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俄米和路得回伯利恒>
读经【得2: 1-22】【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在路得记第一章中记载了,拿俄米与路得回伯利恒。而本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是:【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由这里可知,《路得记》是记载发生在士师记时代的事。因迦南地没有适合灌溉的河流,农业的收成是倚靠神按时降下秋雨和春雨,因此丰收还是饥荒,就取决于百姓与神的关系是否正常。摩西早已宣告,百姓若谨守遵行神的一切诫命,【耶和华必为你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你的地上。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28:12)。但百姓【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你在城里必受咒诅,在田间也必受咒诅。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受咒诅。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受咒诅。】(申28:15-18 )
“伯利恒”是耶路撒冷附近一个盛产粮食的地方,连粮食之家都“遭遇饥荒”,说明绝不是偶然的自然灾害,而是神的惩罚,因为百姓不肯以神为王,“各人任意而行”。同样当我们“任意而行”的时候,神也会叫我们“遭遇饥荒”,兴起环境来提醒我们。这里“有一个人”,就是以利米勒。当时以利米勒一家因居住的犹大伯利恒“遭遇饥荒”,他就“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寄居”表明这家人只是想到摩押地暂住一段时间,等过了饥荒再回来。但因“遭遇饥荒”便离开神所赐的产业而迁居摩押,这是不信的行为。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当以色列国遭到饥荒时,神的百姓首先当做的就是认罪悔改,因为【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诗33:18-19)而以利米勒不但没有回转到神面前,认罪悔改,而是带领全家离开应许之地,到摩押人那里去寄居,希望能靠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饥荒。以利米勒能离开应许之地,“住在”在摩押地,而且为两个儿子娶了媳妇,表明他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但他对神却失去了信心,不肯接受神所量给他们的管教。他们想靠自己的努力来逃避饥荒,结果利米勒和两个儿子都相继死去。以为是精明的选择,结果却是悲惨的,只剩下叁个无依无靠的寡妇。今天当我们遇到难处时,如果倚靠自己的方法来逃避,“暂时”离开神,结果也会从“寄居”世界变成“定居”世界、死在世界,因为【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8:6)
【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拿俄米如果丈夫不死,还有倚靠,儿子不死,还有盼望。现在神拿走了她在地上所有的倚靠和盼望后,神就让拿俄米听到“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拿俄米就决定回到犹大地去。于是“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拿俄米决定要回去,她就劝两个媳妇不要跟她走。从这里可以看出,拿俄米是一个很好的婆婆,因为能够让两个媳妇都舍不得离开她,真的很难找,何况是异族媳妇。而这两个儿媳对婆婆的孝顺也可嘉,她们在丈夫离世之后没有再婚,即使她们再婚也没错的,而她们却与婆婆一起生活,及至拿俄米起意返回故乡,她们也表示跟从。【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拿俄米在此以理来说服她们,表示她已经老了不能再有儿子,即或有儿子,也不能待其长大给她们作丈夫。当拿俄米说了这话,两个媳妇再度难过哭泣,然后其中一个媳妇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这位儿媳已很不错了,但路得却怎么都不肯离去,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路得在此发出了令人感动的宣告,她的宣告使许多人受感动,她的言辞正表达出她对神的应许之地的向往,她之后的行动也印证出此时的告白。因此这段话不仅是路得向拿俄米的全然忠诚,也是路得对拿俄米的神,就是耶和华神全然忠诚。而路得这段忠诚告白的信心顶峰是:“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并不知道她这句话会带给她何等大的福气!因着这个选择,路得的结局完全不同了。从这里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拿俄米虽然远离了神的应许之地,而她在她的家中仍然敬拜以色列的独一真神。路得这个外邦女子有如此大的信心,除了拿俄米的见证,她必是亲自从神领受了。而路得和俄珥巴都有同样的外邦背景、同样的人生经历,与婆婆拿俄米都有很深的感情。但俄珥巴只是被拿俄米吸引,却不能被拿俄米的神所吸引。而路得不只是被拿俄米所吸引,更是被拿俄米的神所吸引,这是最为宝贵的!“路得定意要跟随”婆拿俄米回伯利恒,这“定意”就是经过周密的思考,拿定一个主意,绝不后悔。所以路得的跟随已经超越了亲情,她是基于对以色列的神的信心。因着信她可以放弃她所有的一切,她的家人,她的民族,她的文化,她的生活方式,路得定意要跟随拿俄米。而俄尔巴则回到“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因路得透过拿俄米认识了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祂是创造万有的神,祂是管理万有的神,祂是真的神,活的神,因此路得就决定选择拿俄米的神,将自己所信奉的偶像假神抛弃。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面临类似的选择,而这些选择的正确与否,会决定我们永生或灭亡!如果你不选择神的救恩,悔改归向耶稣,还继续走在罪恶路上,你将来就要面对神的审判!而外邦女子路得,当她透过拿俄米认识了这位以色列的神时,就决定投靠神,这是多么大的信心!路得定意要跟随婆婆回伯利恒,她的人生从此就不再一样了!因为神从不会亏待投靠祂的人,所以神为路得预备了意想不到的恩典!今天我们同样是外邦人,同蒙神所召,成为神的儿女。那么我们是否拥有路得的心志,坚定不移地跟随主耶稣呢?可是今天在信主的人中,爱主的人少,甘愿放下所有跟随主的人更少。许多信徒跟随世界的潮流,却不跟随主,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当一天基督出现在云端来接跟随祂的人时,你再说:“主啊,我要跟随你”,那时就太晚了!因此我们今天都要有像路得那样定意跟随的心志,坚定不移地跟随主耶稣,无论遭遇任何风雨,都能紧紧跟随基督,直到进入光明的国度!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拿俄米对她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除了岁月在拿俄米身上留下沧桑的痕迹,拿俄米的生命也成熟了。她意识到离开神的应许之地是个错误的决定,她就请求别人不要再叫她“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而要叫她”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并且说:“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拿俄米的话显出她是一个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一点不遮掩的人。我们常会为了面子,虽然做错了,犯罪受神管教了,但仍是硬着颈项。拿俄米知道她和丈夫都走错路,离开了应许地,走去不是神所赐福的摩押,以至今日落在这般苦境。既是如此,便叫我“玛拉”吧,这是她承认自己得罪了神,今日我该接受这个管教。因此拿俄米两次清楚说“全能者使我受苦”。 拿俄米知道她今天的遭遇是因当初夫妻俩没有好好寻求神,但她相信自己的神既能“降灾祸”,又能“施平安”(赛45:7)。【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路得不顾环境的艰辛,毅然与婆婆拿俄米同行,回到犹大伯利恒。拿俄米知道她回去一定会招来同族人的盘问会有些羞辱,但她还是要回到神的应许之地。那“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然而拿俄米和路得都没有意识到这是神的恩典与祝福!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面对饥荒选择离开犹大伯利恒迁居摩押,结果把全家人带进痛苦的深渊。而拿俄米在走投无路时却能做出智慧的抉择“归回”,重新回到神的面前来,这是唯一的出路。因此我们也要离开自己所选的道路,转向神为我们所预备的,回归到神的应许里,便是我们蒙福的第一步。拿俄米是个有智慧的女人,她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愿我们今天都要有拿俄米的智慧,听见福音就回转,更愿我们有路得的信心,一心信靠神!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