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为什么这么「烦」? 儿童抑郁症让家长说不出口

京港台:2022-1-3 06:53| 来源:中國新聞周刊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为什么这么「烦」? 儿童抑郁症让家长说不出口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尽管症状相符,很多家长仍不愿承认自己孩子得了精神病。专家说,这是时代病,家庭、学校和社区都该一起治疗。

  据统计,因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症状到精神科就医的儿童与青少年,近年有增加趋势。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精神障碍在行为上体现的更加「非典型」,也更难被发现和诊断,尤其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农村。而事实上,在患病孩子们的背后,通常都存在着更严重的教育问题。

  2021年10月公布的首次「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73992名被调查的17岁以下的儿童与少年中,有3.2%被确诊抑郁障碍,4.8%被确诊焦虑障碍,患病率是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的几十倍。而有消极情绪的青少年范围可能更广。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何凡所在的儿科住院部,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孩子占了超过一半的床位,他们基本是重度患者,多数有自伤自杀倾向。面对孩子被确诊,家长总希望医师解答「为什么」,何凡说,「抑郁症是时代病,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组成的生态系统出了问题」。

  焦虑和愤怒 不易识别

  与成人相比,尚未定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在行为上体现的更加「非典型」,也更难被发现和诊断。「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比成年人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愤怒,更少的植物性神经症状,以及更少的绝望言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师林红说。

  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诊断重性抑郁障碍(MDD),至少需两周持续的情绪变化,并给患者带来功能上明确的改变。 手册还提及慢性重度抑郁障碍和恶劣心境(DD),患者抑郁和/或易怒,伴随食慾不佳、精力不足、自尊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无望感等症状,持续至少一年。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团队领衔专家、教授郑毅说,对成人来说的怪异现象,如自语自笑,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前儿童可能就是正常的,因此诊断儿童精神疾病更加困难。以抑郁症为例,成人典型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而在儿童可能就只是表现为「烦」。

  担忧成绩 伴随心情低落

  郑毅指出,儿童患抑郁症后很少会哭泣或表达消极想法,反而时常表现出易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但麻烦的是,「儿童死的念头很突然,冲动间就出问题了」。且据统计,儿童大约12岁进入青春期直至18岁成年期间,抑郁也以更高频率出现。

  许多青少年患者抑郁与焦虑共存。何凡说,焦虑体现为对上学和成绩的担忧,抑郁则是心情低落。 「对青少年来说,当恶劣心境持续一年,就可能发展为病变,在社会功能受影响之前,孩子可能有长达半年或几年的时间处于焦虑抑郁、或者恶劣心境的状态」。这时再就诊已晚。

  一个女中学生低着头,她掀起袖子,新新旧旧的划痕像蛛网一样爬满手腕,站在一旁的家长脸上写满了愁苦。何凡每周有三个半天门诊,这样的女孩她每次都要见到几个。她们因无法控制抑郁或焦虑的情绪而自伤,这是自杀的高危因素。

  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症患病率为何显着上升? 2009年一份国际研究表明,可能原因包括对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增加,成年人的监督与支持减少,与父母的冲突增加,睡眠不足,以及药物使用等冒险行为的增加。而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中,前额叶皮质尚未成熟也是一个原因。

  一个冲动 死的念头就来

  林红说,这也意味着,青春期孩子难以对未来有长远规画,如遇刺激,容易做出风险行为,「小孩子有时候不一定真想死,但可能会冲动地做出都没有办法承受的一个结果」。何凡提醒,此时,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就很重要。

  更複杂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们的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低落时也是自伤的高危人群。 「期中考试完了对答桉的时候,我连遗书都写好了。」一名小女孩说,数理化全不会,母亲失望,她也自责。她说脑袋裡有两个小人,一个人总是责骂另一个不够努力,不该打游戏看动画。

  何凡告诉这位家长,女孩正在生病,抗挫折能力「几乎没有」,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不能责怪她不够坚强。 「你越这么说,她会越觉得家长不理解她,这种消极的想法也会越来越强烈」。

  社会群体育儿焦虑 家长疲惫怕掉队

  「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育儿焦虑中,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落下。」北京迴龙观医院下属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乾预中心副主任梁红说,许多时候家长忽略了要放低姿态,去沟通和引导孩子。

  梁红认为,某种程度上,家长也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受害者。 「社会发展这么快,在希冀阶层跃迁与担心跌落的压力下,家长其实也很疲惫了,情绪很满了」,她说,「社会也应该给家长一些信息资源,让他们去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也要照顾自己情绪

  在林红的诊室裡,也常出现比孩子因不清楚如何养育孩子而焦虑的家长,孩子每天与这样的家长相处,也容易产生冲突和情绪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确实和家庭密切相关,家长的行为问题也是传自上一辈,如果说家长不会经营家庭,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她说。

  何凡常感到,来访的孩子每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却有一种疏离感,比如孩子划伤手腕,用长袖遮住,直到问诊时父母才会知道。「这是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改变。」何凡说,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

  

  有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发生抑郁、焦虑和行为问题的风险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图为「鬍子哥哥」爱心义剪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此为示意图。(新华社)

  由于缺乏亲密关係的滋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或许更多。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玉明曾参加一项针对乡村儿童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发生抑郁、焦虑和行为问题的风险均高于非留守儿童。

  「儿童青少年出现这么多的情绪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的结果,是一种时代病。」郑毅说。

  梁红指出,如果孩子到了心身急剧变化的青春期,没有得到支持,「会认为自己不够安全,自己不够优秀,自己不够可爱,不值得被人爱,最终导致情绪问题」。

  农村儿童就医 更不乐观

  农村儿童的就医情况更不乐观。周玉明说,他在门诊接待的患者中,只有约10%来自农村。他推算,农村儿童获得治疗的比例可能只有5%左右。这些少数前来治疗的农村儿童,许多是严重智力障碍,或孤独症、精神分裂症之类的严重心理障碍,已经影响到上学或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的作用,更多在于缓解症状。梁红认为,对于未成年人的情绪问题,应多考虑心理治疗,调整孩子的认知、改善人际关係,进行家庭治疗,或者教授一些应对複杂事情的技能。

  小璐(化名)在学校裡的事已经让她筋疲力尽,回家妈妈还给她布置背古诗等额外的作业,「这才是让我崩溃的原因」。直到小璐两次尝试自杀,小璐妈才转为积极为孩子寻求治疗,流泪承认「我把压力和期待放在孩子的身上,让她帮我忙去实现,都是为了让我自己心裡舒服」。

  小璐妈说,女儿生病以来,她很少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小璐的学校按规定配备了两名心理老师,但学校有50多个班,两位老师承担心理课教学任务已不堪重负,无暇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

  未来,小璐妈打算与老师「斗智斗勇」,帮女儿争取喘息空间。「我要和我女儿站在一起,毕竟她才是我的宝贝。」小璐妈搂了搂差点失去生命的女儿。(感谢抑郁互助康复社区「渡过」为本文提供帮助)

  

  抑郁症小患者的治疗,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图为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一座小学为留守儿童推出暑期託管服务,学生正在参加活动。(中新社)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7 11: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