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第一家抄迪士尼作业的5A景区,被骂惨了

京港台:2025-8-23 02:33| 来源:旅界 | 我来说几句


第一家抄迪士尼作业的5A景区,被骂惨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我刷到一条公众号推文:《速抢!恩施大峡谷VIP优速通8月1日上线,畅享优先服务》。

  一瞬间,我以为走错片场了,这个以自然风光闻名的5A景区竟然悄悄学起了环球影城、迪士尼。

  680元一张门票换来缆车、索道、接驳车快速通行,专属休息室,球幕飞行影院、云龙地缝门票免费游玩,还有客服“峡小智”的1V1咨询,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国内第一个全盘模仿外资主题乐园快速通行机制的自然景区。

  从景区运营方鄂旅股份的公众号原文内容看,它把尊贵感包装得很完整,动线、休息、接驳、赠票一应俱全,没人告诉你的是,这套服务架在一个广受吐槽的糟糕体验之上。

  我顺手点开了几条小红书推文的评论区,湖北本地IP的网友反应非常一致:

  “这个景点第一个就要避雷。”

  “恩施人都不去。”

  “还搞什么快速通?最起码把最基本服务做好再说。”

  这些情绪化宣泄的话,背后是实打实的血泪教训,游客们对恩施大峡谷的积怨已经积攒多年,关键集中在累、乱、贵这三个字,体现在社交媒体上则是大写的避雷。

  

  一位常年分享旅行避坑经验的小红书博主“牛兔日记”这样记录自己亲身经历:

  “开局就是暴击,下车点距离检票口最远,再加上25分钟的地面缆车等待,人山人海。”

  “上山的七星寨索道排队48分钟,景区还建议先去云龙地缝,千万别信,因为哪里都堵,结果只能走到黑。”

  “到了吊桥,人挤人,却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走在上面心里直发毛。”

  “如果不听劝,一路走到云龙地缝尽头,迎接你的会是:半小时水泥路+999台阶,风景0.膝盖-99.”

  “更离谱的是,就算选择电梯,上来之后还要再步行37分钟,从电梯口走到地面缆车。”

  “当你好不容易拖着酸痛的双腿回到返程缆车点,等着你的不是舒缓,而是一块广告牌:邀请你体验关节药膏。”

  由此种种,景区上线了VIP快速通道后,不少熟悉恩施现状的游客第一反应是:“原来是想让害怕被坑的人再多掏一笔钱。”

  毕竟当游客连最基本的舒适体验都得不到保障时,任何尊贵感的包装都显得苍白无力。

  

  恩施大峡谷被骂冤吗?

  事实上,在迪士尼、环球影城这样的主题乐园里,快速通行证几乎是标配。

  游客心里明白,他们买的不只是票,也是时间与秩序,少排队,多玩项目,额外付费换来更顺畅的体验,这笔账算得过去。

  

  东京迪士尼海洋/旅界实拍

  但换成自然风景区,逻辑立刻变味。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山水风光是公共资源,理应属于所有人。

  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大多数自然景区是免费的,少数收费的也只是一张缆车票,很少会在各个环节层层加价,更不会再搞什么VIP优速通。

  说白了,把一处天然存在的峡谷硬生生包装成尊享体验,在心理预期上就让人难以接受。

  更让人反感的是,景区不解决痛点,还要在痛点里赚钱。

  从社交媒体上看,游客吐槽恩施大峡谷最多的恰恰就是交通动线混乱、返程体验糟糕,这本该通过增设摆渡车、优化标识、调度人流来缓解。

  如今,这却偏偏被做成一套高价绕行的生意,于是,680元的优速通看起来不像是改善,像是二次收费,信任的缺口在这里被放大到极致。

  本想学迪士尼的恩施大峡谷,却忘了迪士尼先提供的是极致体验,再叠加一层快速通行,而它把顺序倒过来,先留下糟糕体验,再推出优速通补丁。

  这样的做法,注定会被骂。

  当然,我们要更深理解景区背后的运营逻辑,就绕不开恩施大峡谷的运营方鄂旅股份。

  这家公司前身是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索道、缆车、客运,2017年,它在新三板挂牌,不到两年时间摘牌,又在2021年提交过IPO申请,但一拖再拖,2023年干脆撤回,上市无果。

  事实上,鄂旅股份的问题并不复杂,其收入结构极其单一。

  公开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主要靠两条索道撑起,其中恩施大峡谷索道一项就贡献了接近一半的收入,毛利率的确惊人,2019年,索道毛利率高达75.8%,几乎就是一台印钞机。

  

  换句话说,鄂旅股份靠的就是游客“不得不买”的生意模式。

  只要游客进来,就必须掏钱坐缆车、乘索道,公司才能盈利。

  客观说,这背后不仅是恩施大峡谷一个景区的运营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文旅景区在商业化和公共性之间的纠结拉扯。

  所以,当它甩出680元优速通时,很多游客感受到的不是体验升级,反而是资本焦虑的下意识反应。

  上市失败,增长乏力,就只能在现有游客痛点上继续榨取更多的钱,可偏偏这里的痛点,就是游客最讨厌的强制消费和交通不便。

  如此一来,尊贵感不仅没能带来好感,还成了新的火药桶。

  

  恩施大峡谷的这场优速通风波,很快从社交媒体延烧到更深一层的问题:在门票限价的监管红线下,景区是否正在通过“内部交通+增值服务”完成一次灵活涨价?

  我们知道,国内5A景区的门票价格属于政府指导价,受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监管,且早在2018年,国家就明确要求不得捆绑销售,不得价外加价,不得通过提高景区内交通、游览项目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这些文件的初衷是遏制“门票经济”的扩张,促使景区回归公共服务本质,不能一边喊着文化旅游惠民,一边门票坐地起价、暗藏花招。

  但到现实执行层面,仍存在巨大的灰区。

  尤其是在景区门票之外的内部体系里,索道、观光车、地面缆车、接驳专车……这些服务到底算不算刚需?由谁定价?是否受限?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并没有统一答案,大多归属“属地政府+景区自定”模式管理。

  而这一次,恩施大峡谷选择了更高明的一种方式,干脆打包收费。

  680元的优速通包含了从索道、缆车、接驳车,到休息厅、影院、返程专车的几乎全流程服务。

  从表面上看都是自愿选择,但在体验逻辑中,这几乎覆盖了游客必须经历的所有痛点。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基础通道长时间拥堵、景区内部交通冗长、返程极度疲惫,优速通却一路畅通,谁还敢选正常通道?

  若景区没有把最基本的游客动线、服务体验做好,却通过增值产品提供一条像样的体验,这就很容易被质疑是在制造“不得不买”的场景。

  更值得警惕的是,景区优速通的这种组合票形式,本质上完成了一次对政府指导价监管的规避,那些本该独立售卖的服务,被以套餐的名义捆绑在一起,信息不透明,也难以拆解监督。

  在“你愿买我愿卖”的市场规则下,一张VIP票轻松包揽了所有涨价空间。

  这些原则一旦被“增值服务”架空,未来更多原本属于我们公共资源的自然风光类景区,就很可能滑向用金钱换免除痛苦的歧路。

  那就不仅是体验差的问题,更是公共公平原则的突破口,而游客情绪,往往比政策更早察觉真相。

相关专题:迪士尼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3 02: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