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押设法让押沙龙回来>
读经【撒下14: 1-33】【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念押沙龙……。】在撒母耳记下第十四章中记载了,约押设法让押沙龙回来,结果大卫让约押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押沙龙在自己家中两年未蒙大卫召见;之后押沙龙经由约押求见大卫王。本章首先说到:【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念押沙龙,就打发人往提哥亚去,从那里叫了一个聪明的妇人来,对她说:‘请你假装居丧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装作为死者许久悲哀的妇人;进去见王,对王如此如此说。’于是约押将当说的话教导了妇人。】“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念押沙龙”。约押是大卫的元帅,满有心计而且很会揣摩王的心思,但基本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地位。他曾经不露声色地为大卫除掉乌利亚,投王所好;他又为筑固自己的地位,杀死投降大卫的以色列元帅押尼珥。这里他再次察觉大卫王“心里想念押沙龙”,就想帮他一把。他可能想到,押沙龙若是回归与王和好,他也许就是王的继承人了,自己也有功劳,元帅地位不会改变。但律法规定:【故杀人的必被治死】(民35:16),约押知道不能直接为押沙龙说话,因此他找到一位“聪明的妇人”,假扮成居丧的寡妇,去向大卫王进谏,就是用似是而非的道理欺哄大卫,好让他心安理得地用肉体的感情来代替真理。结果给大卫和神的国度带来了更大的祸患。
【提哥亚妇人到王面前,伏地叩拜,说:‘王啊,求你拯救!’王问她说:‘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婢女实在是寡妇,我丈夫死了。我有两个儿子,一日在田间争斗,没有人解劝,这个就打死那个。现在全家的人都起来攻击婢女,说:’你将那打死兄弟的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偿他打死兄弟的命,灭绝那承受家业的。‘这样,他们要将我剩下的炭火灭尽,不与我丈夫留名留后在世上。‘王对妇人说:‘你回家去吧!我必为你下令。’提哥亚妇人又对王说:‘我主我王,愿这罪归我和我父家,与王和王的位无干。’王说:‘凡难为你的,你就带他到我这里来,他必不再搅扰你。’妇人说:‘愿王记念耶和华你的神,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恐怕他们灭绝我的儿子。’王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的儿子连一根头发也不致落在地上‘…我主的智慧却如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圣经在此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描述了这位所谓的聪明妇人与大卫王之间的对话。这妇人假装居丧日久,向大卫诉说他的两个儿子,怎样一个打死另一个,现在她的家人要求杀死那惟一的产业继承人。这个妇人要求王保护她,不让报仇之人灭绝她的家族。妇人就是要博取大卫的同情心,要让那个杀了弟兄的儿子无论如何免于一死。但杀死自己兄弟的那人,与押沙龙杀暗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是过失杀人,后者是故意杀人,妇人却巧妙地减轻押沙龙杀害暗嫩的罪行。大卫最初的回答是:“我必为你下令”。这显然是避免因维护一个有罪的人而受到谴责。这个妇人实在不愧是个聪明的妇人,她步步进逼,叫大卫起誓,不许任何人伤害这个寡妇的儿子。这个妇人说:“愿王记念耶和华你的神,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恐怕他们灭绝我的儿子”。其实神从来没有说过“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对故意杀人者,是有权力灭绝的。妇人把自己的想法说成是神的旨意,结果大卫:“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的儿子连一根头发也不致落在地上‘”。对以色列人来说,奉耶和华的名起誓,这是一件特别慎重,不可以更改的事情。所以当大卫这么起了誓以后,这个妇人紧接着就把大卫审判的原则应用在王自己与押沙龙的处境上。
【妇人说:‘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说一句话。’王说:‘你说吧!’妇人说:‘王为何也起意要害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来,王的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神并不夺取人的性命,乃设法使逃亡的人不致成为赶出、回不来的。我来将这话告诉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惧怕。婢女想,不如将这话告诉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人要将我和我儿子从神的地业上一同除灭,王必应允救我脱离他的手。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话必安慰我;因为我主我王能辨别是非,如同神的使者一样。惟愿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在!‘】“妇人说:‘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说一句话。’王说:‘你说吧!’妇人说:‘王为何也起意要害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来,王的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这个妇人来向大卫投诉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卫容许押沙龙回来,所以这个妇人现在就要把话题转到大卫和押沙龙的身上。自从暗嫩死后,显然押沙龙是王位的继承人,因大卫第二个儿子基利押大概早逝。所以押沙龙是“神的民”的盼望,大卫竟如此对待他,让他逃亡异地而不准回来,岂不是害神的民,使他们没有王?并且从大卫对寡妇儿子一案的判决,足以证明他如此对待押沙龙是错的。“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是要说明暗嫩的死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也就像她的儿子被打死,不能够挽回一样。押沙龙虽然应该偿命,但是权衡轻重,为了整个国家的好处,准许押沙龙回来还是更重要的。接着这个妇人又回到她自己的故事,说:“我来将这话告诉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惧怕。婢女想,不如将这话告诉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人要将我和我儿子从神的地业上一同除灭,王必应允救我脱离他的手。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话必安慰我,因为我主我王能辨别是非,如同神的使者一样。唯愿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在!”最后这个妇人用一句“属灵的奉承”加一句“属灵的口号”,成功地完成了约押交给她的任务。
【王对妇人说:‘我要问你一句话,你一点不要瞒我。’妇人说:‘愿我主我王说。’王说:‘你这些话莫非是约押的主意吗?’妇人说:‘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话正对,不偏左右,是王的仆人约押吩咐我的,这些话是他教导我的。王的仆人约押如此行,为要挽回这事。我主的智慧却如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王对妇人说:‘我要问你一句话,你一点不要瞒我。’妇人说:‘愿我主我王说。’王说:‘你这些话莫非是约押的主意吗?’”大卫王是个聪明人,看穿了这是约押的计策,妇人也直认不讳。然而大卫王还是在软弱中选择随从自己肉体所欲的,下了约押所给的台阶,而不是持守神的公义。大卫就吩咐约押去把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王对约押说:‘我应允你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龙带回来。’约押就面伏于地叩拜,祝谢于王,又说:‘王既应允仆人所求的,仆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了。’于是约押起身往基述去,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王说:‘使他回自己家里去,不要见我的面。’押沙龙就回自己家里去,没有见王的面。】“王对约押说:‘我应允你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龙带回来‘”。约押确认自己摸着了王的心意,并且得到王的“应允”,他所以“祝谢于王”。约押就把押沙龙带回来,因为大卫“心里想念押沙龙”,抵挡不过肉体的感情。但“王说:‘使他回自己家里去,不要见我的面。’押沙龙就回自己家里去,没有见王的面”。大卫带回押沙龙却又不肯见他,是因为见了押沙龙而不处理他,在神、在人面前都说不过去。因大卫知道神的律法是【故杀人的必被治死】(民35:16),而他又舍不得父子情深,结果就在挣扎之中,埋下了家与国灾难的祸根。
【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她玛,是个容貌俊美的女子。】“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这里说到押沙龙的容貌出众,是以色列百姓羡慕的对象。而且他还有最引以自豪的好头发,“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从前中东地方的人,觉得头发就是生机旺盛的标志。他们描写国王,或者英雄人物的时候,一定说到他们有着一头浓密的头发。而押沙龙不但是一个全身毫无瑕疵的美男子,而且他每年可以剪下来这么多、这么重的头发,在人的眼光里,好像押沙龙天生就是作王的长相,这对他笼络百姓的心起了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的头发后来却成为他与死亡之间的连接(18:9),并且下令杀死他的是设计让他回归耶路撒冷的约押。“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她玛,是个容貌俊美的女子”。可见押沙龙的家庭也是美满的。
【押沙龙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没有见王的面。押沙龙打发人去叫约押来,要托他去见王,约押却不肯来。第二次打发人去叫他,他仍不肯来。所以押沙龙对仆人说:‘你们看,约押有一块田,与我的田相近,其中有大麦,你们去放火烧了。’押沙龙的仆人就去放火烧了那田。于是约押起来,到了押沙龙家里,问他说:‘你的仆人为何放火烧了我的田呢?’押沙龙回答约押说:‘我打发人去请你来,好托你去见王,替我说:’我为何从基述回来呢?不如仍在那里。‘现在要许我见王的面;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押沙龙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没有见王的面”。大卫为了象征性地显示自己对押沙龙的责罚,他拒绝接见押沙龙,足有两年之久。押沙龙只好联络约押,希望得到准许去见王。但是约押两次拒绝去见他,可能是因为大卫对押沙龙的态度。押沙龙就吩咐人放火把他的大麦田烧了,实属任性忍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押沙龙强制约押牵线使大卫王与自己和好,事实上,也是为了实现他的反叛阴谋。押沙龙完全没有认罪悔改,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之后约押被迫为押沙龙求情,使他获准去见大卫王。【于是约押去见王,将这话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龙来。押沙龙来见王,在王面前俯伏于地,王就与押沙龙亲嘴。】大卫与押沙龙亲嘴,说明他终于饶恕了押沙龙。但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和好,因为日后押沙龙恩将仇报,自立为王,追杀大卫,最后将自己送上了死路。因大卫与押沙龙和解,完全是以肉体的感情来代替真理,所以宽恕就变成了放纵,使押沙龙越来越自以为义、越来越不受约束,对父亲的仇恨也越来越深。而大卫最难脱离的是肉体的感情,这不但让神的国度受了亏损,也给大卫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脱离肉体的感情,我们要让神的爱充满我们,用神的爱去爱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