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忘了秦岭教训? 滇池南岸近92%土地被建别墅遭点名

京港台:2021-5-9 10:43| 来源:侠客岛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忘了秦岭教训? 滇池南岸近92%土地被建别墅遭点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经下沉督察发现, 昆明滇池南岸长腰山近92%土地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滇池生态空间遭严重挤占

  据媒体披露,当着包括昆明市委、市政府领导等官员,督察组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喜欢春城吗?” “喜欢啊!” “对面在建房子,你们知道吗?” “知道啊,本来有树的,盖了房子景观不好了,烦得很!” “没有反映吗?” “我们老百姓没办法,对这种事无能为力。”

  这些年,中央对环境督察的力度一直很大,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在此背景下,此番滇池曝出的环保案,具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2015年1月与2021年1月卫星地图中的长腰山

  (图源:生态环境部)

  

  作为云南第一大湖,滇池在云南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

  地形上,滇池是构造型湖泊。相较四周高山、丘陵、平原,滇池地势最低,能够蓄水成湖,但滇池不与其他水系相通。 曾经有段时间,排入滇池的大量水污染物无从外移,水质日益恶化。

  上世纪80年代,滇池保护与污染治理被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上议程。近40年间,各级财政资金持续注入,滇池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不断完善,沿湖居民、企业配合异地安置、产业调整,才使滇池水质恶化趋势有所好转。2020年,滇池水质已达“30余年来最好水平”。

  所谓“最好水平”,总体水质也仅保持在IV类-V类之间——直白点说,依然不适合与人体直接接触。

  即便如此,有些开发商还是盯上了滇池: 生态重地不能“亵玩”,那我造房子“远观”总行吧?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2015年1月以来,在滇池南岸长腰山区域,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陆续开工建设“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项目”。 该项目规划占地3426亩(长腰山总面积的92%),规划建设别墅813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94栋,建筑面积225.2万平方米。

  保护区内盖房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

  滇池一级保护区内,生态林被毁,赫然出现一条沥青道路;

  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内,截至2018年7月,占地293亩的167栋别墅已落成;

  长腰山三级保护区内,诺仕达集团共建设209栋别墅,占地1891亩;

  长腰山外,靠近昆明市中心的滇池草海片区,25公里的湖滨带几乎被房地产项目占满,不少企业甚至打出 “鼎级富人区”“私享万亩滨海湿地”等标语。

  以上足见开发商对亲水景观房寄予的“厚望”。问题是,如果滨湖地区的土地全部建上房子,滇池水质改善难度会更大。

  这是因为高密度房地产会引来大量人口,进而大量增加生活污水;污水处理系统可能不堪重负,天然草地、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调节系统又不复存在,更无从支援。

  试想, 即便在这儿买了房子,面对不宜直接接触、偶尔还有异味的滇池,房主们真能实现“鼎级”生活品质?

  

  长腰山面向滇池区域建成项目及在建项目

  (图源:生态环境部)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法采矿、广西凤山世界地质公园遭破坏性开采等一批环保大案,都凸显出巨大的 “私享利益”驱动。

  通常,生态保护所需费用由国家或上级部门负担。生态出现破坏就是“既成事实”,拖久了还能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到头来,还得由国家或上级部门出钱出力,进行漫长的生态修复。

  这种“社会保护成本”和“私人开发收益”的不对称,也使自然保护区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挣了钱是自己的,破坏了环境,有政府部门修复,有利无弊嘛!

  公开数据显示, 中央和地方政府历年在滇池保护上的财政投入总额已超过600亿元。从2008年起,昆明市实施了“四退三还一护” (退塘、退田、退人、退房;还湖、还林、还湿地;护水)工程,其中大量公共财政资金用于群众搬迁、选址建设安置房。

  谁料,腾退出来的土地还没来得及实现“三还”,就被开发成了别墅区与高尔夫球场。

  在此过程中,地方财政的确从滇池开发项目中获得了土地出让收益,但地方政府在滇池保护治理上, 可以说“态度不坚决、行动打折扣”,制度执行不 到位、有偏差。

  例如,2013年起,滇池区域开始施行《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但《条例》对一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滇池保护设施规定不明确;对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也没有明确界定。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把别墅项目包装成“规定项目”,易如反掌。

  又如,承担滇池保护具体任务的昆明市,迄今尚未制定自己的“昆明市保护滇池条例”或“滇池保护发展规划”。

  用督察组的话讲,这叫 “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如果各地都只考虑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段时间的“小本本”,那么以保护之名、行开发之实的案例,一定会反复出现。

  

  涉事项目某房屋不动产权证显示,权利性质为“市场化商品房”,产权来源为“商品房买卖”。

  (图源:生态环境部)

  

  习近平(专题)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曾两次考察云南,均对滇池等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指示。

  对滇池长腰山变“水泥山”一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称: “有制度不落实,有责任不履行,有督察不整改,实现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本次曝光的滇池沿湖开发案例,很多也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中被点名。 但涉事企业不仅没整改,反而变本加厉——

  滇池一级保护区内,一处占地703.64亩的高尔夫球场长期违规经营,2016年至2021年3月累计营收1247.5万元; 2015年10月,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该球场“立即停业并退出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但其拒不退出。

  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该球场的整改终于有了“动作”: 当督察组邀请地方领导现场检查球场所植树木,领导伸手一拔,插入浅层表土的小树杈便连根出土

  

  (图源:网络)

  从拒不退出到虚假整改,球场生意照样如火如荼。这不免让人想起总书记曾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的秦岭违建案。

  从秦岭到滇池,表面上看,是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问题不严重,或可延后解决;实际上, 是地方党委 和政府政治站位不高,未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甚至在政治纪律上出了问题。

  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指出: “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环境保护是政治任务,更是政治承诺,是必须实现、不能有折扣变通的事项。转变发展思路,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体现。地方政府必须摆脱“环境换GDP”的路径依赖,拒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做得怎么样、讲不讲政治,是认真落实还是阳奉阴违、搞“盯车牌、假植树”这些小伎俩,老百姓都能看得见,想遮也遮不住。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5: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