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一个人不用翻脸 最有水平的方法是“精神熵”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隔壁工位的人总抖腿,声音听得我心烦意乱……。”
“刷到前男友结婚的消息,一整天都没法集中,客户的消息都懒得回。”
“每次家庭聚会,那个爱说教的亲戚一开口,我就浑身不自在,饭都吃不下。”你有没有发现,心里一旦装着个 “讨厌的人”,哪怕对方没直接找你麻烦,你的状态也会跟着变差?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做什么都没效率,甚至会因为这个人影响对其他人的态度。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要么硬着头皮翻脸,结果闹得更僵;要么憋着不说,自己难受好几天。
其实,心理学上有个概念能帮我们跳出这种困境——精神熵。
它不是说要去改变那个讨厌的人,而是教我们怎么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消耗,让状态重新变好。
什么是精神熵?
精神熵这个词,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研究 “心流” 时提出来的。
简单说,它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从有序变得混乱的过程。
就像一间屋子,要是不收拾,东西会越堆越乱;
人的精神也是这样,要是被各种杂念、情绪搅和,就会变得烦躁、涣散,做什么都不对劲。
米哈里认为,人的精神能量是有限的。
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认真工作、陪家人聊天、专注做一顿饭时,精神状态是 “有序” 的,这时候精神熵很低,人会觉得充实、平静;
可当注意力被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负面情绪占据,比如反复想烦心事、纠结别人的看法、对某个人耿耿于怀时,精神就会 “无序”,精神熵升高,人会觉得累、焦虑,甚至做不好该做的事。
比如,你本来计划晚上写方案,结果临睡前刷到一条让你生气的朋友圈,越想越气,方案没写,觉也没睡好——这就是精神熵升高了,你的精神能量被没必要的情绪消耗了;
再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脑子里却总想着上周和同事的争执,陪孩子的时候心不在焉,孩子拉你玩你还不耐烦,最后自己累,孩子也不开心 —— 这也是精神熵高的表现,杂念打乱了你的状态。
所以说到底,精神熵反映的是你能不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能掌控,状态就稳;被干扰,状态就乱。

厌恶、讨厌一个人
为什么讨厌一个人会让人这么难受?
因为 “讨厌” 这种情绪,会直接把精神熵推高,让你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乱。
讨厌会让你反复 “咀嚼” 负面信息
一旦你认定 “这个人很讨厌”,大脑就像装了个过滤器,会自动收集他的负面信息:
他说过什么让你不舒服的话,做过什么让你反感的事,甚至他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都会被你归为 “讨厌的证据”。
更麻烦的是,你会忍不住反复想这些事。
比如,开会时同事反驳了你的观点,你觉得他针对你,接下来几天,你会一遍遍地琢磨 “他那句话是不是故意的”“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吃饭想、工作想、甚至睡觉前还在想。
这些反复出现的念头,就像杂草一样,把你的精神空间搅得乱七八糟,精神熵自然降不下来。
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叫 “反刍思维”,就是反复回味负面事件。
它最消耗精神能量,让你没法专注当下,这也是为什么讨厌一个人时,你会觉得 “什么都干不进去”。
讨厌会让你进入 “对抗模式”,耗能又伤神
讨厌一个人时,你会不自觉地把他当成 “对立面”,进入 “防御状态”:
他说什么你都想怼回去,他做什么你都觉得不对劲,甚至看到他就浑身紧绷。这种状态特别耗能。
比如,你讨厌的人就在隔壁办公室,你会不自觉地留意他的动静,他一说话你就竖起耳朵,生怕他说你坏话;
他一走过你工位,你就紧张,想赶紧假装忙别的——这种 “高度警惕” 的状态,会让你一整天都处于紧绷,下班回家只想瘫着,什么都不想干。
其实,对方可能根本没在意你,可你却因为讨厌他,让自己陷入了持续的 “内耗”。
就像有人说的:“你讨厌的人可能在吃饭、睡觉、好好生活,而你却在用他的存在惩罚自己。”
讨厌会扩散负面影响,搅乱你的生活
精神熵高的时候,负面情绪会像墨水滴进水里一样扩散。
你讨厌一个人,不光是看到他时难受,还可能因为他影响到其他事:
因为讨厌同事,连带着不想去上班;
因为讨厌某个亲戚,连家庭聚会都不想参加;
因为讨厌前任,看到和他相关的东西就心烦,甚至影响现在的感情。
比如,有个读者说,她特别讨厌公司里一个爱抢功劳的同事,每次看到这个同事被领导表扬,她就一肚子火,结果自己工作也没心思做,业绩下滑,反而更焦虑。
这就是讨厌带来的 “精神熵扩散”,从对一个人的不满,变成了对整个生活的干扰。
如何给自己降 “精神熵”
降精神熵,不是要你强迫自己 “原谅” 那个讨厌的人,也不是要你 “假装喜欢他”,而是要减少他对你的精神干扰,把注意力和能量收回来,让自己的状态重新变有序。
具体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聚焦:关注自己和当下
精神熵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注意力跑偏了”—— 把太多精力放在了讨厌的人身上,忘了自己该做什么。
降熵的关键,就是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和当下。
可以试试 “5分钟专注法”:当你忍不住想那个讨厌的人时,立刻停下来,找一件眼前能做的小事,专注做5分钟。
比如,整理一下桌面、喝一杯水、给绿植浇浇水,甚至只是盯着窗外看一会儿。
这5分钟里,只关注手上的事,不想别的。
等5分钟过去,你会发现,刚才那种烦躁的感觉减轻了。
这是因为你把注意力从 “混乱的念头” 拉回到了 “具体的当下”,精神状态开始从无序转向有序。
平时也可以多做一些 “需要专注” 的事,比如认真工作、学一个小技能、陪家人聊天、甚至只是好好吃一顿饭。
当你的注意力被这些有意义的事填满,自然就没精力去纠结那个讨厌的人了。
重塑:换个环境,让意识更有序
环境对精神状态的影响很大。
如果长期处于让你不舒服的环境里(比如不得不天天面对讨厌的人),精神很容易混乱。这时候,主动 “换环境” 能帮你重塑有序的意识。
不一定非得换工作、换城市,小范围的环境调整也有用。
比如,办公室里有让你讨厌的人,你可以申请换个座位,或者午休时去楼下公园待一会儿,远离那个环境;
家里要是有让你心烦的人,你可以多去书房待着,或者周末约朋友出去走走。
物理环境的改变,能打断你对 “讨厌的人” 的关注,让大脑有机会 “重启”。
另外,整理自己的小空间也很有用。
比如,收拾一下书桌、给房间换个窗帘、把杂物归置整齐——环境变整洁了,人的精神状态也会跟着变有序,这其实也是在间接降精神熵。
写在最后:
讨厌一个人,最不值的做法是 “用他的存在扰乱自己的生活”。
你气得睡不着的时候,他可能睡得正香;你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和能量,他却一点没影响。
精神熵告诉我们:你的注意力、情绪、状态,才是最该守护的东西。
别让一个你讨厌的人,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搅得乱七八糟。
把精力收回来,好好做事,好好生活。,当你的精神状态足够有序,你会发现,那个讨厌的人,不过是你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根本不值得你停下脚步。
毕竟,你的时间和心情,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