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事业编制这岗位"零应聘" 为何"铁饭碗"无人问津?

京港台:2022-9-26 00:47| 来源:光明日报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事业编制这岗位"零应聘" 为何"铁饭碗"无人问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如何破解敦煌研究院招人困境”话题冲上热搜。据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晓刚称,一个考古事业编的岗位仅有五六个人报名,最后竟没有一人应试。此后,多位受访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敦煌偏僻的地理位置、严格的招聘和工作要求、较低的薪资待遇等因素,让很多应聘者望而却步。

  有受访者明确表示,“钱没给够、上升的途径不明确”。尽管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岗位逐年增加,却鲜少有人问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公开发声表示,人才在任何行业都是其发展的根本,考古自然也不例外。提升考古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首先要抓人才培养。曹斌副教授还表示,希望用人单位可以放低“本科门槛”。

  

  山西云冈石窟

  近年来,考古热、文博热热度攀升,“敦煌”“三星堆”等已成为新晋网红IP。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考古编制岗位却无人问津。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折射出了我国文保人才紧缺的现状。

  敦煌考古编制岗位空缺、人才断档,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招聘要求必须要“双一流”或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年龄35岁以下。事实上,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一直是门槛较高的专业,对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而敦煌学是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迹和敦煌学理论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决定了从业者必须拥有对口的专业基础。

  

  张小杨(左一)和同事在开展田野考古(纪录片《敦煌师父》截图)

  考古专业的人数较少,也是造成“零应聘”现状的原因之一。2020年,湖南女孩钟芳蓉以676分考入北大(专题),“爆冷”选择考古专业,再一次反映了高校“招生难”的现实问题。相对于高校里其它热门学科,在很多人看来,实习难、就业环境艰苦、方向专一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学生选择考古专业的阻碍因素。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敦煌地处西北,位置偏远,相对许多大城市来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差距。高校毕业后,优中择优的年轻人更加向往大城市发展,也是可以理解的。地理位置偏僻、工作环境艰苦、招聘门槛高,加上较低的薪资待遇,种种因素让专业人才对考古编制这个“铁饭碗”望而却步。

  

  钟芳蓉(左)在宿舍楼内完善学生公寓住宿卡

  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发布,未来5年,山西省将通过高考面向全省117个县(市、区)定向培养600位文物全科人才。有研究院工作人员认为,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要打破考古编制遇冷、人才断档的局面,找准背后原因是关键。

  人才为什么不愿意来?来了能不能留得下?这些细节问题仍待厘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提升,中国考古学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在开启一个学科发展的时代。新时期考古发展的需要则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痛点,精准施策,在谈坚守与奉献之前,不妨先做好功课,切实考虑到专业人才的切实需求。

  要稀缺人才,不仅要谈理想抱负,也要谈实际待遇。良好的发展环境,方能让考古情怀不是负担,更能让实际的待遇冲淡环境的艰苦。

  如若不能降低学历门槛,就要在待遇上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让付出和实际回报成正比。如提供适配的发展空间、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与职位匹配的薪资待遇等等。多措并举,才能更好地破解考古招人难的问题。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22: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