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教授专家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

京港台:2025-8-7 21:45| 来源:经济生活新闻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教授专家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严志鹏教授提出的“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这一建议引发广泛讨论。该提议围绕养老规划中的“时间杠杆”原理展开,强调复利效应在长期财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

  建议背后的逻辑

  严教授通过一组对比案例阐述观点: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若从10岁开始每年存1万元,连续存6年,到65岁时账户余额将达344万元;若16岁开始每年存1万元,连续存9年,最终余额为293万元;而25岁开始每年存1万元,连续存40年,最终仅280万元。由此可见,开始储蓄的时间越早,复利效应越显著。

  针对不同年龄段,建议也有所侧重:20多岁人群可高比例配置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通过年化收益积累财富;30多岁人群可采用“30元法则”——每天消费前先存30元,一年可积累1万元,以8%复利计算,30年后累计财富可达137.2万元。

  争议与质疑

  然而,这一建议也引发诸多争议:

  实际可行性存疑:10岁儿童无独立收入,储蓄依赖父母,这可能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多数家庭需优先满足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提前规划养老难度较大。

  收益假设脱离现实:8%的年化收益率假设看似过高。当前银行理财、存款利率普遍低于3%,股票等权益类投资要实现8%年化收益需承担高风险,且数十年保持稳定收益难度极大。此外,长期通胀可能稀释存款实际价值,高收益产品未必能跑赢物价上涨。

  价值观念冲突:要求儿童为养老储蓄被质疑剥夺童年快乐、增加焦虑,也被认为是将社会养老压力转移给家庭和个人,忽视了政策与制度保障的缺失。

  更务实的替代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更具实操性的替代建议被提出:

  青春期(10-20岁)应侧重金融教育,如零花钱管理、储蓄习惯培养,而非强制养老储蓄;

  

  成年后(25岁起)可强制储蓄工资的10%-20%,优先选择货币基金、国债等低风险工具,逐步增加权益类投资并控制风险;

  例如“咖啡钱模型”:每天固定投入30元,一年积累1万元,以更保守的4%复利计算,30年后可达56万元;

  - 同时,可利用个人养老金账户(享受税收优惠)、商业养老保险等政策工具;投资健康(如坚持锻炼)也能减少老年医疗支出、延长收入周期;此外,预留3-6个月生活费作为应急资金,避免意外支出打乱养老计划。

  综上,早储蓄养老的理念虽有理论依据,但起始时间需贴合个人与家庭实际能力。对普通家庭而言,成年后(如25-30岁)启动系统性储蓄计划,结合政策工具与健康管理,或许是更可行的路径,而非将压力转嫁给10岁孩童。

  

相关专题:教授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8 14: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