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大洗牌,中国无缘前十

京港台:2025-10-4 03:27| 来源:环球旅讯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大洗牌,中国无缘前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全球领先旅游数据平台 OAG 近日发布《2025年全球航空枢纽连通度报告》(Megahubs 2025)。中国内地最强的是上海浦东机场,但只排到全球第19名,比上年还下滑了2个名次;香港(专题)机场最新排名22。

  今年是 Megahubs 报告发布的十周年,报告通过对各机场可达目的地数量及航班衔接能力的分析,为全球互联互通程度最高的机场提供权威排名。

  十年沉浮,全球航空版图的新格局究竟如何呢?

  伦敦希思罗机场稳居榜首

  英国伦敦的希思罗(LHR)机场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大超级枢纽。

  在 2015 年 Megahubs 报告首次发布时,它亦是国际互联互通程度最高的机场。

  在过去十年里,希思罗机场服务的国际目的地数量增长了 24%,突显了其作为全球旅客首选枢纽的地位。

  在2025年8月1日这个全年最繁忙的日子,伦敦希思罗机场向旅客提供了超过 59,000 种潜在航班衔接,通达 226 个目的地。

  这不仅让它继续蝉联“全球最具连通性机场”,也坐实了它作为欧洲最大航空门户的地位。

  相比之下,其他机场的排名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希思罗是前十名中唯一“不动如山”的存在。

  

  

  然而,它已不再是孤独的王者。伊斯坦布尔、阿姆斯特丹、吉隆坡、法兰克福等新老力量的更迭,描绘出一幅更复杂的航空版图。

  伊斯坦布尔和亚洲枢纽的崛起

  伊斯坦布尔机场(IST) 是今年的最大黑马,从第8名一跃升至全球第2。凭借航线网络的快速扩张,它的潜在航班衔接量增长25%,其中 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占比高达 79%。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AMS) 上升至第3位,使欧洲机场包揽前三甲。

  吉隆坡机场(KUL) 与 法兰克福机场(FRA) 并列第4,吉隆坡机场(KUL)是亚洲排名最高的机场,同时也是低成本航空互联枢纽的领头羊,亚航(AirAsia)的航班占比达到36%。

  

  东京羽田机场(HND) 从第3位跌至第9位,其潜在航班链接量下降 10%。

  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机场(ATL) 从第11位升至第8位,新增8个目的地,潜在衔接量增长14%。

  芝加哥(专题)奥黑尔机场(ORD) 上升两位至第7位,潜在衔接增长 17%,新增15个目的地。

  这些变化显示,全球航空网络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传统欧洲枢纽稳健,但土耳其、亚洲等新兴枢纽正在快速崛起。

  低成本航空推动亚太枢纽崛起

  如果说国际枢纽的竞争还是传统航空巨头的舞台,那么低成本航空(LCC)的战场则几乎完全被亚太主导。

  

  吉隆坡机场(KUL) 连续保持全球LCC枢纽榜首。

  仁川机场(ICN) 从第3升至第2,取代马尼拉(MNL)位列第3。

  香港机场(HKG) 跨越20位至第4,潜在LCC航班几乎翻三倍,主要由 香港快运推动,其中近一半航班通往日本(专题),其余连通中国大陆、越南马来西亚

  迪拜国际机场(DXB) 位列第5,潜在LCC链接量同比增长4%,其中 FlyDubai占运营航班 28%。

  悉尼机场(SYD) 从第20升至第6,潜在LCC连接量接近7,000。

  东京成田机场(NRT) 从第19升至第7,LCC航班占比 46%,显示出低成本航空在亚洲的重要地位。

  在全球前25名LCC超级枢纽中,亚太占据 16个席位,已经成为低成本航空的主导区域。

  美国国内市场 奥黑尔与亚特兰大引领

  在美国国内航线网络中,前十名机场与去年相同,但排名略有调整:

  

  芝加哥奥黑尔机场(ORD) 重新夺回第一位,提供 214 个国内目的地,潜在衔接量领先美国其他机场。

  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机场(ATL) 排名第二,达拉斯沃斯堡(DFW)稳居第三。

  丹佛机场(DEN) 上升至第四,超越夏洛特(CLT)降至第五。

  奥黑尔和亚特兰大凭借航线拓展能力,继续在北美及全球旅客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

  十年对比 航空业的大洗牌

  过去十年,全球航空网络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希思罗依旧稳固,但巴黎和法兰克福的排名都下滑了。

  伊斯坦布尔、吉隆坡、仁川等“新兴枢纽”一路高歌。

  亚特兰大和奥黑尔依旧坚挺,但在全球排名中的相对位置有所下滑。

  这说明,全球航空枢纽的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从传统的欧美双极,逐渐走向欧美 + 亚太 + 中东三极格局。

  下一个十年看向哪里?

  从数据上看,超级枢纽的变化不仅仅是机场的竞争,更是全球航空市场供需关系的映射。

  欧洲:老牌枢纽依然强大,但面临铁路分流和环保压力。

  中东和土耳其:凭借地理优势,正在把自己打造成“全球中转站”。

  亚太:LCC的爆发式增长,将让更多城市进入全球连通性版图。

  未来十年,谁会是新的超级枢纽?也许答案就在亚洲与中东。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4 11: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