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爱国”的护身符:比亚迪的屁股,真摸不得…

京港台:2024-5-26 11:51| 来源:宾曰语云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爱国”的护身符:比亚迪的屁股,真摸不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5月16日凌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

  国家消防救援局微信公众号“中国消防”援引多家官媒报道:

  据海峡都市报、第一财经报道,5月16日凌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靠近高速出口处的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

  现场视频显示,火势迅猛,火光冲天并伴有巨响,展厅被烧至只剩框架。

  据了解,店内大概有7辆车,被完全烧毁,知情人士透露,本次火灾导致的损失,在400-500万元左右。

  多位网友据此发帖,很快就接到了投诉,认为他们发布的“内容为不实信息”,理由是:

  创作者在无官方调查结果下,过度解读起火原因,引导比亚迪产品自燃节奏。

  

  如上内容极易误导不知悉实情的用户对我司产品的客观认知并已引发过度解读,对我司产品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5月19日,宾曰语云根据官媒的客观报道和网上发布的公开信息,发表了《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不是新闻》一文,信源来自新华财经客户端、中国消防、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福建电视台、澎湃新闻等:

  5月16日0时32分,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闽侯县青口镇兰圃靠高速出口处一汽车销售维修点发生火灾,支队立即调派2个消防救援站,7辆消防车,29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处置,1时18分明火基本被扑灭,燃烧物质为展厅内停放的电动汽车,未造成人员伤亡。

  

  

  也引用了比亚迪自己的说明:

  从相关视频看,在火灾初始阶段,明火位于二楼楼顶,一楼的展车玻璃大厅无明火,初步判断起火位置位于二楼的办公室或楼顶,不排除是线路短路或老化引发起火。

  同时,通过对后台数据进行调取查看,展厅车辆的电池均无异常情况,也排除了车辆引发的可能。

  此外,经向消防了解,“燃烧物质”并不是指“起火源”,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选择相信比亚迪,你说的都是对的,你永远都是正确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收到了微信公众平台发来的账号被投诉侵权确认通知。

  

  投诉时间是:2024-05-20 23:03。

  对方投诉宾曰语云发布的《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不是新闻》“涉企业商誉侵权“。

  投诉状态为:“侵权投诉审核中,平台会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处理,你可以在审核结束前作出本次投诉确认。主动确认侵权可减轻处罚。”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投诉描述”中指出:文章传播未经证实的不实消息,经核实,此事故非我司车辆原因引发。由于字数限制,具体不实点在附件图片中。根据清朗行动的要求,网络账号不得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渲染、丑化、煽动抵触国有经济、民营企业。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

  

  

  比亚迪方面的这份投诉真是把我惊到了。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诉说,“文章传播未经证实的不实消息”,请问,《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不是新闻》这篇文章哪点不真实了,是5月16日凌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比亚迪4S店没有发生火灾,还是所有官媒关于“闽侯县一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的报道是假消息?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诉说,“经核实,此事故非我司车辆原因引发。”我想问问,投诉人的视力不好,还是压根儿就没认真看我的文章?我《比亚迪4S店发生火灾不是新闻》文章里并没有说此事故是你司车辆原因引发,你司为何无中生有,血口喷人?

  至于后面的“根据清朗行动的要求”,网络账号不得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渲染、丑化、煽动抵触国有经济、民营企业。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等等一大堆扣帽子、打棍子的大字报语言,我只想说,原本对你家公司无感,但你们这种血口喷人、无中生有、欲加之罪、帽子乱扣的“企业文化”,我会告诉我所有的朋友,在3000年之前,远离——必——压——帝。

  有网友说,半年来,比亚迪4S店已多次发生火灾:

  

  狸猫实验室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绘制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1-11月份自燃事件统计表。

  

  

  2022年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比亚迪汽车的召回公告,公告中显示比亚迪决定召回2021年9月2日-2022年3月14日生产的部分唐DM车型,共计9663辆。

    

  早在8年前,就有网友发帖提醒:《比亚迪唐自燃?反思比辩驳更有价值》。帖子指出,原本车辆自燃事故并不鲜见,各个品牌、各个价位的产品或多或少都发生过自燃事故,消费者对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便有确凿的视频和采访证据证明,是比亚迪唐发生自燃,还是出现大量颠倒黑白的网帖,推卸责任转移注意力。

  8年过去了,面对4S店发生火灾事件,依然用“压”的套路,恐怕最终伤害的是品牌形象。

  压话题的热度容易,投诉网友的帖子容易,但作为民族品牌,如何避免自燃,避免火灾,如何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如何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如何让消费者放心,才是“必压帝”应该重视的课题。

 

相关专题:股市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1 07: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