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译: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在这磐石(原文是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那七岁的第二只牛”,神在这里指明要“七岁”的牛,因为这牛见证了百姓在七年里变得彻底穷乏,此时要代表百姓归向神。“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为巴力所筑的坛”,表示他父亲背弃真神改信巴力,就是迦南人所信的偶像假神;“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在这盘石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是指在这盘石上筑一座正式的祭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第二只牛”就是那只七岁的牛;“燔祭”指整个祭物须在祭坛上经过火烧,全部献给神(利1:3);“木偶作柴”就是焚烧偶像假神。“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挑了十个人”表示他行事谨慎,挑选值得信任的仆人;他家有这么多的仆人,也表示他的父家乃是一个望族。“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在夜间行”并不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是怕被人发觉而阻止,以致无法完全神所交代的事。
【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就彼此说:‘这事是谁做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做的。’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因城里的人第二天清早起来发现巴力的坛被拆毁、坛旁的木偶砍调、那只七岁的牛已经被献在新筑的坛上。“就彼此说:‘这事是谁作的呢?’”他们不是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事”,而是问“这事是谁作的呢?”表示仍不觉得拜偶像是犯罪。“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作的’”。“访查”就是仔细的查问。“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治死他”表示众人悖逆到一个程度,轻看人命,重视偶像。“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众人认为此举触犯了他们所拜的巴力和亚舍拉,对他们日后的农作和生育会引来咒诅。“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约阿施可能已经从儿子获知原由,醒悟他自己所犯的罪,因此就回答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约阿施在此指出:巴力既然不能救他自己,怎么可以为巴力争论呢?为这样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巴力争论,这人就应当被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这就是说巴力若果是神,他会自己去找拆毁坛的人算账,不需要别人出头。“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耶路巴力”是指与巴力作对者。约阿施从基甸的行动中看到巴力的虚假:一个不能救自己的神,并不值得去敬拜。因此约施在众人面前竟然比基甸还勇敢。而众人也一下明白过来,回转归向神,成为“耶和华沙龙”的开始。因基甸迈出了信心的第一步,神就借着改变他的父亲来印证神的同在。
【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米甸人”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代(创25:2),曾与摩押人一起聘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民22:4);“亚玛力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后代(创36:16);“东方人”指东方沙漠的游牧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耶斯列平原”是在米吉多以东的一片平原。“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降在”是指如同“穿衣”般的临到他的身上,使他获得能力。“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吹角”指吹羊角号,召集众人;“亚比以谢族”是玛拿西的后裔,住在河西地(书17:2),是基甸的父亲所属的家族。“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因基甸的顺服预备了神做工的道路,从他身上显出了神的大能。因此之前反对他拆毁巴力祭坛本族亚比以谢人率先回转跟随神,然后整个玛拿西支派也回转过来,整个以色列也回转过来,连基顺河之战时“在海口静坐”(5:17)的“亚设人”也回转了过来。【基甸对神说:‘祢若果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祢必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基甸又对神说:‘求祢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基甸对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基甸在此向神寻求得胜的保证。“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露水仅降在一小团羊毛上,而未降在别处,表示不是出于自然的现象,而是神的作为。“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拧出满盆的露水”,表示绝对不是平常的被露水滴湿,乃是神的作为。“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羊毛吸收水分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基甸这次求让羊毛是干的,别处是湿的,这样才显出绝对不是出于自然。“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神为了坚定基甸的信心,耐心地再度显出祂的作为。神满有恩典地迁就基甸的要求,两次显明了凭据,【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103:14)今天神用更大的恩典【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林后1:22),在天路上一路带领我们、陪伴我们。为此,愿我们今天行事为人都要【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