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上)

作者:猪扒戒  于 2018-9-28 21:0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上)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主旨:本章主讲天道。以人道作比较。天道核心原则提到了天有主权,并掌握天下。要公平公义。要乐善好施,存怜悯的心。在人在道面前均要谦卑。要尊道,顺道,与道合一。

这些内容均在本章中体现。试问,这些内容是老子的即兴总结呢,还是背后有道的旨意?这一章比较完整地表达了道个性情与要求。

老子《道德经》如是说,咱再翻翻犹太版道德经,看有没有类似的说法。在弥迦书里如是说:“世 人 哪 , 耶 和 華 已 指 示 你 何 為 善 。 他 向 你 所 要 的 是 甚 麼 呢 ? 只 要 你 行 公 義 , 好 憐 憫 , 存 謙 卑 的 心 , 與 你 的 神 同 行 。”这一句话近乎雷同于这一章的内容,

这一章的美,仅用世俗眼光是读不完全的。张开你的心,尽可能把自己放在天人关系的立体视角里。以世人眼光,最多能读出一些道德规条。这些规条是死的,也行不出来。试着把自己放到天上,坐在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面前,向他请教他创造天地人的目的,前进导向,处理问题的法则及原因。如此,你便跳出了你我,中外,这些世人的界限。

道创造了这个世界。道也对这个现行世界有完全的权柄。无论人承认不承认,看见看不见,都不影响这个事实。人的灵魂与道越一致,其力量就越大,就越能被道成就。

天人视角不是一种想象,当道进入你心里时,你就有了这种能力与权利。因为道来自天,假如你有道却没有在天的感觉,要么你没有真正得道,要么是你肉身的老我太大。等道在心,人仍被世俗吸引时,就抑制了里面的道,也让你对道的指令不敏感。所以这个欲望掌权的老我必须完全祛除。老子说要虚己到无我如刍狗的程度。耶稣说要把老我钉死在十字架上。钉老我于十字架上,不是一种屈辱的牺牲,而是一种能力权能的体现。老我被五欲控制,人的肉身连一欲都战胜不了。反是被五欲押解着,凄凄惨惨奔向无望的阴间。

当人接受道之后,你就有了战胜欲望的能力。从而让道通过你而活出来,而使你“无为而无不为”。这个道,就是犹太版道德经中的耶稣。权柄能力通过十字架引向了你。当你轻看十字架,认为欲望可以像自来水一样,能被你轻易控制时,你就落入了魔鬼的圈套。试看多少的高官,在大学时代正义凛然,恨恶贪欲,淫欲,决心要建设一个清廉的社会。几十年之后再看:他们没有比自己曾经恨恶的人做得更好。悲哉!皆因没有道的装备也。因为他们虽想做好,但没有能力去治死心中的欲望。却被欲望押上了刑场。请张开你的心,让我们来接受本章的天之道。因为本章字面意思太明了,不再字面解释,我们省出版面直入精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

天之道的原则是:太高了,就压一下;低了,就抬高一些。目的是使“箭矢”中的,达到预定的靶子。

这一句道出了权柄与主权。高低的标准谁制定?当然是道的标准。或抑或仰谁操控?当然还是道。箭矢的靶位谁制定?仍然是道。整个进程中,道可以超自然运作,也可以通过他选择的,合他心意的人去协助实行。道同时也把能力加给这些人去完成他的旨意。

既使是道外之人的错误行为,也会被道作为砥砺或刑罪的工具使用。如耶稣十二个门徒中犹大的卖主,几百年之前已被多个先知预言。但主意仍然是犹大自己做的。神能预知,但人的自由意志不受干扰。所以他仍然要负完全责任。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在天的永恒计划中,我们所在的现世不是目的地。人间是一个历练筛选和炼净的场所。用犹太版道德经的说法,我们在这儿是寄居的,是客旅。我们回家的路就是那宝贵的道。仁慈的创造者不想让任何人失足回不了家。故赐下他的话,赐下他的灵,来引导我们通过这个幽谷,护卫着我们回天家。所以,对于这期间吃喝拉撒之日常所需,告诉我们不必挂虑。只要一心求他的道,寻他的国,他会供应我们。但如果一个人贪爱世界而不想回家,这个对“绝头路”的选择也将被尊重,但告诉你这条路是绝路,回不了家。

因此,对于世上的日用财富,天的态度是够用就行。并且天会在其中做调整。手里多的,不能让你有余。手里少的也不能让你缺乏。看不见的道做了“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工作。

犹太版道德经中记载,天给犹太人降吗那的史实。因为以色列人在旷野没有吃的,故天降下了天粮吗那给他们吃。但告诉他们,每人每天只可取一份。而其中有的人多取,第二天所剩的必烂或生虫,他们不能结余。有的人拣得少,但照样吃饱没缺乏。但安息日前一天,上帝说可拣两份,这多余的一份就可以安然存放到第二天,供安息日食用。这个史实法则告诉世人:财物可用不可存。道在维持公平,主持正义。有多占的不能结余的天律,让那些以财富夸口的人多尝空虚与苦涩。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们看,天道主张一个公平,和谐,有怜悯的关系,并不主张激烈的竞争。为什么到了“人之道”竟是如此的不同?究竟人之道是个什么玩意儿?深层次的原因又在哪里?

人之道,是出自世俗的层次,出自人的头脑。属于形而下,与形而上的道没有关系。“人之道”是理论,是学说,却不是真理。特点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与今生的骄傲。具体点说,就是财富,名望,地位,光宗耀祖,英雄情结等。不见有道,竞争多与合作。从灵魂体的深层次来看,浊浑肉欲为主,没有圣善的灵。儒家基本属于人之道层次。

因为人内心的自我与骄傲,为了自我出人头地,就会趋向打破平衡,走向人所谓的卓越。这个过程竞争激烈,甚至血腥。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心中没有道,无论贫富,皆感觉空虚无望,不平安,没有信心。他们为了填补自身的空虚,便开始追求财富,名声,地位等,以来确认自我,彰显自我。试图用有形的之物,去填补因无形道的缺位,而带来的饥渴虚无感。是在以世俗之水,去解因天水缺乏而带来的干渴。这世俗之水却是越喝越渴。

人的这种情形,道了然于心胸。看看道的化身耶稣怎么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奔涌到永远。“ 那么除了被人“损不足以奉有余”之外,已经不足的贫乏人,为什么也是拿自己的不足,去奉有余呢?这里的贫乏者也是不明白真道的贫乏者。这些人虽然贫乏,但欲望仍然很大。他们欲想有余,故眼光盯上有余的人。奉自己的那一点点给有余者,是梦想一日从有余者那里得到更多。根源是他们看不见道。他们求人不求道。苦苦地与人去建立关系,却不是与道建立关系。

就在这单当儿,慈悲的天道手里拿着预备好的丰富,眼巴巴的望着那些贫乏人,期望他们在回眸之间看见他,好救他们脱离空虚与贫乏。相比较而言,贫乏之人归道比例还是比富足者高许多,感谢上天!(下半章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3 回复 anlybaby 2018-9-29 10:35
补不足
3 回复 猪扒戒 2018-9-29 12:57
anlybaby: 补不足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6: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