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得道高僧,人后财色成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高阳公主,生年不详,生母是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太宗还是很喜欢这个女儿的,为她安排了一桩好亲事,把她嫁给了房遗爱。
那这个用意不言而明,房遗爱可是房玄龄的儿子。
唐朝的时候,女子的适婚年龄,大概是在十五岁左右,高阳公主是在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嫁给的房遗爱,那么倒推一下,高阳公主的生年大概是在公元627年左右。
至于高阳公主的生母,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应该不是皇后或者地位比较尊贵的妃嫔生的,不然也不可能一个字也没留下。
不过只是仗着皇帝父亲的宠爱,高阳公主也是一个比较骄狂纵意的人,这通过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
房玄龄的长子,是房遗直,房玄龄死了之后,他个人的爵位,荣誉,反正能继承的这些东西,按照道理说,是应该给到房遗直的,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一直是中原政权,或者说大一统政权推崇并执行的,但是高阳公主认为自己的丈夫房遗爱才应该继承,实际上房遗爱是次子,这很不合理,但是高阳公主仗着皇帝宠爱,她就找到父亲太宗,希望太宗可以偏袒自己,让丈夫房遗爱继承老公公房玄龄的衣钵。
房遗直一看,这不对啊,你这么分配的话,你置我这个嫡长子于何地?所以房遗直也到皇帝的面前申诉。
太宗还是开明的,是个贤君,很快驳斥了高阳公主的请求,此事公主就没能得逞。
也因为这件事儿,慢慢的太宗就疏远了这个不通礼教,不懂规矩的女儿。
之后发生的一桩案件,更是把高阳公主给推上了风口浪尖。

(高阳公主)
朝廷里有一位御史,向太宗检举揭发,说京师里有一个叫做辩机的和尚,私藏金宝神枕。
金宝神枕,从字面意思上看应该是一个枕头,具体是什么枕头,那不清楚,也许是黄金做的,也许是玉石做的,反正十分之名贵,最主要的是这个枕头的属性非常特殊,这个枕头属于是御用之物,是皇室专用的。
你一个和尚持有金宝神枕,这就是僭越,是大逆不道,和平民穿龙袍是一个概念。
辩机和尚,浙江金华人(专题),他长得很英俊,气度不凡,年少就有大志,十五岁就在长安的大总持寺出家了,授业恩师还是当时的著名法师道岳。
在道岳座下学习多年,他深得道岳的器重,被安排为了普光寺的寺主,等于说是提干了,当领导了,把一个寺庙的管理工作交给了他。
其实整个唐朝,除了唐武宗灭佛之外,大部分的皇帝对佛教都是持发展拥护的态度,所以唐朝佛教,佛寺发展的很兴盛,整个大唐的僧人数量那是有很多的,辩机在其中,只能说是小有名气,但也算不得特别的引人注目。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贞观十九年,玄奘取经归来之后,玄奘就住在长安的弘福寺,因为玄奘要翻译带回来的经书嘛,但是这些经书,数量很大,不是玄奘一个人能干完的活儿,所以玄奘必须在长安找一些有文化,有见地的僧人来帮他完成工作,而素有才学的辩机就被选中了。
辩机也很能抓住机会,他可以说是玄奘最早的一批翻译经书的助手,而且辩机不仅为玄奘翻译了很多经书,还帮助玄奘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本书。

(辩机和尚)
帮助的方式是,玄奘口述,而辩机则负责记录和润色。
这本书的内容,是记载玄奘从长安出发,游历西域的见闻,内容老丰富了,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还有包括建筑啊,宗教啊,艺术啊,各个方面,书里都记载了不少。
我们说《大唐西域记》从定义上讲,是一本游记,但实际上这本书已经远远超过了游记的价值,而是成为了一本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和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行纪》是齐名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辩机也成了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因此书成之后,辩机名声大噪,成了人们眼中的大德高僧。
最主要的是,辩机硬件条件比较好,帅小伙的长相,声音洪亮,言行举止又十分得体,很难不为人侧目。
《大唐西域记》是太宗要求玄奘编写的,而具体的编写工作又是辩机完成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辩机和皇帝,和皇室有过接触,那是很正常的,也很有可能被赏赐礼物。
但是,金宝神枕,想来是非常贵重的一件御用之物,而且这个东西属于私人用品,还是床上用品,一般只会自己用,而不会赏赐给别人,要赏赐,都是赏赐一些礼品,比如书画啊,如意啊,宝剑啊,衣服之类的,还没见过赏赐枕头的。
御史举报辩机,说辩机非法持有御用的枕头,辩机的解释是,这枕头啊,不是自己偷的,也不是自己抢的,而是高阳公主赠送给自己的。
原来不久之前,高阳公主曾经陪伴丈夫房遗爱外出打猎,在打猎的过程中,偶遇到了辩机,辩机当时因为编书已经成名,长得又帅,又有文化,高阳公主很快就喜欢上了他。

(唐太宗 李世民)
因为她才在房家的嫡庶之争中落败,和太宗的父女关系渐行渐远之后,或许她和丈夫的关系也出现了问题,而辩机的出现,成为了高阳公主宣泄情感的一个点。
很快,高阳公主和辩机就产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公主还在辩机居住的寺庙里,为辩机修建了专用的房间,设置了寝帐,专门用来和辩机通奸,而这个金宝神枕,原本应该是高阳公主的,是公主在和辩机厮混的时候送给辩机的。
太宗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那是勃然大怒,当即就把辩机处死,顺带着还杀了十多个知道这件事情的婢女。
但是,高阳公主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当然,也没人敢处罚她。
尽管太宗已经很不喜欢这个女儿,可不喜欢的女儿,那也是女儿,公主要是和普通人私通,其实还好处理,偏偏公主是和在京师很有名气的辩机和尚私通,这丑闻闹的太大了,涉及到了皇室尊严,如果公开惩处,就会损害皇家的威信。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当事人之一的辩机,处死所有的知情者,也就是用底层的人命来遮盖上层的丑闻。
要说这个辩机,也实属于是自毁前程,本来他有才华,有见识,在自己的行业里还做出了一凡成就,结果因为和高阳公主私通,搭上了性命不说,名气也坏了,自此后被称为恶僧,淫僧,生前之名没有了,死后也要被人唾骂。
才情耀若虹霓照译场,情劫深如渊海溺袈裟,看来辩机这辈子啊,还是没活明白。
转回头,我们再说高阳公主。
贞观二十三年的时候,太宗驾崩,大家都很伤心,但是高阳公主在皇帝的葬礼上并没有哀荣,说明太宗活着的时候,父女之间的关系就已经降到了冰点。
太宗之后,是高宗即位。
在高宗时期,高阳公主还惦记着把老公公房玄龄的爵位抢夺到自己的丈夫身上,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房遗直已经继承了房玄龄的爵位,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高阳公主还想抢,而且说出来您都不信,她用了什么办法,她向高宗控告,说房遗直对她无礼,说房遗直性骚扰自己。
她要通过这种故意污蔑构陷的方式,使房遗直身败名裂,最主要,也是最用心险恶的是,这种事情,男性很难自证清白,因为大家下意识的就会认为,哎,堂堂公主,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儿来构陷别人呢?
不过和辩机那个事情一闹,高阳公主也没有清白可言了,她的状告在当时难有信服力,何况房遗直这个人,态度很强硬,不是软柿子,轻易捏不了,高阳公主告他,他也告高阳公主,顺道把自己弟弟房遗爱也告了,告他俩罪盈恶稳,恐累私门,举报了这俩人不少的违法犯罪活动。

(长孙无忌)
房遗直当时是礼部尚书,他一告状,朝廷那必须重视,于是高宗当即派长孙无忌去调查高阳公主。
其实,最开始房遗直举报高阳公主,估计也就是预计长孙无忌会查出高阳公主一些私德的问题,查出这些问题,那么高宗就会对高阳公主进行训诫,高阳公主必然收敛,省得她再频频袭扰自己,但是长孙无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他查来查去,竟然发现这段时间以来,高阳公主竟然纠集和尚,道士,巫医,行占卜测算,巫蛊诅咒之事,甚至还请了几个所谓民间的术士,让他们召唤鬼神来加害高宗。
这一下子性质就不一样了,当年你和辩机私通,搞出那样的事情来,太宗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你们终究是父女,你们有感情,而且这种事情对政治,对皇权的影响力并不大,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你诅咒高宗,你盼着皇帝死,而且你还是皇室,你这就是典型的谋反之罪。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与本案高度相似——权臣江充利用巫蛊案铲除卫太子势力,最终引发长安血洗,说明“诅咒皇帝”在专制皇权下永远是最高的危红线,这就纯纯是在玩火。
事发之后,高宗大怒,将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赐死,至于房遗直,可以说是倒大霉了,这一告之后,他也遭到牵连,被罢官,除为庶人,前途是彻底毁了。
永徽四年,长安格外肃杀。
冰冷的旨意终结了高阳公主烈火烹油般的一生。
曾经仗着帝王宠爱睥睨众生的金枝,终以谋逆罪人的身份,断送于白绫或鸩酒之下。
至于房家,谁又能再说,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