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谷”怎么敢在暴雨天让人露营睡帐篷?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上周,北京下了很大的雨。
大到什么程度呢?新闻说,截至7月31日12时北京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
暴雨也下到了这么近这么美的河北。

当时,河北承德兴隆县的“北京山谷”景区正在搞开盘仪式,请了不少人来参加活动。

其中有些博主,受邀来进行拍摄和体验,晚上就住在了露营用的帐篷区。
结果住到凌晨三点,山洪来了。
短时间强降雨,远远超出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于是洪水满溢出来,冲到了低洼的营地区。
来势汹汹的洪水,夹带着泥沙和碎石,很快就涨到了齐腰深,后来还淹到了脖子。

被困在这里的露营者根本来不及逃跑,只能各自抱着附近的树,等待救援。
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

幸运的人活了下来,感慨劫后余生,虽然双腿被洪水和沙石冲刷得伤痕累累。

不幸的人,直接被洪水冲走了。
后来新闻报道,河北“北京山谷”项目共有3人遇难、4人失联。很让人痛心了。


出现这样的事故,不能全怪天气。
主办方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对活动风险完全没有正确的评估。
天气预报可以看到,从7月24日开始,河北兴隆地区就在持续不断地下暴雨。

7月25日,黄色预警升级为红色,情况是“特别严重”,尤其强调山区很可能发生山洪。

27号,也就是活动当天,靠近兴隆的北京密云一带山区,都开始启动紧急转移居民的应急措施,足可见情况的严峻性。
结果“北京山谷”就是头铁,就是逆流而上。
不但不取消活动,还偏要把这些博主安排在山谷内、河道边的帐篷区。


明明这时候雨已经很大了,活动现场也有正常的酒店可以入住,但主办方毫不懂得变通。
这个露营基地和河道之间只有一堵及腰高的石墙,当地人说这里地势很低洼。
此时此刻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夜里,雨越下越大。工作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叫醒了一部分博主,却没有及时安排人员从危险地带撤离,反而让他们在营地内等待。
很难理解,都生死关头了还等什么呢?等着水淹过来吗?至少要先想办法往高处走啊!

同时也有博主说,完全没人来叫自己,是自己睡着睡着发现床漂起来了,手往外摸都是水,才发现大事不妙,想了办法跑。
跑出去也没有看到外面有救援的人,只有一些同样被困在这样的可怜人。

两种处境暴露了同一个问题,就是主办方完全没有合理的应急风险预案。
他们没有考虑过万一出事了该怎么办,只是去赌一个不会出事的可能性。
所以等到真正出事的时候,根本反应不过来,既没经验把困在这里的人安全撤走,也没有能力及时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结果是让别人用性命买了单。
极端天气导致的悲剧是天灾,但因为安排疏忽、准备不足而导致本可以避免的伤害发生,又何尝不算是人祸呢?
所以有博主感到寒心,觉得主办方应该给他们一个说法。但主办方表示,他们是通过第三方来找的博主,也提前告知了活动工作责任。
但无论怎么看,半夜在帐篷里被水冲醒、苦苦抱着大树等待救援,都不属于工作内容吧。

想想挺讽刺,主办方找这些博主来体验,本来是为了做宣传的,但完全搞砸了。
就连这些小有影响力的博主、达人们去了,都无法保证安全,那么普通人难免会在心里打鼓,觉得自己去了只会体验更糟糕。

现在有很多人在攻击这些博主,说明明有那么多通知提醒大家不要出门,为什么还要去?
“这不就是作死吗?”

指责他们自己都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那么凭什么要别人为他们的安危负责呢?
还觉得这些博主刚获救就忙着发视频,都是在作秀,为了作秀甚至连命都不要。

非要克服恶劣天气去参加活动,就是为了捡便宜,现在碰到危险也是自讨苦吃。


。。。
但我倒觉得不必如此苛刻。
因为对这些博主而言,露营是工作的一部分。
他们不是没事找事,非要冒着大雨跑到户外住帐篷,而是主办方请他们免费来营地睡一晚,然后他们发条视频或者博文做个宣传。
他们去的地方也不是野外那种没人管的危险地带,而是属于“北京山谷”这个景区的已经经过开发的露营区,是有配套设施的。
谁能想到主办方连住宿地点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呢,连参与者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呢?

而且有相关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类活动肯定都是提前邀约的,不会卡着时间找人。
根据一些博主的反馈,大家差不多在21号前后得到邀请,而暴雨预警则出现在24号以后。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答应去参加活动的时候,并不知道会面临如此恶劣的天气。
站在博主的立场,既然已经答应了邀约,主办方也没有通知活动改期,那么顶着暴雨按时参加活动,也算是对工作的一种负责吧。
当然有人会说,他们还是太没有风险意识了,也太不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了。就算是工作,违约又怎样呢,没有任何活动比生命重要。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台风天冒风冒雨去上班的打工人还不是一样的多?
说到底,悲剧已经发生了,此时此刻再来冷嘲热讽个体的选择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需要的是从中得到更多警示。
对于这些活动主办方,是否能够直面损失、及时喊停?是否能把最坏的情况想在前面?是否有足够有效的应急措施来规避风险?是否能够真正对参与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负起责任?
同样的,对于参与活动的个体,也应该更严谨地考虑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可能面临的危机,然后思考是否有承担这些代价的勇气?
总而言之,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气候,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该想当然。对自然、对生命充满敬畏,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不要再让下一场暴雨教给我们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