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没得过这些病,都不敢说自己留过学 ...

京港台:2023-2-12 11:36| 来源: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没得过这些病,都不敢说自己留过学 ...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要问留学生(专题)最怕的是什么,莫过于生病了。撇开身体和心理的难受不谈,光是美国天价的医药费让人即使病得已经爬不起来床,也强撑着说没事我还好。

  然而,哪个留学生没在ddl、peer pressure、疫情的多重暴击下出现离奇的身体/心理反应呢!小编结合国内外社交媒体还有科普网站上的真实声音,收集了留学生多多少少会经历的一些心理健康常见症状,从小情绪到可能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的都有。

  间歇性社恐

  易感人群:

  大部分MBTI以I开头的留学生,虽然偶尔E人也会在疯狂networking之后,失去所有社交能量。总的来说,追求完美、高度理性的留学生常常陷入社恐模式,只想一个人窝着静静思考,下意识规避叽叽喳喳的人群。

  疾病诱因:

  目前已知的社恐诱因会是双向的;一方面,过高的社交需求,比如碰到上来就疯狂寒暄的E人,会瞬间触发社恐人对社交的高度抗拒;

  另一方面,长期被拒绝社交/无社交也会加重这种症状;比如被刚到美国,人生地不熟,在native speaker圈子里感觉根本插不上嘴;想和同为留学生的同胞聊聊,但发现他们在意的潮牌,还有小圈子里的各种大瓜和风流韵事,你也根本不care。

  临床症状:

  如果不出门,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

  拒绝所有需要和人类交谈的社交活动;

  在街上碰到认识的人会下意识绕着走,以避免开启一段新谈话;

  在lecture等公开场合说话会感到不适等等。

  治愈方案:

  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来看社交,把它当成一项技能,而不是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不要给自己压力去社交,只要保证基本礼节到位,偶尔的独来独往,也见不得是一件坏事!

  假面效应

  易感人群:

  想要努力融入留学生团体/美国当地人/课堂,社团或者任何组织的留学生。

  疾病诱因:

  发现自己和想要融入的小团体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是最大的诱因之一。

  例如,明明英语都说不顺嘴,英语的流行梗一个也不了解,却还想融入fraternity/sorority;

  明明看不惯某些留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作风,却顶不住对方热情的邀请和“上流生活”的诱惑;

  甚至,一个根本听不懂的lecture课堂,也可能诱发患者扭曲出不属于自己的另一面。

  临床症状:

  患者会展示出完全不符合自己原本性格和认知的表现,比如为了加入兄弟会/姐妹会被迫每次参与无脑跟着动次打次音乐摇晃3小时的party,在不平等的友情里“自愿”扮演最卑微的角色,明明课堂大家在聊什么也不清楚却还咧嘴陪笑,发出yeah yeah的声音,假装开朗。

  治愈方案:

  “假面效应”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穿上厚厚的伪装确实能给人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像面试这种可能一生只会见一次,这一次一定得好好表现的情况。

  但是,如果确定要长期相处下去,你必须得无时无刻“扮演”别人的模样,并且这让你感到不适的话,这样的关系一定是toxic且不适合你的,及时斩断或者淡出也无妨!

  至于上课,如果有问题,其实直接提问也没问题的;比起一直yeah teah最后被教授揭穿,还是当个好问的笨学生划算点。

  周一综合症

  易感人群:

  正常学年进行时上课/寒暑假实习的留学生。

  疾病诱因:

  周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意味着整整一周的更多的due,更多的早八早九晚六晚八,大小考试......

  临床症状:

  一想到周一的到来,就全身难受,产生巨大抵触情绪,甚至周六就提前开始焦虑。周一从早上开始就出现臭脸,起床困难,头晕,浑身酸痛,吃饭不香等等症状。

  如果碰上周一放假休息,该症状自动消失。

  治愈方案:

  给新一周做好计划,可以在周一给自己安排一些小奖励机制,比如吃顿好的,看最喜欢的剧,入手一波自己种草的东西等等。

  还有,周末一定要休息好,攒足充分的睡眠时间,给新的一周注入灵魂!

  怀旧想家

  易感人群:

  刚到美国的留学生,尤其是对于学校在大农村,附近基本无中国甚至亚洲元素的留学生。

  疾病诱因:

  任何东西都能成为怀旧想家的症状诱因,包括抖音上无意刷到的家乡美食;感恩节美国同学家庭团聚,而患者只能独自待在空空的校园/公寓;甚至只是家长发来短短的一条消息......

  临床症状:

  看到和家乡相关的东西就破大防,出现情绪低落,大哭,花几个小时,在各种网站社交媒体上看家乡的一切等等症状。

  治愈方案:

  实际情况允许的话,能和家乡的家人朋友直接联系上是最好的了!和他们坦白你的想法,问问他们的近况,或者计划一下回家后的打算。

  还有一种可能:如果回不了家,就把家带过来!也是条件允许的话,在美国复刻家乡美食,和朋友一起尝试些家里经常做的活动,比如看看电影,打打游戏等等,允许生活有一点仪式感~

  厌学

  易感人群:

  考试季连轴转多个小时以上的留学生

  疾病诱因:

  混~合~在~一~起~的大量考试、作业、project,并且due的时间全部挨在一块儿;在部分作业/考试/project等等花了大量时间,结果却不尽人意等等,都是厌学情绪爆发的诱因。

  临床症状:

  一想到要赶作业学东西就大脑爆炸,读不进书和论文,打开电脑写不出任何东西,学习时间持续不到5分钟,以至于翘课,错过作业ddl,严重点甚至fail class等等,俗称摆烂。

  治愈方案:

  如果意识到自己学习已经开始没有任何效率了,那就先停下来!但不要用其他无意义的活动填充自己的休息时间,可以冥想放空一下,并且用这段时间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打算:是“时间导向”: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定任务就休息,还是“任务导向”,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完?

  给自己设一个简单的,有自信能完成的目标,哪怕只是半小时内把essay大纲列出来也没关系,只要做完就是胜利!在小目标实现后,可以一步步在有限时间内加入更多任务,提高做正事的效率!

  Mood Swing

  易感人群:

  比较感性,对身边事物较为敏感的留学生

  疾病诱因:

  压力压力还是压力!比起细碎的日常压力来,异常情绪波动更容易出现在重大事件的余波之后,比如换工作/学校、家庭变故、身体不舒服等等。

  有时候对于女生来说,特殊时期上蹿下跳的激素水平也是mood swing的原因;再碰上因为任务繁重,接连出现小差错的日常,就足以让留学生们的情绪产生失控。

  临床症状:

  情绪出现大幅度波动,一方面易怒易暴躁,说错一句话就炸,另一方面又容易被简简单单的小事情触动,流下真挚的泪水。波动的出现不可预测,常常让身边的人手足无措。

  治愈方案:

  静下心来做做瑜伽和冥想都是减少mood swing不错的方式!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证稳定情绪的关键,睡眠时长也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调节情绪的激素水平的。

  最后,即使出现情绪不稳的情况,也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咖啡,酒精等可能会影响情绪波动的东西!

  冒充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

  易感人群:

  身边大佬众多导致缺乏自信的留学生

  疾病诱因:

  过度的准备和努力,以及因此得到的成功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剧焦虑;患者会认为“我是豁出去了努力才获得的好结果,说明我本身没有别人好”

  临床症状:

  即使自己很优秀了,得到教授,朋友甚至陌生人的肯定,患者还是会认为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光环。对留学生来说,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和美国人比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拿到的成绩,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美国学生随随便便就能做到,开始怀疑自己在学校存在的意义。

  治愈方案:

  学会接受表扬,克服完美主义!你不需要把每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才配得到夸赞。因为”表演“反而不安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这种想法是错的,坦然接受正面评价。还有,一定要暗示自己本人的实力是真的很强,不是因为运气或者其他外部因素!

  Stanford Duck Syndrome斯坦福狂鸭症

  易感人群:

  最初源于表明试图维持平静镇定,实际背地里卷生卷死的斯坦福人。现在已经成为大部分competitive美本top名校最常见症状之一。

  疾病诱因:一部分源自于认为“努力=内卷=原罪”的校园文化,也源于大家对于传统好学生的刻板印象。

  临床症状:

  斯坦福狂鸭症”出自于2007年的一期《斯坦福日报》(Stanford Daily)的文章中,但其原文为,“我们把这里的每个人都比作鸭子,如果你从水面上看鸭子,它看起来超级平静、酷、镇定。如果你去水下,就会看到鸭子腿在疯狂划动保持漂浮状态,这就是斯坦福学生的状态。”

  其实,留学生对这样的现象应该并不陌生。总的来说,该现象指的是明明已经对学业已经焦虑得不行,表面还是不谈起,只自己在默默卷的情况,仿佛当个中规中矩努力的“好学生”有什么大错一样。

  如果你经历过以下的对话,你有可能就是一只“狂鸭”:

  “你复习了吗?”同学A在场难到炸的考试之前问你。

  “复习啥呀,”你说,“我昨天打游戏打到3点!欸,和你说,那个抽卡运气不错......”

  “就是,谁还搞学习呀,”同学附和着,和你心照不宣地讨论起了游戏,但其实你俩昨晚都为了这场考试几乎熬到天大亮。

  治愈方案:

  要知道,不管是对话还是社交媒体,他人展示出来的“轻松”都有可能是欺骗性的,背地里谁知道人家搞学习时有多折磨呢。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自己遇到了难处,并且寻求支持,而而不是一个人默默在水面下扑腾,最终被水淹没,不知所措。

  只有了解到真正的压力来源,才能从根上解决掉它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02: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