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他吞下200块强力磁铁,这是他肠道发生的变化

京港台:2025-10-26 04:49| 来源:环球科学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他吞下200块强力磁铁,这是他肠道发生的变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由于吞下近 200 块强力磁铁,新西兰一名 13 岁男孩经手术切除了部分肠道。

  据一项发表于《新西兰医学杂志》(The New Zealand Medical Journal)的最新病例报告,这名儿童因腹痛前往新西兰陶朗加医院(Tauranga Hospital)就诊,自述约一周前可能吞食了约 100 颗钕磁铁。然而,最终从这名男孩腹部取出的磁铁数量远超此数。

  医生通过 X 光片观察到,男孩肠道的不同部位出现了四条线状的磁铁链。

  这些金属小物件进入他的腹部后,以极具破坏性的方式聚集在了一起。

  手术中发现,这些磁铁链分别位于小肠不同区段及盲肠内。它们相互挤压,导致多处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坏死,这种现象被称为压迫性坏死。

  尽管外科医生不得不切除他的部分肠道,但这名青少年恢复良好,并于八天后出院。

  正如这一病例所示,吞食小型强力磁铁具有致命风险。当小体积高功率磁铁以套装形式销售时,常被宣传为适合成人和儿童的有趣玩具,它们既能拼搭各种造型,又可当作解压玩具把玩。然而这些磁铁通常色彩鲜艳、形如小球,极易吸引儿童误吞,酿成危险。

  

  腹部 X 光片显示了磁铁分布情况 来源:Lekamalage et al., NZMJ, 2025

  

  200 颗磁铁在患儿腹中形成了磁铁链。来源:Lekamalage et al., NZMJ, 2025

  

  手术取出的磁铁链 来源:Lekamalage et al., NZMJ, 2025

  报告中未说明该青少年吞食磁铁的原因。但近日,新西兰政府官员警告称,社交媒体上兴起一股潮流,鼓励孩子们用磁铁制作舌钉、鼻环或唇环。这些磁铁可能被意外吞下,造成危险后果。

  2013 年,新西兰在发生多起因磁铁引发的住院事件后,当局永久禁止了钕铁硼磁铁的销售。这类被称为“稀土磁铁”的产品,其磁性强度可达普通铁磁材料的 50 倍。在陶朗加医院接受治疗的 13 岁少年告诉医生,他吞下的磁铁是从海外电商平台购买的。

  负责此案的医生们表示,稀土磁铁禁令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这一情况令人担忧。"尽管执行起来存在困难,因为商业委员会更难调查并强制海外在线市场停止销售小型强力磁铁,但如果孩子们在这些平台上购买此类商品,情况就令人担忧了。”该国一名商业法研究员表示,“家长不应允许孩子在任意网络购物平台上自行购买商品;所有购物行为均需由家长完成或至少在其监督下进行。”

  即便父母再警惕,意外也难免发生。2024 年,一名新西兰女孩在生日派对上吞下了两枚稀土磁铁。她的母亲说:“医生给她拍 X 光片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磁铁已经相互连接在一起了。”

  “然而,一个磁铁进入了肠道,另一个则留在了她的胃里。磁力使它们隔着组织相互吸引,导致她的胃部出现了撕裂。这意味着我的女儿不得不接受紧急手术。”

  官方表示,若怀疑青少年吞食了磁铁,必须尽快将其送医。超过 75% 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或内窥镜检查。陶朗加医院的外科医生们写道:“强磁铁易于获取,对我们儿科患者群体构成了日益严重的担忧。”

  实际上,误吞强力磁铁导致严重内伤,是一件令全球医生头痛的“新生代问题”。根据 2023 年的一项报道,美国全国儿童医院急诊医学专家莱娅·米德尔伯格(Leah Middelberg)及其同事查阅了 2017 年至 2019 年间美国 25 家儿童医院的患者数据,发现共有 594 例 21 岁以下患者的磁铁伤害案例,这些伤害不仅包括吞食磁铁,还包括磁铁卡在耳朵或鼻孔中的情况。

  

  儿童吞食小型磁珠后的 X 光片。来源:Daškevičiūtė et al.,2017

  值得关注的是,74.3% 的伤害事件发生在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儿童身上,这些孩子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强磁力玩具套装,且家长对风险认知更高。然而,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儿童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伤势往往更为严重,需要手术干预、更长的住院时间以及再次入院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家长寻求医疗救助的时间,还是患者吞下或塞入的磁铁数量,都没有差异。显然,小巧而强力的磁铁实在太具诱惑力了。一位儿科医生指出,家长们几乎从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会“蠢到去吞磁铁”。但孩子们却越来越频繁地这样做,即便有成人监护,甚至当大人们明知这些磁铁具有潜在危险时也是如此。

  因此,防止伤害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让任何强力磁铁出现在可能有儿童存在的环境中。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26 05: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