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内卷化”到底是什么?要怎么逃出内卷的陷阱?

京港台:2021-2-4 03:40| 来源:虎嗅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内卷化”到底是什么?要怎么逃出内卷的陷阱?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本文来自:人神共奋,原文标题:《如何避免陷入 " 内卷化 " 的系统》,题图来自:《死亡诗社》剧照

  一、武林是怎么沦落的?

  小时候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古代有那么高的武功,到了现代就灭绝了呢?

  直到最近,我看到了一个完美的解释——武林内卷化。

  原因就在《笑傲江湖》的结尾,那本《葵花宝典》其实并没有被任我行毁掉,而是被他向全部武林公开。

  这真是一个歹毒的计划,武林中每一个人忽然面临着一个 " 囚徒困境 ":

  练这个功,就要自宫,你就绝后了,功夫也传不下去;不练的话,武林中人人都有个把仇家,仇家练了,你就死定了。

  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但总收益并没有变化,甚至变少了,这就是 " 内卷化 ",类似博弈论中的 " 囚徒困境 "。

  " 囚徒困境 " 或者说 " 内卷化 " 解释了一个现象,人类的个人理性常常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人各自有利的聪明决策,最终常常损害整体的利益。

  " 内卷化 " 一旦发生,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身处局中的人是很难避开的。比如有人想了个主意,可以先生孩子再自宫练功。但所有人都能想到这一点啊,结果就是比谁的孩子生得早,仍然无法避免 " 内卷化 ",武功还是要失传。

  不过," 内卷化 " 这个本来很严谨的学术名词被全民讨论了半年后,有被滥用的趋势,常常跟 " 竞争 " 混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竞争都是 " 内卷化 ",所以讨论的前提是要分清楚,这个现象是不是 " 内卷化 "。

  二、哪些竞争不是内卷化?

  到底有没有陷入 " 内卷化 ",取决于某事投入的资源和这件事对整个社会而非个人产生的总效益,孰大孰小。

  典型的内卷化是开大会要求所有的茶杯排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投入产生不了任何外部效益,只是内勤管理到了极致时想出来的花头精。

  但同样是形式主义,仪仗队要求所有人脚踢成一条直线,就不是内卷化,因为这代表一种国家的仪式感,传递整个国家的形象。

  有些博弈论的文章喜欢把打折促销和做广告当成 " 囚徒困境 " 的例子:A 投入广告把 B 的消费者拉来,B 公司投入广告再把 A 拉的消费者拉回来,双方没有增长销售额,广告费却谁也不敢省。

  但现实生活中,广告反而是一种避免 " 内卷化 " 的差异化竞争。几家头部品牌通过投放广告,传递不同的品牌调性,吸引不同偏好的消费者,而大量的广告让这个品类的消费者总规模上升,还可以让尾部白牌厂商利用性价比从类似拼多多这些渠道上获得了不在意品牌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大家各取所需,避免了 " 内卷化 "。

  而打折促销分两种情况,如果某商品的渗透率无法再提高消费者基数,那么打折促销就是 " 内卷化 ";如果某商品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打折吸引初次消费者,那就不是 " 内卷化 "。

  任何事都有竞争,只要竞争能产生正的外部效应,一起把总盘子做大,那就不是 " 内卷化 "。

  以大家举例最多的升学竞争为例,这个现象是不是内卷化呢?

  三、教育陷入 " 内卷化 " 了吗?

  升学竞争被当成一种典型的 " 内卷化 " 现象,因为高考成功者的数量是固定的,如果每一个家长拼命投入各种辅导班,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并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但如果谁不投入,谁就会受损。

  但这个逻辑的推导是有问题的——学习 10 个小时,跟学习 5 个小时,孩子的收获一样吗?参加三个校外辅导班的孩子,跟不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孩子一样吗?

  答案取决于学习的目的。

  高考就是大纲里的那点内容,结果就是,学习 10 个小时跟 5 个小时,都是那一点内容,只是通过反复的训练,把答题变成条件反射,去争取更高的分数,就像开大会要求把杯子排成一条直线、在核桃上雕刻小船一样,是无意义的 " 内卷化 "。

  但如果高考放开大纲的限制,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学习 10 个小时跟 5 个小时,报三个班和不报班,就有差别了,就不存在 " 内卷化 " 了。

  所以,升学竞争的 " 内卷化 " 的原因是目标与规则的不匹配,高考这种典型的选拔型考试,采用的却是合格型考试的大纲模式,导致考试的区分度太低,学生陷入过度 " 精细化 " 的内卷式学习。

  

  这个问题并不是我提出来的,高考的改革试验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但最终还是回到原点,真正原因是两个字——公平。

  如果高考放开大纲的限制,纯粹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必然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占优势,而且无法杜绝 " 黑箱操作 "。

  高考的内容越固定,越形式化,越有利于公平普适原则,但也越容易出现 " 内卷化 "。

  规则本应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一旦被赋予目标之外的 " 公平 " 的要求,就很容易陷入 " 内卷化 ",最典型的现象是排队。

  稀缺资源采用排队的分配方式,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但结果还是那些资源,是一种典型的 " 内卷化 ";相反,如果采用价高者得的分配规则,认为对自己效用更大,就可以出高价,结果是各方都得到最大效用,但缺陷就是看上去很不公平,有钱能使鬼推磨。

  当然,公平和效率并非二选一,好的规则可以二者兼得,改变 " 内卷化 ",首先要设计合理的规则。

  四、改变规则

  烟草业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起被禁止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很多人觉得这是禁烟运动的成果,其实没那么简单。

  真正属于社会禁烟运动的成果是要求烟草公司广告中必须注明 " 吸烟有害健康 ",并且大于一定的字号或播放时长。由于当时吸烟的危害还并不是人人皆知,这个法规一出,烟草行业每年销售下降,广告做得越多,销售下降的越快。

  更糟糕的是,明知广告 " 有害 ",却没有哪一家烟草公司敢停止投放广告,因为虽然烟草广告损害所有烟草公司的利益,但如果不投放广告,自己的份额损失得更快。

  这就是标准的广告投放 " 内卷化 "。

  各大烟草巨头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商量了一下,游说国会通过法案:禁止电视台和电台播放香烟广告。该提议自然获得所有方的赞同,并于 1971 年起执行。

  广告不让播了,烟草公司的营收实际没有受到影响,营销支出却大大减少,利润大增。实际上,烟草公司虽然不能播放广告,却可以赞助各种体育运动变相传播品牌,还能绕开 " 吸烟有害健康 " 的 " 内卷化 " 宣传。

  这就是改变规则避免 " 内卷化 "。

  事实上,高考改革加强语文科目的重要性,也有通过改变规则避免 " 内卷化 " 的作用,因为语文考试内容和难度很难被大纲限制,而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注重长期的运用与积累,也很难通过培训来实现。

  同时,语文能力也是最高频、最底层、最通用的能力,其区分度更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目标。

  五、从外部打破内卷化

  内卷化一旦发生,身处局中的人就无法改变,规则也没那么容易改,只能从外部改变内卷化,就是扩大总量。

  " 内卷化 " 这个词最早被历史学家用于描述清代的人口爆炸,但科技没有跟上,整个经济体量没有变化,导致劳动力供大于求,越来越廉价,从而使新技术更没有性价比,这种恶性循环即是一种典型的 " 内卷化 ",是近代中国以全球第一的 GDP 体量却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

  粮食品种丰富造成的人口爆炸在很多国家都出现过,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 " 内卷化 " 呢?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都是外向型的,换成我们熟悉的语境叫 " 对外扩张 ",这就是近代殖民主义的背景,一方面缓解国内劳动力过剩的压力,一方面扩张外部市场。

  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更容易出现 " 内卷化 ",因为压力全部向内,所以对抗 " 内卷化 " 的方法是向外部扩张,把蛋糕做大。

  高考 " 内卷化 " 严重到一定程度,家长就会放弃高考,要么上中高职,早点学会谋生的本领,要么出国留学。

  一个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体系,通常更擅长向外部释放竞争压力,去避免 " 内卷化 "。

  六、个人如何避免内卷化

  不过,作为身处 " 内卷化 " 系统中的个人,无力改变规则,也不一定有条件向外部释放压力,此时,如何避免陷入 " 内卷化 " 的处境呢?

  " 内卷化 " 的陷阱不是大家都在努力 ,而是大家努力的方法完全一样,所以应该选择跟别人不一样的方向:

  1.不要去重复别人做得好的事情,要在别人做好的事情的基础上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如果找不到,那就下一条——

  2. 如果你努力的效率跟别人一样,那就换一个效率更高的方向努力,如果找不到,那就下一条——

  3.找到你有天然优势的事去做,如果找不到,那就下一条——

  4. 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免上面的问题,那就找你喜欢的事去做。

  可以说,所有的 " 内卷化 " 都是可以避免的,唯有一种避免不了——幸福感的 " 内卷化 "。

  如果你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 " 赚一大笔钱,不再工作 ",那无论什么工作,都会与幸福感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幸福感越少;但如果不付出努力,收入下降,幸福感减少得更快。

  是的,如果你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那么无论什么环境,你都会陷入 " 内卷化 "。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5 11: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