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传统教育

作者:wuweibear2  于 2011-5-24 00: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移民生活|已有1评论

每一种教育的关键与当时环境的氛围,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老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关系,很难说得清楚。上次发了贴后,发现大多评论者对中国传统教育不甚了解,不由得生出些兴趣,试说一下。

说到中国传统教育,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私塾、科举,这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化的传承,都属于教育的范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并不只有一个科举。我受的也是现代教育,但是成年后,混了一段时间的江湖,见识过一些奇人异士,对传统教育有一些见闻。

各位是否看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对于程蝶衣小时候学戏的那一段,有何感觉?

它很真实地体现出传统教育的氛围,相信许多现代人会感觉它太残忍,太惨无人道,灭绝人性。但也请注意另一个方面的事实,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能继承京剧的“魂”。

看看现代的各种表演,如要从精神层面上,去评论的话,真可谓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在形式上作文章,但演员本身的功力却越来越差。看过去名角们的演出,和现在的表演,真是天差地别,一句话,没那味!顺便提一下,看电影也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各位注意到没有,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大段时间的人物特写镜头特别多,观众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到一个角色情感细腻的变化过程,让人惊叹演员的高超演技。而现在的好莱坞电影中,这样的镜头越来越少,场景切换特别快,多用高科技充数。

有很多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演员们受的是现代教育,他们不可能象过去那吃苦受累。过去学戏要吃的那些苦,在一个现代人眼光看来,可能已属变态,属于精神不正常的层次。

这就是我想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好处,学生能将老师的精神世界完全地继承下来。(大家最好把我这篇文章看作一种学术探讨,而不要去想现实问题,在加拿大,稍稍对孩子严一点,就成了虐童,就算我想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也不敢用。)

小孩子贪玩好耍,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在电影中,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打。

打出了人命还在打。最后程蝶衣受不了,跑了。但他又是怎样回心转意的呢?

他逃跑出去后,参与了一个万人空巷欢迎某名角的场景,看见了名角在舞台上精湛的艺术表演。他的内心触动了,回到戏班,宁愿挨打,也要当角儿。

有一天,师傅开讲《霸王别姬》这出戏的来历,讲得声情并茂,讲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最后穷途末路的惨景。程蝶衣感动了,他打自己的耳光。我相信,从那时起,他真心地爱上了京剧这一行。

他演的是旦角,但他却是个男孩。唱小尼姑思凡时,老要把这句话:我本是女娇娥,不是男儿郎,唱错成,我本是男儿郎,不是女娇娥,为此挨了无数的打。这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矛盾,反映出真实世界与戏剧世界的巨大鸿沟。

最终,他被“打进”了戏剧世界,达到了雌雄难辨,人戏不分的“最高艺术境界”。后来他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从戏剧的境界回到现实。

但他一生对老师的那些打骂并没要怨恨,甚至觉得这些手段成全了他的艺术成就,不可否认,他继承了老师的精神。

这是我想说的一点。也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否一定要通过这样的残酷训练?我也想问每一个人。

在我探求的过程,我遇见的情况是,有这样的经历,最终学有所成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残酷,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他们都信奉这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他们自身的受教经历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再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某接骨高手讲述他学徒的经历。老师对他很凶,非打即骂,而且不教他东西。有一次,他鼓足勇气,求老师教学,老师大怒,一脚把他踢出门外,他的肋骨被踢断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老师走过来,开始给他接骨,然后说了声,学着点,就走了。无论你怎么说他师傅,最后,这家伙的水平,是所有学徒中最高的一个。

还有一武功高手,给我讲,几十年过去了,他身上落下许多伤病,全都是他师傅打的,他与外人交手反而没受过伤。按他师傅的说法是,让别人打,不如让我打!他师傅脾气特暴,收了好多徒弟,都被打跑了。还惊动了一武林老前辈,亲自上门劝说他师傅,少打点徒弟。师傅回答,我也知道很多时候,不该打人,可我是师傅啊!(当年,我听到这句话特别生气,就因为你是师傅,所以就可以随便打人?!)

这位武功高手当年也经常被打得跑回家,每次都被他父亲教育一番,又送回来。有一次,师傅叫他滚,他反而喜孜孜地回了家,哈,这次不是我要逃跑,是他要我滚。他爹一听,大怒,师傅叫你滚,你就滚?

只好又回到师傅家,站在门口半天,不好意思进去。良久,听得里面一声怒喝:给我滚进来!

最后,只能两个人继承了师傅的衣钵,他是其中一个。

既然师傅这么暴,为什么还跟他学?他是这么回答的,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性。他师傅能练到这么高的功夫境界,正是因为性格使然。对于他过去挨打的经历,他也有着类似的回答:没有师傅这么打骂,哪有我现在的一身功夫!

当年听这些事,只是当故事听。现在有了孩子后,开始意识到其中的教育价值。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性格、心灵上,非常有方法的,对于精神方面的教导有很多独到之处,可惜在北美,很多方法不敢用,只能看到孩子性格上的缺点慢慢地发展着,无法纪纠正。

再说一下私塾读书。

先讲点写文章的体会:

描绘同一件事,可能一个人啰啰嗦嗦地写了一大段还没讲清,而另一个人几句话就讲清了,甚至只用一两个字就道出了其中的神韵。这两者的差别,并不仅仅说明后者的表达方式更简洁,更说明后者的思维更凝练,观察力更深刻。能用简短的几句话就讲清一件复杂的事,说明他的思想能一下抓住事情的本质!

以前我文章的毛病是口水话特多,自己不觉得,自己觉得写的每句话都很重要,这也反映了我的思维方式比较混杂,不够清晰。后来尝试着用古文写作,自然而然地,用语开始精简了,思维也越来越清晰,当这样的写作成习惯后,再用白话文写作,就很容易了。

因为常人都是用“白话文”在说话,那么脑海中的念头也就是白话文,也即,思考也是用白话文,写成文字,如果不刻意的话,也就是白话文。

当我经过文言文的训练后,才发现人思维的效率是可以大大提高的,人的语言是一维,而思维完全可以变成二维(画面思考),多维(场景思考)。如果人的思维没经过训练,他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他的语言方式一样,这样的思维效率就太慢了。

用文言文写作,是提高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它要求你用一个短句,甚至一个字,表达出一个场景,当你在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心境时,相应地,思维的过程也就会变得越来越简洁,最后思维就会摆脱语言的束缚,高速地飞转起来。

进入这种状态的人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他一瞬间就想明白了,但他却要花很多时间,去表述出来,让别人明白。这是语言表达的无奈,但至少说明他的思维已经摆脱了语言的束缚。

如果各位能明白上述的道理,再讲私塾的教学方法,就容易了。

它的过程是这样,孩子五六岁进学堂,死记硬背各种范文(背不出来就要打手板,打屁股,这是现代人对此抨击得最厉害的一点。)到了十多岁后,老师才开始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的原理是这样的:
古人的文字是精练的,范文更是如此。孩子脑子空,容易接受。通过这种背诵的过程,孩子们的语感、思维会潜易默化地吸收这种用语方式。这一过程也就是让孩子的思维从日常用语,白话文的方式,进入更精练,更高速的文言文方式。稍长大后,他的脑海已经背了几百篇这样的范文后,思维初具规模。当老师开始讲解,将其中的关键一一点破后,他就会豁然贯通,过去背的那些名言警句,微言大义,心领神会。因为他已经能进入古人的思想境界,他的思维方式能与古人相通。不象很多现代人看古书,总是用现代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的思想,这样的解释如同隔靴搔痒。

这里有个关键,就是最后要待高师讲解,点破。如果没这一过程,那就是画龙不点睛,一点用处也没有,甚至是负作用,(让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关键。你得讲出其中的趣味,意境,就象程蝶衣的师傅讲戏一样,让人身临其境。

当年我的国学老师讲陆游的咏梅时,一句话一个意境,一句话一个情节,一句话,一个转折,引人入胜。一堂课听下来,比看什么大片都精彩。

顺便说一句,现在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语文老师,如果他仅是把语文当作饭碗,没有心灵上的投入和共鸣是不可能胜任这一角色的,是不可能讲出众多古文的神韵。

我很多在大陆的朋友从小让小孩背唐诗宋词,背了很多,可惜长大后,没有名师高人讲解意境,点破其中的关窍。孩子们长大后,也就忘了,还落下个学习死记硬背的毛病,真是太可惜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kusabana 2011-5-24 12:49
同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0 22: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