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不好意思, 我被刷屏的“二舅”视频恶心到了

京港台:2022-7-27 20:45| 来源:奇怪的小青年 | 评论( 41 )  | 我来说几句


不好意思, 我被刷屏的“二舅”视频恶心到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昨天,一则《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刷屏了。

  在这则视频里,作者的二舅原本是个天才少年,结果因为被庸医用错了药而变成了残疾人。但是二舅没有放弃生活,仍然靠着自己的努力学会了一身的手艺,勉强养活自己。在年纪大了过后,他又掏空积蓄给养女买房,独自一人照顾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守着一个留守老人村,靠着给村民修东西维生。

  这则短片有 11 分钟,直到第 9 分钟它都仍然是一个值 8 分的市井小故事。但是最后两分钟,作者硬要试图拔高一下视频的水平,在最后 2 分钟对二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其大意是:二舅没有被时代击垮这件事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感到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当然,作者将这一点称之为 " 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最后这 2 分钟的剧情看得我火冒三丈。

  这个视频没有去探讨二舅凭什么该经受那些苦难,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那些苦难,它甚至没有一丁点的同情在里面。事实上我也不指望他们能去探讨,我觉得他们只要能够平静地陈述就足够了,就让这则视频停留在第 9 分钟就很好了。

  可是作者非要去歌颂苦难。拿着前人的苦难来为自己的未来打鸡血(或者说叫灌鸡汤),这多多少少让我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二舅凭什么就该承受那些苦难,然后被你拿来行使一些小布尔乔亚式的自我感动?你凭什么去替你的二舅歌颂那些苦难,只为消解你的精神内耗?二舅吃了一辈子的苦,凭什么就被你一则 11 分钟的视频就给强行正能量了?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呢?

  所以二舅这种故事,充其量也就骗一骗没有被社会毒打的小年轻,或者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少爷、小仙女。

  不瞒各位,我曾经就见过一个 " 小仙女 " 的朋友圈,她每天锦衣玉食,到处去网红店拍照打卡,有一天发个朋友圈:我真羡慕农民工能在烈日下工作,感受劳动带来的充实。

  说到这些,我就想提一下余华,就是写《活着》的那个余华。

  余华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苦难,甚至他最新的作品《文城》出来过后,很多人还揶揄他只会写这些东西。可是余华写了几十年的苦难,为什么直到《文城》大家才开始看腻?为什么他之前的作品都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余华从不歌颂苦难。

  余华的笔触是非常朴素的,完全称不上华丽。但正是这种朴素,反而给了人们一种真实感,那种异常现实的真实感。

  另一方面,余华笔下的故事总是让人感觉荒诞。

  比如在《兄弟》里面,李光头为了纪念自己的兄弟,选择把自己兄弟的骨灰送上了火箭。再比如《现实一种》里面,二弟的儿子被大哥的儿子杀死了,于是二弟将大哥的儿子一脚踹死,随后大家却又平静地坐在一桌吃饭。

  对于这些荒诞的内容,余华在书中从来不做评价,他就像一个旁观者,像是记流水账写完这些事,于是这些事便结束了。也正因如此,余华的小说最厉害的不是它近乎荒诞的悲惨和暴力,而是你明知这种悲惨和暴力是荒诞的,但你看完之后仍然会有一种 " 我似乎在现实里见过这种事 " 的感觉。

  假如《活着》里面开头遇见富贵的那个民谣收集者,在听完富贵的故事过后也来一句 " 富贵没有被生活击垮这件事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动力,让我感觉这个民族还是有希望的 ",《活着》的豆瓣评分能直接从 9.4 跌到 4.9,余华直接变成三流作家。

  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谈视频作者的思维的正确与否,单看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这件事,本身也是不对劲的。

  治好了精神内耗,然后呢?精神内耗消失了,造成精神内耗的现实生活就会好转吗?

  我觉得不会。

  所以就算二舅的故事给了作者安慰,这也仅仅是安慰而已,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作用。然而仅仅依靠这种通过歌颂苦难得来的、近乎于虚无的自我安慰就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动力,那这个人生也未免太廉价了一些。

  我现在也不强求人们能去回顾、反思二舅的苦难,我只是认为大家能拒绝接受这种廉价鸡汤带来的安慰,便已经是一件幸事。

  正如我的一位好友所说:相比于这则视频传达的离谱价值观,我更惊讶这种离谱的价值观居然到现在还能有这么多的受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09: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