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分析:清零防疫结束了 中国经济会好吗?

京港台:2023-1-21 23:24|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分析:清零防疫结束了 中国经济会好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22年中国GDP只比上一年增长了3%,远远低于原定的5.5%增长目标。而现在,被广泛认为是造成经济疲软首要原因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已经被抛弃,那么,中国经济是否有望恢复以往的高增长?

  3%的经济增长率,是1977年以来中国GDP的年度第二最低增幅。除了疫情最初期的2020年增长率仅有2.2%,中国经济上一次增幅没能超过3%还要追溯到文革最后一年(衰退1.6%)。 

  疫情以及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被广泛认为是造成2022年经济数字异常惨淡的首要原因。在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面前,再严厉的封控措施也难以杜绝零星疫情频繁发生,导致时常有大量民众被迫居家,即抑制了消费,也阻碍了生产,经济因此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遭到了打击。 

  这在分季度GDP数据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比之前一年同期成长0.9%,远远低于其他几个季度。而那时正是上海连续两个月封城期间,作为中国经济核心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都受到了供应链断链的影响。

  经济何时开始好转?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在12月初急剧转向,全面放松防疫政策,提振陷于低迷的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然而,不再执行严格清零,也并不意味着经济马上就会好转。 

  12月中旬后,中国各地出现的爆发式疫情让重症病房爆满、殡仪馆不堪重负。数以千万计、乃至数以亿计的人集中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请一两个星期的病假,势必造成缺勤率急剧上升,经济也会和封城期间一般遭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打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也在中国出现爆发式疫情后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不过,许多长年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预测,这一波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马特斯(Jürgen Matthes)认为,只要疫情高峰在今后几星期或者几个月被越过,2023年接下来的时间就会有更好的经济预期。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朗哈默教授(Rolf Langhammer)则预测,2023年中国有望实现4%到4.5%的增长。驻华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也相信,中国经济2023年的情况肯定好于2022年。

  复苏力度将弱于2021 

  2020年第一波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曾经引来持续近两年的强劲复苏。当年的第一波疫情,甚至让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负增长6.8%。但最迟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开始迅猛反弹。由于中国当时最早控制住了疫情,在其它国家的工厂因防疫需要纷纷停工时,只有中国工厂的产能全开,导致中国出口贸易额暴增、出口顺差连创历史新高。这种"只出不进"的局面,很快就造成了中国市场上集装箱紧缺,中国向欧美的运价也翻了十倍不止。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2022年初奥密克戎变种在中国各地持续触发封城为止,而全球"集装箱危机"的后续影响至今也未能消除。

  中国在2021年曾实现了好几年不见的超过8%的经济增长率,凭借创下历史新高的出口顺差,更是巩固了作为全球商品供应基地的世界工厂地位。许多评论人士一度感叹"原来中国才是新冠疫情的赢家"。

  但是,曾在中国工作过十来年的经济学教授朗哈默却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他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说:"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目标其实是内需导向的经济发展,也就是不再依赖出口市场。在疫情早期,中国成为第一个恢复生产的地方,也就是说再次成为了世界工厂,但这并非是中国政府所希望见到的。"

  朗哈默教授指出,2020年、2021年中国经济只是成为了一时的受益者,而且这种单纯靠出口贸易的获益方式与中国当局的长期经济转型目标不相符。而且,主要由出口贸易拉动的2020年、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还有美元强劲升值等许多其他偶然因素的推动。 

  如今的局面和2020/2021年有着显著不同:外国工厂早已恢复生产,中国工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几乎不可能再现,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难度也将显著提高。经济学教授朗哈默说:"而且我们既面临短期问题,也有长期问题。我们必须区分短期的波动和长期的趋势。从短期而言,中国经济与全球的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后者本身又是和疫情相关的。中国现在的防疫政策可以说是急停急走,这会导致市场上出现不确定性。而从中长期看,收入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也困扰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正面临比疫情更严重的问题 

  除了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中国经济面临的其他内部不利因素还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房地产遭遇危机,政府是否救市面临两难;持续了多年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依然面临重重阻力等。在朗哈默教授看来,内部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拖累要大于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不过,疫情也许并非眼下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外因。诚然,肆意地封城、突如其来地放开都在快速消解全球商界人士对中国经济的信任度,跨国企业很有可能会因此考虑将生产基地或者供货商转移到中国境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将有所下滑。

  但是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马特斯认为,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造成更大影响的,其实是地缘政治因素。他对德国之声解释说:"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在考虑降低对中国依赖性,部分是因为大家担心中国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武力攻打台湾,从而酿成地缘政治冲突。大约一半的德国企业都在问卷调查中表示,感到自己过于依赖从中国进口,并且有意降低这一依赖度。" 

  马特斯指出,地缘政治环境恶化、疫情以及防疫政策的冲击、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很不幸都在几乎同一时刻爆发,这让中国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很难说内部结构问题或者外部地缘政治因素哪个更加糟糕。两个因素几乎同时浮现。我正怀疑,中国政府从严格清零急剧转向到完全放开,是不是为了遮盖拖累中国经济的其他众多不利因素。 "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5: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