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印度人的2.4万吨黄金 如何搞垮印度经济

京港台:2025-10-14 08:59| 来源:酷玩实验室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印度人的2.4万吨黄金 如何搞垮印度经济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黄金,已经彻底疯了。最近几年,金价暴涨的消息频频上热搜,黄金期货的价格从2022年初的1800美元/盎司,狂飙到了现在的4000美元,屡创新高。

  大家最后悔的就是,当年没多买点金子,而金铺们也很痛苦,金价一涨,抑制消费,生意大不如前。

  但印度(专题)的金铺们似乎并不遵循市场规律,9月份,印度的黄金的进口量,环比增长近100%,一个月时间买了大约120吨!

  这并非一次偶然,受高金价影响,2024年中国的黄金消费量大跌10%,而印度却逆势上涨了6%,其中又以黄金饰品对比最明显,中国在全球金饰消费中的占比,从2024年一季度的38%,暴跌到四季度19%,而印度却从20%涨到了35%,黄金越贵,越爱买金器。

  喜马拉雅山一山之隔,黄金市场冰火两重天。

   01 隐藏的黄金之国

  我们对于印度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干净又卫生的街头小吃、飘着垃圾的恒河,还有面孔黝黑的首陀罗,哪样都跟富裕挨不上边。

  

  但有个很反常识的事,印度人手握大量象征财富的黄金,多到令人窒息。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说法,印度的民间黄金持有量达到了惊人的2.4万吨,约占全球黄金总量的11%。以今年6月的数据来算,印度人家里藏的黄金,超过了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中国、瑞士、日本(专题)八个经济大国的央行储备总量,按照现在4000美元的超高金价来算,这些黄金的价值,相当于隔壁巴基斯坦GDP的80倍。

  

  让我们来看看,印度人对黄金有多么痴狂。

  2021年第二季度,印度的疫情反弹,每日新增病例就多达30-40万,官方迫于无奈再度启动封城措施,严令居民非紧急情况不得外出。然而,让印度官员们没想到的是,黄金,可以让民众把生死都置之度外。在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印度人居然戴着口罩就往金店冲,在里面挤成一团,疯狂买买买,一点都没把毒放在眼里。

  

  这种不要命的举动,主要是因为当时全球消费被封控抑制,金价出现了下跌趋势,相比2020年每盎司便宜了300美元左右,在印度人眼里,捡便宜的黄金,比自己的命重要多了。

  在毒圈反扑最严重的5月,印度的黄金进口量突破了154吨,创下历史纪录。当然,你也不能说印度人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根据彭博社报道,为了减少感染风险,部分印度民众选择避开拥挤的小金店,跑去价格更贵、人更少的大型连锁店。

  

  彭博社对于这个“拥挤”,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印度的金店,是真的能从店里开始一路排队,排满整条街,这是印媒在去年排灯节期间拍摄的孟买黄金市场抢购盛况,几分钟的视频,都录不完这队长龙。

  

  有些店的顾客实在太多了,警察不得不跑来维持秩序,以免插队引发争执,造成骚乱踩踏。

  

  现在金价比去年高多了,全球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处于观望状态,但印度人购买热情丝毫不减,这几天,在Tik Tok、INS等社交媒体上,大把的印度金店老板炫耀自家的客流量,个个都是人满为患,跟中国这边金市的冷冷清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印度人购买的这些黄金,大多以装饰品的形态存在,印度常用22K金,而非我们这边的24K,理论纯度在91.6%左右,本来保有量就够吓人,还搞低纯度,打造出来的金饰数量更加夸张。

  印度的富人阶层,个个都是大金链子大戒指大手镯,其中又以婚礼最为浮夸,新娘子几乎浑身上下都堆满了金饰,背个几公斤的黄金出嫁,是豪门标配,2014年,印度一位糖果制造商为女儿置办了10公斤的黄金首饰做嫁妆,随送亲车队一起运到婚礼现场,警察一听直接傻了,真不怕有人抢劫啊?只能派出警车护航。

  

  常规的首饰,并不能完全满足印度土豪们的需求,他们也会自行发挥创意,定制各种黄金制品。2020年,有个印度商人就订制了55克重的黄金口罩,过滤效果基本没有,纯图一乐。

  

  2013年时,还有位印度富商,打造了一件重达3.5公斤的黄金衣,他穿着金衣,浑身戴满金戒指、金项链,然后在几个保镖的护卫下,跑到贫民窟去炫富,好不神气。说句题外话,后来有一天,他出门忘了带保镖,结果被一群歹徒活活围殴至死。

  

  而且印度人对于黄金的狂热,是不分阶级和种姓的,普通家庭结婚,也会把35%到40%的开支用于黄金首饰,在欧美,金饰占比才10%,我们中国讲的金器五件套,印度婚礼必须配齐,还要额外买头饰、鼻环、护身符等等……有很多看起来比较困难的人,身上也会戴着金饰,只不过克数比较小,数量也比较克制。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各大媒体拍摄的印度贫民窟照片,那些住在简陋棚屋里的穷人,手上同样戴着金镯子。

  

  就连沿街扒车窗乞讨的流浪者,都多多少少有点金饰,一小颗黄金鼻钉,或者一个小耳环。

  

  有时候戴着金饰的乞丐,挂在什么小破车边上,你一时都不知道车主和她到底谁更穷,画面非常抽象。

  

  庞大的需求,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催生了超过10万个黄金加工作坊,以及60万家黄金销售商,门店总数超过百万,其中大多数都是家庭经营的街边小店,它们分散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以及全国的偏远村镇中,不管你住在哪,都能像找小卖部一样方便地找到黄金。

  

  金饰的热销,甚至催生了一个城市淘金行业,有些穷人就专门去钻金铺、集市附近的下水道,潜入粪水里,挖底下的淤泥,因为工匠在制作金饰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碎屑、粉末,随着工匠们洗手洗工具,金粉就随之流入下水道,沉淀在淤泥里面。

  

  他们一夜挖几十桶淤泥,然后用最原始的淘金手法,一点点筛选、分离,得到零点几克的金粉。

  

  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说法,印度约有51%的黄金需求来自年收入在20万至100万卢比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对于年收入超过1000万卢比的真正富人,这一比例仅为19%,而另一方面,年收入低于20万卢比的穷人阶层,则占黄金总需求的30%,也就是说,这些平均月入人民币(专题)1000多块的人,也在疯狂购入金器。

  没钱还要买,金价上天还在继续买,堪称印度版的双离谱。

   02 炫富?无奈?

  如果你让印度人自己来解释这种疯狂,他们可能会用比较好听的版本当答案 ———— 历史文化。

  在宗教文化里,黄金被视为最纯洁、不朽和不腐的金属,天生就具有神性,印度教神话的三大神之一,梵天,相传就是诞生于金卵之中,而其它的神明,也个个叠满了黄金buff。

  

  受宗教文化影响,黄金崇拜刻进了印度人的DNA,他们认为购买和佩戴黄金会给自己带来幸运,每逢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信众就会把压箱底的金器都拿出来穿上,盛装去寺庙供奉神明,以示虔诚。有钱人家还会疯狂给寺庙捐金攒功德,古代王公贵族,甚至每年要捐出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黄金,给民众做表率。

  

  有这种习俗的还不止印度教,当地另一大宗教,锡克教,也崇尚用黄金来装饰寺庙,著名的阿姆利则金庙,用了金700多公斤黄金做外饰,几乎全部来自王公和信徒的捐赠。

  

  在印度的婚俗中,双方家庭又会给新娘大量黄金饰品作为礼物,因为在过去,家庭中的土地、房屋都归儿子所有,女儿一般不分家产,只有这部分金饰品是属于女性个人的嫁妆,也是伴随其一生的婚姻保险,丈夫无权支配。所以,很多印度家庭是从姑娘刚出生起,便开始一点点攒黄金,就是为未来结婚做准备。

  

  文化层面的解释,有一点道理,但不能多,毕竟全世界都崇拜黄金,中国人结婚也会买三金、五金,可谁都没有印度人这般的狂热。

  印度人的执着,其实主要是现实所逼。《商业内幕》采访的一位印度学者总结道:人们在历史中学到了三件事,首先,为意外事件存钱;其次,不要依赖银行;第三,不要相信政府的纸币。

  印度并不是一个很安宁的国度,建国后每隔十来年就莫名其妙大规模外战,当初招惹中国一次,印巴战争也打了三次,每回都造成社会动荡,经济不稳。印度的内部冲突,更是从建国以来没消停过一天,种族矛盾、宗教矛盾时不时就炸锅,来个打砸抢,普通老百姓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储蓄渠道,来应对意外情况。

  

  对于印度人来说,银行可以首先排除,2013时,只有1/2的印度人拥有银行储蓄账户,至今仍有大约有近1.9亿成年人未和银行打过交道。原因很简单,落后地区压根就没网点,特别是穷困的北印度,两三个县才共用一家银行,不管是取还是存,都极不方便,就更别说买什么理财产品了。

  没有银行的话,把现金拿在手里就变成了烫手山芋,一是不安全,万一哪天家里被偷了、路上被劫了,那可是倾家荡产级的损失;其二,印度政府的经济政策并不是那么可靠,汇率动不动一年跌10%,通胀问题也在抬头,今年8月印度核心通胀率已攀升至近4%,拿现金在手里,贬值的风险很高。

  就这,莫迪还特别爱玩,他为了打击贪腐和逃税,在2016年和2023年两次出台“废钞令”,一夜间停止旧钞流通,但新钞供应严重不足,且兑换的网点特别少,急需用钱的民众直接排起长龙。当时就有很多农民抱怨,自己本来要去买种子、请帮工的,结果手里的钱一下子作废了,啥都干不了,耽误了农时,损失不小。

  

  而黄金是不分新旧的,谁都乐意收,也不会被官方登记兑换金额然后收税,所以,吃了废钞令的亏之后,民众转头就去抢购黄金,2023年这次废钞激起的黄金抢购潮,甚至导致印度的金价几天内暴涨20%,恐怖如斯。

  印度人可能不懂什么复杂的宏观经济学,但多年的生活经验总结下来,黄金几乎是唯一稳定可靠的储蓄渠道,你不怕政府作妖,不怕经济波动,也不需要依靠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银行,还可以把全部家当都揣在身上以防万一,论安全感,黄金无敌。

  

  欧美人讲究个赚多少花多少,居民储蓄率常年在个位数徘徊,我们中国算是危机意识比较强的国家,20%左右的收入都拿去存了,而印度的人均储蓄率高达30%,位居世界前列,是真的省吃俭用,而他们1/3的储蓄都以金饰的形态存在,放在自己家。

  与其说他们沉迷买黄金炫富,倒不如说是,印度人为了生存只能选择黄金。

   03 沉睡的黄金,拖垮印度

  对于普通个体来说,囤金饰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讽刺的是,这种集体意识恰恰会让国家陷入恶性循环。

  大家都知道,你在购买金饰时,你支付的不仅是黄金原料价,还包含了设计费、加工费和零售商利润等额外成本,这些附加费用在你想将金饰变现时,往往无法回收,就简单熔掉称重而已,再加上金饰往往是婚嫁、世代传承的信物,这种情感价值和文化寓意使得人们通常不愿轻易将其变现,它跟投资金条或者黄金ETF有着本质区别,流通性差,俗称“睡黄金”。

  

  藏在家里的金饰,也不能像存款那样被银行拿去放贷,为有需要的行业输血,持续创造新价值,换句话说,兑换成金饰的这些财富,是“凭空消失”了,它们被冻结在了柜子里、手腕上,不再参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循环。而印度人又过于依赖黄金,就导致1/3的储蓄都无法被利用。

  更糟糕的是,印度本身又没有太多金矿,自产量仅能满足1%的需求,而进口黄金占印度黄金供应量的86%,回收黄金占13%。2024-25财年,黄金及其成品是印度第二大贸易品项,进口额达了558.46亿美元,白白消耗了大量的外汇,但社会效益远不如其它产业,既无法提供高附加值,也难以拉动科技进步。

  

  

  印度黄金进口量与金价走势 | 彭博社

  印度政府也不是傻子,早早就针对囤黄金的行为出台了针对性政策,第一招就是拉高黄金关税,2013年,印度政府为了抑制黄金需求、阻止卢比贬值,三次提高黄金关税,2019年,印度又为了扭转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将税率提高至12.5%,2024年,税率又进一步拉到15%。

  不远处的海湾王爷国家,金价本来就比印度要低一些,加上关税,差价能达到20-25%,这意味着,走私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结果是,在违法和高买金之间,老百姓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民间出现了大规模的黄金走私,从女明星到黑帮,到飞行员和空姐,全员偷运。今年3月,警方查获了一起震惊全国大案,著名影星兰娅·拉奥,在机场过关时,将14.8公斤黄金藏在特制紧身衣中,试图蒙混过关,结果被当场逮捕。在过去一年中,她在印度和金价便宜的阿联酋之间,往返了30次,显然不是初犯了。

  

  去年6月,警方还通过线报,抓到个叫苏拉比的空姐,她居然在自己的直肠里塞了整整1公斤黄金,硬憋着夹带入境,也是个狠人。在同一时间,她的两名同事也落网了,一个把260克黄金做成薄饼塞在自己的袜子里,另一个将1.4公斤的黄金熔化成小金豆,拿胶带绑在自己胳膊上。

  

  2022年4月到次年2月,印度执法人员查获了近4吨的走私黄金,可谓战功卓著,但印度珠宝委员会主席认为,每年成功走私到印度的黄金,总量超过百吨,不仅有空姐明星夹带,回国探亲的印度侨民,四处忙活的印度劳工,大家都能承担走私任务,警方这点损耗,走私集团压根没所谓,当送人情了。

  

  一位在假发下藏黄金的走私客

  印度一看根本管不住走私,自己还收不到多少关税,去年末又默默把税率从15%下调到6%。

  如果说关税手段只是前功尽弃,那印度政府想的另外一招,真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15年,印度为了盘活沉睡在民间的财富,开始发行所谓的主权黄金债券(SGB),它以克作为单位,与印度的黄金价格挂钩,年息2.5%,比如说你认购了100克,就需要按此时的金价,支付对应的卢比,5年后可以赎回,8年后到期,赎回时政府并不会给你实物黄金,而是按当时的金价,还给你与100克黄金等值的卢比。

  

  对于民众来说,这玩意除了不能戴之外,保值属性和黄金大差不差,还额外给利息,倒也算不错,很多人都买了。印度政府也把主权黄金债券当做了国运修改器,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第一张债券,就是莫迪亲手交付的。

  但此时此刻,莫迪大概只想亲手干掉给他出这主意的人。

  2015年发行的第一批黄金债券,每克价格2684卢比,2023年到期时,印度政府为每克支付了6132卢比,是原价的2倍多。今年陆续到期的黄金债券,是2017年发的,赎回价已经达到了发行价的3倍,投资者直接笑喷了,不仅轻松跑赢了通胀,连炒股都未必能赚这么多。

  截至2024年,印度政府已经发行了67批黄金债券,总计147吨,目前还有132吨等待赎回,按现在的金价,大约相当于169.76亿美元或者 1222.3亿元人民币,让本就入不敷出的印度政府雪上加霜,被业内戏称为“全球最惨黄金空头”。

  

  就这样,印度试图激活“睡黄金”的行动,绕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原点,民众还是照买不误,越来越多的储蓄被冻结在民间,变成华丽的废物。

  我们曾以为,“坐在金山上饿死”,只是一句玩笑话,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世界的多样性。

  

 

相关专题:印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5 06: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