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倒头就睡的人 或是一种病?

京港台:2025-10-6 05:47| 来源:丁香医生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倒头就睡的人 或是一种病?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深夜,在对手机的恋恋不舍和对贫穷的探究思索中,睡个好觉变得越来越难。

  入睡困难户们拉上最黑的窗帘、换上新的高科技枕头,喝杯热牛奶,服下褪黑素,开启“助眠白噪音”,盖好重力被……依然眼睛瞪得像铜铃。

  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躺着“天选睡觉人”。

  无论是在家里的床上,还是嘈杂的办公室里,甚至路边随便找个地方,他们都能倒头就睡,哪怕外面电闪雷鸣也浑然不觉。

  更睡不着了!凭什么啊?

  倒头就睡

  可能是天生的

  入睡快、睡得好的人,究竟做了什么?

  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安睡教程”、各种所谓的“入睡妙招”、推陈出新的“助眠好物”……但真实世界的答案很残酷:

  他们,可能什么都没做。

  非要说的话,那可能是做到了一件事:

  中了基因彩票

  “睡眠好不好”这事,每个人的差异非常大,甚至从小就能看出差别[2]。

  有研究者找了 2458 名儿童,在他们 1.5 岁、3 岁、6 岁和 15 岁,分别进行一次与睡眠相关的调查。结果发现:小时候睡眠质量就不错的孩子,长大后睡眠时间也更长;小时候就睡不安稳,长大后更可能成为容易失眠的青少年。

  进一步基因检测后发现,失眠的倾向很可能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失眠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对失眠的影响大约为 40%。与失眠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成千上万,众多基因从生理生化、昼夜节律、压力敏感性,甚至性格因素等种种方面,让你我睡出了差异。

  童话故事里,公主躺在铺了 20 床垫和 20 床鸭绒被的床上,依然被一颗豌豆硌得一夜没睡。

  一种理论认为,容易睡不着的人,可能像豌豆公主一样,是天生的“高睡眠反应性”人士。

  这样的人对压力更敏感,在同样的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失眠。

  

  以下这些场合,你会不会睡不好?

  第二天有重要会议

  吵架之后

  白天经历压力很大的事

  晚上经历压力很大的事

  当天工作不顺

  看恐怖片

  ……

  这些问题根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试(FIRST)量表》改编[6]。回答的“是”越多,就越可能具有高睡眠反应性,生理上对影响睡眠的种种因素更加敏感。

  睡眠反应性,也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

  2015 年,有中国学者调查了 364 名职工,其中 218 人患有失眠症。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同样的工作压力下,Per2 基因 rs7602358 位点为 AC 的人,比为 AA 的人更容易失眠[7]。

  那些泰山压顶也能先睡一觉再说的朋友,这可能是基因的福报,羡慕不来。

  心里一有事就睡不好、认床挑睡眠环境,冷了、热了、空调有声音、窗帘没关严、床单有个褶皱就睡不着……的朋友,不是矫情,是特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躺在同一张床上,你在旁边鼾声如雷,我……

  更睡不着了!

  

  倒头就睡

  也可能是有健康问题

  没有人喜欢躺在床上数羊,辗转反侧的时候,总是会羡慕快速入睡的状态。

  但先别羡慕。

  人群中没有那么多真正的“天选睡觉人”,更多的“秒睡”,反而可能是睡眠不好,不是啥好事。

  

  从关上灯到睡着总要花一段时间,科学上有个专业的名字:睡眠潜伏期。

  成年人理想的睡眠潜伏期是 10~20 分钟[8],也就是躺下、关灯后,十多分钟能够入睡。

  总是超过三十分钟还没睡着,说明可能失眠了。

  总是睡得太快,同样需要警惕——嗜睡。

  平均睡眠潜伏期如果小于 8 分钟,与病理性嗜睡高度相关;平均睡眠潜伏期为 8~10 分钟,与轻度嗜睡存在关联。

  例如患有罕见“发作性睡病”的人,可能在做任何事情期间突然“秒睡”,非常危险。

  有些严重打鼾的人,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问题,也常常秒睡,但因为呼吸受限甚至缺氧,睡眠质量并不好。

  测试发现,平均睡眠潜伏期低于 8 分钟,很可能预示着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表现越严重,睡眠潜伏期就越短。

  更为常见的秒睡人群是——平时欠了太多睡眠债。

  秒睡,是身体在催债。

  熬夜又早起,常常睡不够,不知不觉欠了一堆睡眠债。

  金钱的债,能还一块算一块;睡眠的债,能睡一秒是一秒。只要有机会睡,身体就会让你尽快睡着。

  如果你能秒睡,但第二天还困困的,那八成是了。

  总的来说,永远不要追求“快速入睡”。

  睡眠问题造成的倒头就睡,不是什么好事,不值得羡慕。真正睡得又快又好的“天选睡觉人”,其他人也根本学不来,只会在对比中徒增焦虑。

  想睡个好觉

  别追求快,而是要慢下来

  睡觉,或许是世间少有天然不欢迎卷王的领域。

  越躺平,越放松,顺其自然,越容易睡好;越用力,越追求“又快又好”,反而越睡不好。

  睡眠专家余周伟医生总结了一个睡眠公式:

  睡眠 = 节律 + 动力 - 阻力

  01 尊重身体的自然节律。

  人体内有个“身体活动作息时刻表”,每个人的自然节律并不完全相同。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更长,有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更短……这些都是正常的。

  找到自己的节律,不用强求与“标准睡眠”完全一致,只要起床时精神充沛,就是一夜好眠。

  注意,要睡啊,别玩手机。

  

  02 白天,要积累足够多的睡眠动力——困意。

  白天保持清醒,身体中一种叫“腺苷”的物质就会积累起来,在晚上产生困意,催着人去睡觉。这就是睡眠的动力。

  失眠的朋友可以试试:

  白天多活动,增加自然光照和体育活动,让身体“熬一熬”;

  咖啡、茶等则会干扰腺苷发挥作用,失眠建议少喝。

  取消午睡,让清醒的时间长一些,等待腺苷积累。

  03 最难的是,找到干扰自己的睡眠阻力,并改变它。

  环境的吵闹不适、工作生活压力、情绪变化、身心疾病、药物使用等,都会干扰睡眠。

  特别是“高睡眠反应性”的人,一些看起来影响不大的因素,可能就成为了睡眠阻力。

  房间电器的小灯、声音,会降低睡眠质量;

  手机放枕头边,总忍不住看看,怕错过消息;

  很多女性躺下腿就不舒服,可能是“不宁腿综合征”,要补铁;

  不少男性因为打鼾,睡眠质量并不高……

  排查可能的错误因素,试试让自己放松的睡前仪式。例如拉伸、洗澡、冥想、听音乐、关手机……

  接纳自己是一个高敏感的人,找到自己的睡眠规律,学会放松,不要急,等待睡眠自己到来。睡眠是身体的本能,也是生活的倒影。在寻找睡眠的路上,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学会放松。

  “快”不是睡眠的唯一标准,也不应该成为追求的目标。

  生活,也一样。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6 11: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