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哈佛学者:美国与中国打交道的唯一方式就是围堵

京港台:2020-9-8 22:11| 来源:多维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哈佛学者:美国与中国打交道的唯一方式就是围堵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蔓延以来,中美关系面临加速下滑的局面。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日前就中美关系撰文指出,对于中美而言,一场世纪博弈的大序幕已经拉开。一方面,美国对华政策也已朝着全面对抗的方向调整,并且试图在全球形成对中国战略竞争的西方统一立场。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疫情应对不力,特朗普(Donald Trump)连任前景不明,中国成为他展现强人姿态的重要抓手。如何理解当下美国政府对中国关系的长远影响?从大国战略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又有着怎样的目标?围绕以上问题,本刊专访了美国学者、哈佛大学台湾(专题)研究小组主任戈迪温(Steven Goldstein)。

  “封杀”中国 在美国本就有市场

  多维: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要在美国封杀中国的科技企业,如TikTok和WeChat,给出的理由是威胁国家安全,但很显然,这并不足以服众。

  戈迪温:看待这个问题需要联系中美关系的大背景,特朗普一直认为,他可以通过对中国的极端强硬获得政治利益,所以他的做法基本上是利用各种机会削弱中美关系。TikTok事件不过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又一例证而已。总体来看,特朗普政府奉行的方针就是不尝试谈判、不尝试解决问题,拒绝与中国的所有合作和商业往来。特朗普政府内部充满了对中国的怀疑和极端立场。

  多维: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极有可能让特朗普在竞选中落败,特朗普急需找到一个可以谴责的对象,转移公众注意力,显然中国就是最佳目标。这个原因可以解释近段时间以来,特朗普团队对中国的种种指责吗?

  戈迪温:部分原因是这样。对中国强硬,是特朗普用来向国内展示其强势力量的一种方式,他可以用这种方式表明他在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一个绝佳的目标,因为中美之间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说,不信任中国存在于美国的政治文化基因当中。

  特朗普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与其说是他在通过寻找敌人来转移应对疫情不力的注意力,倒不如说他在利用与中国的争端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并以此说明他会让美国伟大且不需要与中国有任何联系。

  

  多维:从你的观察来看,指责中国,在美国国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戈迪温:这就是不幸的地方。最近关于中国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喜爱度直线下滑,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长久以来美国政治文化中对中国的疑虑,特朗普对中国的立场其实在美国很有市场。

  此外,民主党人如佩洛西(Nancy Pelosi)同样对中国非常强硬。拜登(专题)的幕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态度强硬。我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区别在于,拜登一方可能会在可以合作的领域选择与中国合作,在需要竞争的领域与中国竞争,这一点与特朗普政府非常不一样。特朗普政府几乎是全线拉开了与中国竞争的态势,从限制留学生(专题)到封杀华为(专题),从阻碍文化交流到切断科技合作。

  看起来拜登几乎锁定了胜局,而且极有可能会以大幅领先优势获胜。不过,正如此前提到,拜登的幕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一些特定领域需要与中国展开竞争,不同在于,他们认为有些领域是可以合作的。

  多维:如果做一个预测的话,可以期待拜登当选后中美关系改善吗?

  戈迪温:很显然,关系改善是双方的事情。我们可以期待,如果拜登上台,美国会有一个愿意与中国建立合作的政府,比如在环保、医疗等方面,中美之间确实有共同利益,这也是合作可能发生的领域。

  在一些比较难以合作的领域,拜登政府应该至少会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而南海问题和贸易问题就会比较难解决,还是会继续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中国对于外资企业和知识产权问题的安排等,也都会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会期待拜登政府对于文化、教育等领域会更开放一些。

  多维:提到南海问题,人们担心,特朗普看到连任失败的可能性,会通过发动战争的极限手段来挽救选举。南海成为最可能爆发冲突的地方,对此你怎么看?

  戈迪温:军事冲突的危险一直存在,南海确实是一个敏感区域。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关于南海主权的声明,威胁了美国的安全,破坏了亚欧海洋世界的规则。不过,我不认为中美双方会故意挑衅对方,但是不排除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待中国为敌,等于使中国为敌

  多维:中美关系在由新冠肺炎引起的全球性危机中正变得越来越差。在你看来,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是什么?看起来特朗普已经站到了极端鹰派的一方。

  

  戈迪温: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就是全方位围堵中国,正如我此前提到的,从文化、教育交流到南海问题的方方面面,美国都对中国摆出了围堵姿态。无论中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和政策,美国反对就是了。此外,特朗普更追求依靠自己,甚至无意与盟友合作。

  多维: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中国并不愿意在与美国的博弈中示弱。在回应相关争议时,中国的“战狼式”外交风格引起广泛讨论。

  戈迪温:目前看来,并不清楚“战狼式”的外交风格,是否已经在中国被广泛接受,作为一种与美国打交道的方式。也有其他中国官员的发声,试图淡化“战狼式”的外交风格。毫无疑问,这种外交风格是纯粹的对抗,正如蓬佩奥(Mike Pompeo)的演讲一样,都是纯粹的对抗。我认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会有想追求其他风格和政策的人。

  多维:以美国学者的视角来看,中国是否也有对美国的战略误判?

  戈迪温:我认为中国对美国最大的误判在于,认为美国毫不含糊地反对中国追求在世界体系中的合法利益,认为美国要阻碍中国在世界体系中获得其合适的位置。我认为美国没有必要这样做。

  当然,特朗普政府表现出了这样的倾向,但如果换作其他政府,美国会更努力寻找双方可以利益共存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双方可以谈判。俗话说“待中国为敌,等于使中国为敌”。同理,“战狼式外交”待美国为敌,也等于使美国为敌。

  多维: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对美战略是相对稳定且可以预测,美国的对华战略却很难预测。从总体上来看,你所认为的中国对美战略是什么?

  戈迪温:过去十年,中国的对美战略比以前要更具进攻性甚至是挑衅性。尤其在一些特定领域,如南海问题和贸易问题上。

  不过,对于中美关系,我并不认为完全不可调和。双方还是有达成某些共识的可能性,只不过现在中美这方面的意愿都很低。

  新冷战并不能够描述中美关系

  多维:有观点认为,美国政府内部缺乏中间力量,两党唯一的共识就是对华强硬。那么未来无论哪一党主政白宫,中美关系都很难发生改变,那么,中美会倒退到过去以意识形态为抓手的全面对抗中去吗?当前各方已经普遍认为,中美已经进入“新冷战”了。

  戈迪温:我认为用冷战的概念来描述当下的中美关系并不明智。中美关系和美苏冷战时期非常不一样,冷战中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世界也因此分化成两大阵营,互相围堵,可以说冷战是一个全球性事件。

  

  现如今的中美关系中,意识形态对立并不明显。此外,日本(专题)、欧洲都不愿意与美国结为同盟来对抗中国,因为它们都与中国有经济利益关系。用冷战来描述中美关系并不恰当,这不是全球两大阵营的对抗,而是中美之间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成为霸权国家,中国则不断在国际体系中建立地位。特朗普政府以及很大一部分美国人,都将中国视为要取代美国的力量,中国则把美国视为发展的阻碍。这是一个双边冲突,是崛起国和守成国的冲突。而且恰好,现在的美国政府不愿意与中国有交流,只想围堵中国。

  另一方面,过去七八年间,中国一直非常自信,坚持在国际体系的价值观和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宣称是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也注定中美之间对抗会非常艰困。

  要解决问题,或许需要双方探索某些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中,双方可以降低对抗,加强合作,找到彼此可以共存于一个世界的方式,这也是中美必须要做到的。

  多维:当然,用冷战描述当前的中美关系并不准确,中美的情形也无法与美苏类比。你提到,当下中美关系中意识形态的对立不明显,但一个事实是,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公开发声中突出中美意识形态差异。国务卿蓬佩奥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把中国称为“共产主义中国”,区分中国人民和中国执政党,特朗普甚至声称要禁止中共党员入境美国,这些做法都带有浓烈的冷战氛围。

  戈迪温:这应该是他们正在做的事吧,蓬佩奥的发言代表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极端立场,这个立场是历任美国政府都不曾有过的,试图拒绝任何理性处理中国问题的方式,将所有可能的合作阻挡在外。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这样做也是出于美国内政视角的考虑和选择。蓬佩奥在讲话中将特朗普塑造为捍卫美国利益的形象。有35%的美国民众本身就对中国充满了危险的想像,特朗普的对华强硬立场迎合了这一群体,他们都认为与中国打交道的唯一方式就是围堵。

  多维:如果说特朗普的终极目的是选举,包括围堵中国也只是工具,那如果他连任成功,是否有可能在对华态度上有所转变?

  戈迪温:不可能。

  多维:绝不可能改变他的强硬立场?

  戈迪温:不可能预测特朗普。很难预测特朗普在未来特定的时段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不能排除特朗普阵营中也会有人希望与中国建立一些合作,但如果特朗普连任成功,他会将他的胜利理解为,美国人民对他强硬对华立场的认同。

  或许他会调整强硬的姿态,要知道去年11月份他还宣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又有谁能预测这位总统未来的选择呢?

相关专题:美国,哈佛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2 02: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