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后海清还在买房

京港台:2020-3-10 23:34| 来源:网络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后海清还在买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间隔10年,从《蜗居》到《安家》,“海清”购房、换房的经历戳中了多少人的痛点?

  近日,最火爆的国产剧,莫过于孙俪和罗晋领衔主演的《安家》,刚开播没多久,就频频登上热搜。

  

  其实,《安家》从开播到现在,是一部非常让观众纠结的作品,很多人表示:“我是一边吐槽,一边刷剧的。

  ”吐槽是因为剧情偶尔浮夸,坚持刷剧是因为,里面关于“买房”的话题,戳中了国人的痛点。尤其是“海清夫妇”登场时,大众都惊呆了,这不是10年前在《蜗居》里,为了房子而连续吃了一个星期挂面的“郭海萍”夫妇吗?

  

  

  10年前,他们为买房奋斗;10后,因为二胎的降临,他们为换房而绞尽脑汁。 10年了,从《蜗居》到《安家》,房子依旧是国人的头等大事,年轻人要结婚、孩子大了要换学区房、老人年纪大了要换电梯房等等,一间几十平米的房子,成了多少都市人的渴望和奋斗目标。

  

  2009年,一部《蜗居》成为爆款级国产剧,时至今日,依然有忠实观众会忍不住回去重刷一遍,只不过时隔10年,对剧情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 知乎上有位网友,说出了大众的心境:“当年看《蜗居》,还在上大学,关注点都在男女主角的感情上,现在看《蜗居》,我已人到中年,关注点都落在了海萍夫妇上,那时的他们,就是现在的我。”

  

  ▲ 《蜗居》中的“郭海萍”夫妇在《蜗居》中,“郭海萍”夫妇和现在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们毕业于名牌大学,为了实现人生的逆转,放弃了家乡的工作机会,投身到大城市。来到大城市,就没想过走回头路,他们渴望在这座城市安家,安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从他们迈进城市开始,买房就成为了吃苦、奋斗的目标,随着孩子的出生,房子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刚需”。哪怕背负巨债,哪怕节衣缩食,也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海萍夫妇成了《安家》里的宫蓓蓓夫妇,让人感叹的是,他们依旧在为“房子”奔波。

  

  ▲ 《安家》中的“宫蓓蓓”夫妇《蜗居》里是刚需,《安家》是要改善眼前的居住条件,因为二胎要出生、老大要上学,解决在家工作的问题等等,他们需要一套更好一点的房子。从最初的二人世界,只求有个落脚地,到后来的“多口”之家,必须换个大的房子,这10年的跨度,正是多数年轻人的缩影。 所以很多人说,打开《安家》后,有种落泪的冲动,因为一切太真实,看着看着就想到了自己。

  

  《蜗居》里的海萍夫妇,像极了刚走出校门的小青年。 那时候,兜里揣着一张名牌大学毕业证书,和爱人来到心仪的大城市,看着都市里的车水马龙和璀璨霓虹,满怀憧憬。 但随后就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也为了省钱买房,海萍夫妇只能在拥挤的弄堂里,租一间只有10平米的房间,连卫生间都是公用的。

  

  ▲ 《蜗居》中的“郭海萍”夫妇最初的日子,他们还很兴奋,生活虽然苦,却依旧有情调,两个人坐在昏暗的出租屋里,憧憬着未来,计划着奋斗几年,就贷款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但买房的道路,就像一场持久战,转眼来城市打拼七年了,海萍的妹妹从高中都到大学毕业了,他们依然没有攒够首付。 海藻来投奔姐姐,三个人“蜗居”在10平米的房间里,拥挤、不便,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 《蜗居》中的“郭海萍”夫妇随着孩子的出生,海萍一家子的生活更加“艰难”,每当有一项开销时,海萍的丈夫就会唉声叹气地说:“半平米又没了”。最初的激情早已褪去,生活只剩下一地的琐碎和不堪,为了省钱,他们连续吃一个星期的挂面,骑自行车上班,一个月才省出33块钱,首付依然是够不到的天文数字。

  

  ▲ 《蜗居》截图那时的海萍,睁眼闭眼只有一个念想:“我要买房子。” 最后,他们终于凑够了首付,却背负上了“巨额”房贷,日子依然捉襟见肘,海萍每天早上起来,就有一串数字跳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2500、孩子幼儿园1500….. 很多人说,在《蜗居》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了买一套房,生活里写满了省钱、狼狈、落魄,更可悲的是,从20岁的青春韶华,熬到了30岁的而立之年,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其实,现实永远比电视剧更扎心。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因为没钱,他只能住五环外,上下班要挤近三个小时的地铁,他说,早高峰和晚高峰能把人挤成肉饼。 现在他北漂快十年了,依然住着出租房,依然拼命地挤地铁,拼命工作,可以手里的那点存款,都不够十平米房价的。 他过的日子,就是现实版的《蜗居》,合租房、公用卫生间和厨房,每天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最终连个首付凑不够。

  

  电视演绎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就是这冰山一角,也让我们看到了都市外乡人的艰辛和不易。

  《蜗居》中的海萍夫妇,历尽艰辛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可到了《安家》里,他们的生活依然备受“房子”困扰。

  原以为我们是生活的主宰,事实上,一直都是生活牵着我们走。宫蓓蓓夫妇也如此,老大要上学,老二要出生,老人给带孩子,一家六口根本没有办法蜗居在六十几平米的房子内,所以,他们必须换房。 剧中的宫蓓蓓挺着大肚子,看了十几套房,依然没有中意的,中介说她太挑剔,归根结底,是因为“囊中羞涩”。

  

  在看了N+1次房子后,宫蓓蓓和老公的对话,刺痛了无数中年人的心。 宫蓓蓓的老公,苦口婆心地说:“这都大半年了,咱们看的房子前前后后不下十几套,差不多就行了,再不买老二就要生下来了,到时候怎么办?”

  

  宫蓓蓓头靠在轿车座椅上,面无表情地说:“我觉得我们俩都挺可怜的,俩博士毕业,两个人在这个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连一套像样的两居室都买不起,可笑吧!”

  

  两个博士,两位都是高精尖人才,精打细算七八年,依然解决不了房子的问题,就像宫蓓蓓说的“太可怜了”。 剧中的场景,也很刺眼。 宫蓓蓓下班回到家,满屋子连个落脚地都没有,老公还在打地铺,为了帮学生改论文,宫蓓蓓只能“窝”在卫生间里加班。

  

  工作累了,宫蓓蓓一抬头,看到的不是星空,而是乱七八糟的正在滴水的衣服,那一刻,她的眼神透着无奈和悲凉。

  

  和十一年前的海萍一样,宫蓓蓓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换房。”有人对剧情抱有怀疑的态度:电视剧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多少会有夸张的演法,说这些话的人,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没有在都市打拼的经历。我们来看看北上广深的高房价,就拿北京来讲,普通人的人均工资是7000左右,夫妻二人也才14000,但就算是五环外的房价,一平米也高达3~4万元,随随便便的一居室,都要一两百万。夫妻一年工资不到20万,除去生活必要开销,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一家人蜗居在简陋的出租房内的现象,随处可见。可以肯定地说,生活和电视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家》的编剧六六,就在微博上更新过一条动态,她表示宫蓓蓓是有原型的,她是一位真正的妇科大夫,怀孕坐马桶写论文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当那位妇科大夫面带笑意地和六六说,自己拿肚子当桌子,六六看着她的笑,泪水却在眼眶里打转。

  

  所以,电视剧只是还原了生活,让我们看清了都市众生相。因为有了孩子,开销加大,为了生存,夫妻需要上班,老人需要帮带孩子,三世同堂挤在几十米的空间里,这不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此,诗和远方只能出现在失眠的黑夜里,睁开眼扑面而来的就是拥挤和吵闹,置换房子的无力,是许多中年夫妻的缩影。后来宫蓓蓓夫妇在房似锦(孙俪饰)的帮助下,“贷款”换了十年都卖不出去的“跑道户型”,未来如何,还很难断定。

  

  有人评价说:“不就换房吗?至于那么纠结吗?” 真实答案是“至于”,中年夫妻的累,没有经历过的人,没资格评论。 上有老、下有小,事业瓶颈,让中年夫妻不敢“背债”,他们赌不起,换一次房,无疑是倾家荡产的代价,他们必须精打细算。不是宫蓓蓓事儿多,实在是现实生活太残酷,房子对于他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怎么会轻易买呢,置换房子的窘迫感,让许多中年夫妻感同身受。

  

  十年的间距,从《蜗居》到《安家》,“海清”购房、换房的经历戳中了多少都市人的心声。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买房?租房不也一样可以生活?” 事实并非如此,“租房”的另一层意思是“居无定所”,哪天房东有变动,你就要面临被“驱逐”,就要面临“无房可住”。在中国,无论贫富,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人群,都希望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房产证,代表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是“家”和“归属感”,不然大城市再繁华,你也只是匆匆的过客。不管是前10年,还是往后推10年,房子永远是中国人解不开的锁,只是希望,每一个背井离乡的外乡人,都可以通过奋斗,在都市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几十米空间。加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娱乐八卦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9 15: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