寻接班人?

  当然富豪们选择汇丰,也仰赖于其延续一个半世纪积累的信用。特别是经历过太多市场风浪、尔虞我诈的创业一代富豪,更是将穿越周期的老牌机构视作圭臬。

  作为一家有160年历史,上市超过50年的企业,今天汇丰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运营的企业——这要比尚未经历过家族代际接班的纯家族控制的企业,要稳健一些。

  截止2024年财报,汇丰的持股结构非常分散,持股超过5%的股东有两家:最大股东是持股9%的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第二大股东是持股8.37%的平安资管。

  如果说华尔街“统治”着美国,贝莱德“统治”着华尔街。今年73岁的贝莱德的创始人、犹太裔CEO拉里·芬克,被认为是金融界最有权势的人,也被称为“华尔街之王”。

  目前汇丰董事会中,就有贝莱德的影子。独立非执行董事鲍哲钰(Geraldine Buckingham)就曾任贝莱德亚太区主席及主管和拉里·芬克的高级顾问。

  有趣的是,尽管董事会仅两张华人(专题)面孔,其他“老外”高管却都取三个字的中文名。

  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是英国人,CEO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生于黎巴嫩,首位女性财务总监郭佩瑛(Pam Kaur)是印度裔,公司秘书长戴爱兰(Aileen Taylor)也非华裔(专题)。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汇理中外,若即若离,东西逢源,本就是汇丰银行创立、存在、发展的逻辑。这些拿着高薪的银行家们,不会不懂。

  现任主席杜嘉祺自2017年任职以来,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他与汇丰一家重要股东爆发意见分歧,对方在其董事连任中投出反对票——虽票数不足以使其出局,却也是公开的抗议。此外,杜嘉祺任内曾暂停汇丰历史悠久的慷慨分红,且多次更换 CEO,也让他始终伴随争议。

  杜嘉祺选择离开。

  2025年5月,68岁的杜嘉祺宣布将于年底前退任——据媒体报道,这令汇丰的董事们颇为意外。6月初,汇丰确认其任期到9月30日结束。与此同时,总部在香港的友邦保险(1299.HK)宣布,10月1日起杜嘉祺将出任独立非执行主席,接替友邦元老、87岁的谢仕荣。

  杜嘉祺此次跳槽是“回归”。在加入汇丰之前,杜嘉祺曾任友邦保险CEO兼总裁,期间,带领友邦保险完成港交所IPO,并摒弃保险传统的“人海战术”,借高佣金和精英团队实现快速增长。

  2017年,杜嘉祺从友邦离职加盟汇丰。2016年,他在友邦的年薪总计1509.36万美元(约1.08亿人民币)。而汇丰给他开出的薪酬只有150万英镑,以及30万英镑的一次性搬家费——从香港搬到伦敦。彼时他降薪九成跳槽,是为了多陪伴在伦敦读中学的一对儿女。

  汇丰八年之后,杜嘉祺又回到友邦“舒适区”。只是压力给到了汇丰。

  距9月30日已经近,但汇丰“猎头”进展并不顺利。据报道,虽然有100多人的意向名单,也接洽了包括苏黎世保险、高盛等机构的高管。但有人直接拒绝,有人则在接到录用后婉言谢绝。汇丰已不得不在用人标准上“妥协”,最近开始重新联系首轮没有进入面试的候选人。

  既要管理过大型金融机构,又要愿意搬到伦敦,最好还要了解亚洲、特别是中国。家大业大的汇丰,要找一位合适职业经理人来做一把手,也不容易。

 

相关专题:土豪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5 00: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