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初一不回娘家还是不让回娘家,需要咬文嚼字一番

京港台:2024-2-11 00:22| 来源:看鉴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初一不回娘家还是不让回娘家,需要咬文嚼字一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远嫁的姑娘,最怕过年。

  按照很多地方的习俗来说,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子是不能回娘家的,只有到了大年初二才能与夫婿同行回娘家。

  这一天俗称“迎婿日”,迎的是姑爷。

  

  “回娘家”这三个字对很多已嫁为人妻的女子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当然有期待和欣喜,但也难免忧虑和黯然。

  其实,这个民俗衍生出来的传闻,让民俗本身的现实考量被淡化了。

  01

  回娘家,是很快乐的

  其实,在古代很早的时候,出嫁女子回自己家也曾是欢喜雀跃的,也有一个更动听的名字,叫做“归宁”,归之宁也。

  就像《国风·周南·葛覃》里面说的: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山间雀跃的黄莺轻轻落在树丛之中,婉转的叫声竟然这般动听;

  满山遍谷的葛草藤叶都要被我织成细布做美丽的衣服;

  还有贴身的衣物,都要清洗整洁……如此“笑语柔桑陌上来”,是为了什么呢?

  因为要归宁,回娘家了!

  

  不知道已故歌手邓丽君唱的《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歌曲灵感是不是来源于此。

  总之,内心的喜悦,已然溢于言表。但也正是因为女子们的盛装准备,更是说明回娘家这种事从那时就是很奢侈的,所以才“物以稀为贵”了。

  尤其是大年初一这种喜庆的日子,为什么却对远嫁的女儿拒之门外呢?

  在传统的春节习俗中,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一年的开始,要“敬先祖”“敬神灵”。

  

  在长者看来,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 “先祖”和“神灵”就不愿意进家门了,所以出嫁女是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和初一的。

  等大年初一晚“先祖”和“神灵”回归了,初二才会欢迎出嫁女归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结了婚的女儿不能看娘家过年的灯。

  如果除夕、初一回娘家,看到娘家的灯会使娘家受穷。尤其是娘家有哥哥、弟弟,就会带走他们的“财”。因此,初一回娘家就会遭人烦、不叫人待见。

  

  如果嫁到外地的女儿除夕前返乡后,可以不进自己的家门,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再回娘家也是可以的。

  02

  民俗,其实来源于生活

  这个民俗透露出重要的两个信息:

  第一,嫁出去的女儿属于娘家的“外人”。

  现在我们经常以“以我之姓冠你之名”这句话作为一种很文艺或很浪漫的求婚方式。

  但也意味着古时候女子出嫁之后随夫姓,就算到了今天,出嫁女也成了“别人”,她是有自己家庭的人。

  

  在汉人亲属制度中,对于宗亲和外亲的区分是明确而严格的。

  就拿亲属的称谓来说,宗亲(父系)最重,外亲(母党、妻党)次之,姻亲则又次之,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单系偏重”。

  这种偏重,倒也不是意味着“不重要”。

  很多女性即使在古代,在夫家的话语权也是很重的,很多时候丈夫甚至公婆在大事上都要咨询媳妇的意见。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二奶奶在白景琦的爷爷还健在的时候,就开始执掌家业。

  按照传统的想法,白家是有长子的,即便白景琦的伯父因为一些事件无法在白家操持,但还有白景琦的父亲在。

  退一万步讲,白景琦的三叔在家中的地位排序也应该高于二奶奶。但二奶奶俨然白家的一家之主。

  所以,虽然被娘家人当作“外人”,但在夫家,女性是“自己人”,地位和话语权因人而异。

  第二,女人初一禁止回娘家,是怕闺女把家里搞穷。

  这个原因恐怕才是最重要的,试想初一的时候,如果闺女和姑爷带着孩子回家。

  那势必宴席场面要更大才行,这样的话对娘家这边是个压力。

  而且,正因为穷,才更需要在新年吃的好点,穿的好点,这也是古代过年特别有年味儿的原因。

  可传统意义上,中国人的新年是从除夕到元宵,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年过后到正月十五的这段时间。

  

  如果初一,就把过年的准备物资大量消耗,那么到正月十五这期间,岂不是打着算盘过日子?

  而当初二的时候,闺女带着姑爷回娘家的时候,娘家的舅子也带着媳妇回他岳父母家了。

  这样,既延续了年味儿,又保证了物资的合理分配。一切,都是为了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03

  上层人物的助推

  民俗来源于生活,是有着真切考量的。但任何一个民俗要成为一个习惯,还会经历知名人物的推动,引起社会上大小人物的模仿。

  初一不回娘家的习俗得到了朱元璋的亲身示范。

  相传,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有个公主下嫁给了一个都尉。

  公主嫌弃婆家穷,除夕夜住在皇宫不回婆家,大年初一两口子早早来给朱元璋拜年。

  朱元璋一见二人便龙颜大怒,斥责公主说:

  皇帝是人,老百姓也是人,你不先给你公婆磕头却跑过来先给我拜年,懂不懂孝顺?赶快回去侍候你公婆一天,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

  朱元璋说着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出去。

  安庆公主回去打开一看对联是: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

  有了皇帝的坚持,即便没有权力介入,那成为一种普遍的习惯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再说,大年初一老人家一般都是不动如山,不出门的,等候自家宗族的年轻晚辈来磕头拜年。

  做儿媳妇应该待在婆家帮忙端茶送水,照应客人,这个说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所谓的大年初一不回娘家,实际上不是不让回娘家。既然和心上人组织了一个新家,出嫁女应该以新家为重。

  如今,即便没有远嫁,在外奔波的女性朋友一年也见不了自己的父母几次。

  

  况且大部分还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双方彼此协商的前提下,回娘家过年也无不可。

  关键是,我们要从这个民俗中看到它的初衷和出发点仍旧是兼顾孝敬两边的老人。

  只要做到这点,亲情的纽带会越发醇厚,不管什么时候回到家,都是老人眼中的宝贝。

  父母张罗的一桌饭在任何时候都是年夜饭。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7: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