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从“疫情终局”到“新冠海啸”,印度做错了什么?

京港台:2021-4-26 19:45|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13 )  | 我来说几句


从“疫情终局”到“新冠海啸”,印度做错了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近日,随着印度(专题)露天火化场的照片在社交媒体疯转,印度4月以来全面失控的“新冠海啸”开始进入国际视野。近一周来,印度政府每天都会报告超过30万新感染病例,但是专家认为,这骇人听闻的数字仅仅代表病毒实际传播的冰山一角。医疗系统濒临崩溃,病床、药品、氧气和疫苗都陷入短缺。火葬场昼夜运转,很多遗体排不上队,家属只好自行火化。公园、街头、河畔到处都是焚烧尸体的景观。在一个多月前,印度联邦卫生部长还宣布印度的疫情已经到了“终局”,疫情何以在短时间内发展至此?

  “总理先生,请一定打一个电话。”印度首都德里的首席部长基里瓦尔(Arvind Kejriwal)双手合十,向屏幕另一端的印度总理莫迪发出请求。他说,因为新冠病例的激增和医院氧气短缺,德里将可能发生一场“重大悲剧”,希望莫迪可以从中协调,保证运送氧气的卡车顺利地从西孟加拉邦和奥利萨邦到达德里。

  对此,莫迪打断他回应说:“这些已经落实了。”

  这场对话发生在4月23日的电视直播中,莫迪与包括德里在内十个邦的首席部长进行通话,四月以来,印度的新冠疫情急转直下,日新增病例连创新高,目前已经突破了33万,总确诊病例超过了1627万,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

  

  2021年4月25日,印度新德里,当地的一处火葬场正在对新冠逝者遗体进行火化。他的这一番呼救,却遭到中央政府的批评。莫迪称,基里瓦尔将会议直播的行为“违反协议”,“这不合适,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克制”。据印度通讯社ANI报道,中央政府信源甚至指责他是在“玩政治游戏”、“散布谎言”。

  德里是印度疫情最严重的邦之一。在过去一周,德里的日均新增病例超过了2.5万,阳性检测率超过了30%。如潮水一般涌入的病人,让首都的医院系统摇摇欲坠,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因病床、氧气和药品而求助的信息。4月23日早八点,印度顶尖私立医院Sir Ganga Ram医院的院长宣布,在过去24小时里有25名危重病人因氧气短缺而死亡,医院剩余的氧气只够使用两小时,有60名病人危在旦夕。

  同样,Max医院等几家私立医院也在社交媒体上呼救,称氧气断供,Saroj医院甚至通知所有病人家属,三小时后所有人都应出院。德里副首席部长索索迪亚(Manish Sisodia)公开表示,因邻邦北方邦和哈里亚纳邦的阻挠,载有氧气的卡车无法进入德里,呼吁军方介入运输氧气。

  德里只是印度这一波感染高峰的缩影。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日新增病例已经高达6.7万,北方邦、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等多个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日新增病例超过了去年的高峰,多地都出现了医疗挤兑,病床、氧气、药品和疫苗都陷入短缺。社交媒体上的影像记录触目惊心:病人家属在医院外哭嚎、苦等一张病床;两个病人共用一张床,带着氧气面罩奄奄一息;火葬场容量不够,尸体被堆在路边火化。

  喀拉拉邦的一位新冠专家法塔胡丁(A Fathahudeen)在二月就警告,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新冠疫情有卷土重来的风险,他在接受BBC采访时说,“悲伤的是,现在新冠海啸确实袭击了我们。”但在一个多月前,印度联邦卫生部长瓦尔丹还公开宣布,印度的新冠疫情已经到了“终局”,当时,印度的日新增案例已经降到了2万以下。

  就在政府和民众都逐渐放松警惕,又开始举办各种大型政治和宗教集会时,变异的新冠病毒卷土重来,病例的激增,造成了多地出现了严重的医疗挤兑。

  多次被忽视的预警

  在疫情急转直下之前,印度政府一直在对外传递强烈的乐观情绪。自去年九月中旬达到疫情高峰期后,印度的日新增病例稳步下降,在进入2021年后,日新增病例降到了2万以下,政府和部分媒体认为,印度的疫情已经看到了曙光。

  与此同时,民众也放松了警惕。随着封锁措施的解除,大多数人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社交,去年年底开始,我当时所在的班加罗尔交通流量已经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餐厅和酒吧人头攒动,一线城市之外,很少看到人戴口罩。我在二月份到访加尔各答唐人街时,当地华人(专题)虽然相对谨慎,但出行也很少戴口罩,认为“疫情已经结束了”。

  疫情不再是政府关注的重点,科学家的预警被多次忽视。据《大篷车》杂志报道,在1月11日之后,负责为政府提供建议的新冠特别工作组就一次会议都没有开,直到4月15日受到第二波高峰冲击后才会面。

  工作组一位匿名成员说:“2月中旬,很明显印度正在走向毁灭性的第二波浪潮。”“当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疫情开始失控时,我们中的一些人试图举报这个问题,”他补充说。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机会。工作组的另一位成员说,除非政府“需要我们对政客已经做出的决定背书,否则不会召开会议”。

  这种轻视,导致了印度在面对第二波疫情冲击时的措手不及,关键的医疗资源出现了短缺。

  以氧气为例,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2021财年的前10个月,印度出口了9301公吨的氧气,是2019-2020财年全年出口量的两倍。据IndiaToday报道,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印度对医用氧气的需求从700公吨/每天上升到了2800公吨/每天,而印度每天的氧气生产量为7000公吨,在第一波高峰期减缓后,印度国内对氧气的需求下降,出口增加。

  与此同时,政府在第一波疫情冲击时招标建设的制氧厂也陷入了停滞状态。2020年10月,距离印度受疫情冲击已经有八个月,印度联邦卫生部领导的中央医疗服务协会才对150所(后来增加到162所)公立县医院进行招标,为其建立制氧厂,从“总理援助基金”中出资20亿卢比。但直到最近,卫生部回应称162个制氧厂中只有33个已建成。

  但更重要的是氧气的运输难题。就目前而言,全国每天的需氧量约为5000公吨,仍然低于生产量,但钢瓶、氧气罐和低温油罐车的缺乏,让氧气很难及时运输到自身氧气供不应求(马哈拉施特拉邦)、甚至没有氧气生产能力的邦(德里)。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药品和新冠疫苗方面。第一波高峰期后,印度的制药公司从12月开始放缓了瑞德西韦的生产,疫情再次加速扩散后,市场上出现了即时短缺,虽然政府立马叫停了出口,但原材料的延迟、需求的暴涨和部分供应商囤货都让它一针难求。

  疫情放缓,也让印度政府把筹码单一地押到了疫苗上,但疫苗普及的速度却相对缓慢。印度自一月开始向全世界出口疫苗,到三月底,印度已向84个国家出口了6400万剂新冠疫苗。但截至目前,印度国内只接种了1.33剂疫苗,只有1.4%的人完整接种了两针疫苗。

  此前,印度的疫苗接种仅为45岁以上的人口开放,但因为部分民众并不积极,很多地方的接种人数不足,个别45岁以下的居民也可以“捡漏”获得接种。自5月起,印度政府将对所有18岁以上的居民开放疫苗接种,但因为美国限制疫苗生产原材料、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未就疫苗成本达成一致等问题,疫苗接种是否能迅速铺开也引起担忧。

  

  三天确诊超百万医疗系统接近崩溃 ,印度疫情全面失控。

  多重变异的病毒

  从二月起,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疫情就开始加速,医生们注意到,有更多的年轻人被感染,且有更多的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氧气支持。

  很多专家认为,在印度首先发现的双突变株新冠病毒B.1.617可能是疫情加速的原因。据报道,B.1.617中包含E484Q和L452R两种突变,这两种突变在其他国家都已经被发现过,但在印度首次同时出现。目前的研究认为,这种双重突变的病毒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且可以一定程度上躲避已产生的抗体。

  但这种变异病毒在多大程度上为第二波疫情高峰负责?目前的研究还不能提供一个解释。根据印度国家病毒学研究所的数据,1月到3月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检测的样本中,有61%检出了B.1.617病毒。但问题在于,基因测序的样本只有361个,而该邦在这三个月里的新增病例超过88万例。

  在疫情放缓的几个月里,政府也错过了变异病毒测序的时机。

  据《印度快报》报道,这个双重突变的病毒最早在去年10月5日的基因测序中就已经被发现。在因为当时印度的新冠曲线已经在平稳下降,由于资金匮乏、缺乏明确的指令,对变异病毒的基因测序研究举步维艰,在11月到1月之间放慢了脚步。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该病毒上已经发现了第三重突变。

  在印度的疫情早期,基因测序工作步履蹒跚,在前六个月只完成了几百个样本。直到今年1月,政府才成立了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研究协会(INSACOG),通过10个实验室的网络加快基因测序工作。

  基因测序对预测疫情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新的病毒变种,可以预测其行为方式和在人群中传播的模式,提前做出更为有效的响应,但印度在这方面的工作却始终落后于疫情增长。“我们一直在对事态发展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其做出预测。”一位基因测序的科学家说。

  但基因测序耗时又昂贵,仅获得了有限的政府支持。提取、培养并运输到实验室的病毒样本,需要三到五天才能提取出病毒序列,一个序列的成本在3000-5000卢比之间,且只有少数的公立实验室有这种能力。最初,INSACOG从政府获得了11.5亿的拨款承诺,但这批款项在3月31日(上一财年的最后一天)才发放到位,且实际只到账8亿卢比,因为这是政府转移支付的上限。

  资金只是问题之一,更重要的是缺乏政府的重视和明确指令。一位科学家称,在今年2月,该变种的传播速度几乎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疫情激增曲线吻和,但政府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得到拨款后,INSACOG加快了工作速度,但目前看来还远远不够。它的目标是对所有新增病例中5%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而目前印度的日新增病例已经超过了34万,这意味着每天要对1.7万个样本进行测序,但目前它的能力还仅能侧两三千个样本,样本量甚至不足以准确回答“突变病毒是否是疫情激增主因”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追踪一个人能够感染多少人,以及RT-PCR循环阈值,我们需要进行实时跟踪。1月的数据在4月几乎没有价值。”基督教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Gangandeep Kang博士说。

  然而,疫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跑到了科学研究前面。根据马哈拉施特拉邦临床医生和行政人员的报告,与第一波疫情不同,这波感染高峰中有很多整个家庭一起被感染的案例出现。这可能与变异病毒更易传播相关,也说明了家庭内部物理隔离设施的不足,但在目前医疗挤兑的情况下,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病人都被建议居家隔离,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能会入院治疗。

  大型集会加速疫情扩散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型政治和宗教集会也加速了疫情的快速蔓延。在疫情减缓后,从政府到很多民众都认为,因为印度年轻人口众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力、且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印度已经“打败”了新冠病毒。从2020年下半年起,印度的社会生活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10月底,印度人口第三大邦比哈尔邦就进行了选举。比哈尔邦位于印度北部的平原地带,有近1亿人口,是印度最贫穷的邦。除首府巴特那外,比哈尔主要依赖农耕经济,劳动力严重过剩,很多年轻人只能到其他大城市打工谋生。

  去年三月印度宣布封国后,很多比哈尔邦的劳工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被困在了工地的宿舍里。苦等了两个月后,他们终于在五月份陆续回到了家,为了拉拢选票,政客向他们承诺了工作机会,但却一直未能落实。比哈尔邦的选举刚好碰上了排灯节,印度总理莫迪一边敦促民众在节日期间不要掉以轻心,一边举行上万人的集会,为自己的政治联盟造势。当时,印度的疫情刚刚开始放缓,日新增病例仍然近5万。

  而在政府认为新冠病毒已经“消失”的今年三月,印度更是有四个邦同时进行了地方选举。其中,西孟加拉邦的人口近1亿,泰米尔纳德邦也有7200万人口。这两个邦也是执政中央政府的印度人民党重点争夺的地盘,密集的选举集会上,民众之间根本不存在社交距离,甚至有不少人连口罩也不戴,毕竟,站在台上讲话的包括总理在内的政客也不佩戴口罩。

  西孟加拉邦的选举更是设置了八个阶段,从3月27日一直延续到4月29日,目前仍然在进行中。我在三月初到访选举前的泰米尔纳德邦时,街上的民众很少有人佩戴口罩,当时有一个转型政客的前演员出现在市场,有上百人跟随者他的车一路小跑了几百米,围在他的办公室前,几乎没有人采取防疫措施。

  选举集会很明显地推动了这些邦的疫情加速。除了人口较少、地处偏远的阿萨姆邦外,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新冠病例都出现激增,西孟加拉邦还发现了三重突变的新冠病毒,其传染性可能更强。

  但政客的脚步仍未停歇。在4月17日西孟加拉邦阿桑索尔的集会上,莫迪出现时仍未佩戴口罩,还在发表演讲时称,“我从未见过如此多人的集会”。当天,印度的新冠日新增病例已经超过了26万,直到4月22日,他才宣布将取消竞选路演,但人民党总书记阿米特·沙阿仍参加了三个大型集会,在演讲中,他只字未提新冠疫情。

  除了政治集会,婚礼等大型社交机会、宗教集会也早已复活。甚至在封锁期间,印度政府仍然允许民众举行婚礼,只是规模限制在50人以下。但从去年11月开始,婚礼宴会厅的预定量又开始激增,几百人的大型婚礼又开始举办。

  三月底的洒红节和四月的大壶节吸引了更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尽管第二波疫情冲击已经开始,但政府并未作出任何限制。今年的大壶节是每12年一遇的重要节日,自1月以来,恒河上游的小城哈里德瓦就吸引了超过2500万人到访,虽然政府要求参加者携带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人在机场和车站做检查。一周前,一位重要的宗教领袖因新冠病逝,在4月10日到14日之间,有1700人被检测出新冠阳性。

  不幸的是,直到病人奄奄一息、火葬场浓雾缭绕的图片出现在媒体头条上之前,印度仍然处在一个几乎毫无防备的状态。我在4月15日到达新德里时,酒店人员在看到我的护照后,要求我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在我说明近一年都居住在印度后才作罢。但当晚入住的德里本地居民却不用出示证明,即使新德里当天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已经飙升到了20%以上。

  我离开德里的那个周末,德里政府宣布从4月19日起进行一周的封锁,并很可能要延续下去。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也宣布了严格的封锁限制,南部的班加罗尔、金奈等大城市也启动了不同程度的封锁。因为害怕封锁持续,农民工又排起了长队准备返乡,去年的疫情高峰期就在农民工返乡后到来,但这一次,疫情的冲击比一年前来得更为猛烈。

相关专题:印度,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1 09: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