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存蒋介石题字 少一点藏玄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国大陆有一座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陵园“南岳忠烈祠”,以纪念抗日战争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高级军官。“忠烈祠”匾额由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长蒋介石题写,但外界发现“烈”字少了一点,从而引发各种解读。
南岳忠烈祠1943年建成,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土纪念陵园之一,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
享堂是其中最大的建筑物,里面供奉著“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在享堂的汉白玉拱门上方,悬挂著一方横匾,上书“忠烈祠”三个镏金大字,款署“蒋中正”(蒋介石),是由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亲笔题写。

“南岳忠烈祠”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土纪念陵园之一,“忠烈祠”匾额由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长蒋介石题写。(资料图片)
据资料介绍,1943 年忠烈祠落成时,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特请蒋介石“赐额”,蒋介石当即书就“忠烈祠”三字。
后来有细心的游客发现,“忠烈祠”匾额上“烈”字中的“歹”少了一点,甚至有人说这是蒋介石写了个错字。
将介石在题字时为何将“烈”字少写了一点?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蒋介石有意少写这一点,因为加一点即为“歹”字。他认为烈士为国捐躯,而歹徒是亡命之徒,怎能和烈士相提并论,所以就没有写这一点。
第二种说法为,蒋介石题词时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中国军民抗日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觉得这些阵亡将土大都太年轻,他们壮志未酬身先死,蒋介石甚感悲痛和遗憾,故将“烈”字少写了一点,希望在以后的战争中,“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
最后一种说法则是书法艺术的处理方式,多一点少一点,对内容并没有影响。
但多数书法爱好者认为,蒋介石的题字并无错字。因为蒋介石自幼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其书法结体有度,章法严谨,以工整端严见长。但在题写“忠烈祠”三字时,写的是行书,在行书中,因连笔关系,“烈”字中的“歹”上撇变成了折笔上提,其中的一点自然就省略了。
在中国历史上,书圣王羲之就写过一个相类似的字。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书写的“晋祠铭”,以及唐代书法家李邕书写的“云麾将军碑”上的“烈”字,也都没有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