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的狈到底是什么?它真实存在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狼狈为奸」的狈在现在没人见过。(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狼狈为奸」一般被用来形容两个勾结在一起为非作歹的恶人。成语中的狼,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亲眼在动物园见到过。不过,狈传说是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在现实中,这样的生物真的存在吗?
▲狼四肢灵活,但脑袋不太灵光。(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狼狈为奸」最早出现在唐代文章《酉阳杂俎》中,狼的战斗力很强,四肢灵活,头脑却不太灵光,可以对猎物发动致命的进攻,却会因低级错误痛失捕猎机会。而狈的前肢很短,后肢发达,无法高效捕猎和运动,但是狈胜在一肚子坏水,擅长利用一些动物界罕见的计谋来谋害猎物。
▲狈形似狼獾。(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狼与狈结合在一起,各取所长,狼将狈当作跳板来潜入人类的农圈捕食家畜,狈经常提供坏主意,让狼威胁到农民所饲养的家畜。这两种生物离开了彼此之后,战斗力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传说它们形影不离,几乎每次都是同时出现。而与狈的特徵相像的生物,目前只有袋鼠。但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只存在在澳大利亚的袋鼠是没有途径进入中国的。况且袋鼠是食草生物,见到狼跑都来不及。
▲虽然狈形似袋鼠,但以当时的交通情况,袋鼠没有途径去到中国。(图/翻摄自Pixabay)
除了《酉阳杂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下了:「狈足前短,能食所在,狼足后短,负而行之,故曰狼狈。」只不过,可能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被人以另一种名字称呼,并且改变了生活习性,不再和狼一同行动。
▲狈目前还是被归类为传说生物。(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对此,目前的生物学界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认为,狈这种生物并不存在,它们其实是某些天生患有残疾或者被捕兽夹所伤害,丢掉了前肢的狼。第二个观点认为,狈其实就是狼獾。狼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在内蒙古和东北较为常见。体型约一米长,与狼相当,且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全身毛茸茸。狼獾属于貂熊动物中的一种,但与狼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很多人认定,狼獾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抛弃了曾经与自己合作的狼。
不过,这两种观点中的任何一个观点到现在都还没有被证实,所以在科学界中,狈这样的生物始终被归类为传说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