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长沙市民沿途送别袁隆平,灵车抵达明阳山殡仪馆

京港台:2021-5-22 18:56| 来源:上游新闻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长沙市民沿途送别袁隆平,灵车抵达明阳山殡仪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下午5:28,袁隆平的灵车抵达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5月22日下午,湖南长沙,搭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驶向明阳山殡仪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5月22日下午4时许,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在明阳山殡仪馆追悼大厅铭德厅看到,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修剪大厅中央的绿萝,还有工作人员在摆放展架。

  

  ▲5月22日16时许,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追悼会现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正在做布置准备。”一名正在修剪绿萝的工作人员介绍后,一旁的男性工作人员在不断催促她们加快进度。

  明阳山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追悼会具体如何进行,他们将听从上级安排。

  

  ▲5月22日16时许,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追悼会现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5月22日16:20许,搭载着袁隆平遗体的车辆从湘雅医院缓缓驶出,沿路有包括学生、护士等各界人士目送。在场群众追随灵车沿路高呼“一路走好”。灵车从湘雅医院出发驶过芙蓉路时,众车辆鸣笛相送。

  

  ▲5月22日下午,湖南长沙,搭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驶向明阳山殡仪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驾鹤西去,禾下乘凉梦仍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 800公斤、900公斤。

  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注意到,袁隆平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世界不再饥饿。

  赤诚之心

  据《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显示,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立誓。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2006年开始推广,2011年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在大面积生产基础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900公斤目标。

  经过努力,2011、2012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2013年,启动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2013年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图片来源/新华社

  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2007年“种三产四”工程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并计划在中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扩大到在50个县市区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8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产量超出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产量。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之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

  

  ▲少年时期的袁隆平。图片来源/怀化日报

  一定学农

  据《农村工作通讯》杂志文章显示,袁隆平之所以选择“农”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方向,他依然感慨于儿时的那次郊游。“我没有后悔,我有点雄心壮志,要改造。看到农民这么苦,我们学农的应该有这个义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袁隆平说到。

  袁隆平这样讲道:大约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袁隆平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学农”,他暗暗下了决心。

  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的父亲担任过县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在北京铁路系统当了一名高级职员,是一位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一位很有修养的英语教师。当袁隆平提出要报考农校时,父母都曾极力反对过。袁隆平笑着说:“如果那个时候老师要带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也不会学农了。”

  当袁隆平以一个农学院学生的身份参加土改,第一次住在农民家里,看到真正农村的时候,“苦累脏”的巨大反差,反而使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青年时期的袁隆平。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2018年11月22日,在接受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颁发的奖杯时,袁隆平表达期望。这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奋斗目标。

  中国青年网报道显示,2019年4月13日,杂交水稻已经取得每公顷产量18吨的成就,但袁隆平并不满足,他还要朝着每公顷19吨、20吨的目标奋斗。他攻关的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工具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内通过审定,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逐步替代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

  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后,袁隆平又把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2018年9月,中国农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对袁隆平领衔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多点生态试验进行了综合评议。结果显示,“低镉稻”稻米镉含量在每公斤0.07毫克以下,低于每公斤0.2毫克的国家标准和每公斤0.4毫克的国际标准。这表明,“低镉稻”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不同栽培方式下的表现都较为稳定,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镉大米”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杂交水稻是他的魂

  “没有谁,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院士办主任辛业芸博士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袁隆平。

  报道显示,为方便行动不太便利的老院士研究,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这块田从此就成了他的“心病”,只要在长沙,每天都得看上好几遍。

  被称为火炉城市的长沙,夏季太阳毒辣,酷热难耐。可不管多炎热,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每天的第二次“问诊”,是大家都只愿躲在空调房里的“烈焰”中午。第三次、四次下田,则在晚饭前和晚饭后。

  “因身体原因,袁隆平不能再频繁奔走全国各地。但哪天不让他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以这块田为例,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说。“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片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用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 ,让世界不再饥饿。这两个梦,是他美好理想和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展示。他说:“神奇的梦想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文章显示,研究杂交水稻之初,为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冒着酷暑,在茫茫稻海中一行行、一株株、一穗穗地寻找。为抢救残存秧苗,他奋不顾身跳进深井;为完成试验,他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种子,坚持3个月住操场、睡草席。自1968年在海南开辟了水稻研究基地后的半个世纪里,他像候鸟一样往返于三亚和长沙,以空间换时间,游走奔波,从未间断。“无论多优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对社会、对人没有感情,是不行的。”为了发展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把自己的奖金捐出来,设立了科研基金和农业科技奖励基金。

  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还在孟加拉国、印度(专题)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大面积植,也相继在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墨西哥和南美各国等推广开来。美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杂交水稻较早的国家之一,在第一次引进杂交水稻试种之后,惊呼其为“东方魔稻”。印度是除中国之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引进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后,至2017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300万公顷,水稻产量达1.1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农业合作创造了机遇和平台。目前,杂交水 稻已推广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亩产增长20%~50%,为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促 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2010年4月28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内“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榜单正式公布:袁隆平荣登心灵富豪首富榜。主办方给他的评语中肯而又准确:“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1 12: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