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全球大旱 2022年是不是史上最干旱的年份?

京港台:2022-9-23 00:36| 来源:BBC 中文 | 我来说几句


全球大旱 2022年是不是史上最干旱的年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欧洲和中国部分地区今年夏天出现了极端酷热的天气,非洲的干旱使数百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和饥荒,而美国西部降雨不足的问题仍在持续。

  科学家们说,更温暖和更干燥的气候可能会成为常态,但过去几个月是否是有记录以来最干燥的呢?

  数据能提供更清晰的情况。

  地球到底多干旱?

  

  科学家们使用的一个衡量干旱状况的标准是基于卫星图像所测量的土壤中的湿度水平。

  我们将过去三个月的这些干燥状况与本世纪初以来的平均状况进行了比较,来看清楚最近的天气情况到底有多么极端。

  这些数据是基于土壤和温度构成的土壤湿度异常图。

  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大部分地区今年夏天的天气比2001年至2016年期间的平均水平更干燥。

  在其他地方,中国西部一直非常干燥,许多地区经历了极端干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区和美国也正在经历严重的干旱状况。

  欧洲干旱“500年来最严重”

  在欧洲,据欧盟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即哥白尼计划(EU'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Copernicus)的监测,今年夏天的干旱可能是欧洲大陆500年来所经历的最严重干旱。

  

  在8月下旬的干旱高峰期,几乎一半的欧洲都出现了“土壤湿度不足”。

  科学家们说,全球气候变暖意味着欧洲将继续出现更频繁和持续的干旱,而今年的干旱状况已经影响到农业、运输和能源生产。

  莱茵河作为一条欧洲大陆的主要河流和货运路线,今年夏天水位下降到极低的水平,导致航运中断。

  6月至8月期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欧盟8月的一份报告预测“更温暖和更干燥”的日子至少还要持续三个月。

  

  欧洲过去曾经历过干旱,但最近几年的夏天越来越热,许多高温记录被刷新。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弗雷德-哈特曼博士(Dr Fred Hattermann)说:“我们现在已经连续五年出现干旱,今年是数百年来全欧洲最严重的干旱。”

  “这不仅仅是雨量减少,而且温度也更高,所以整体土壤湿度降低。”

  中国的旱灾和水灾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今年夏天,中国高温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是1960年代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

  酷热和严重缺乏降雨意味着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水量剧减。根据中国官方数据,8月期间,长江流域的降雨量比正常情况少60%。

  然而,中国南方大片地区抗旱的同时,北方地区出现的暴雨却导致了洪水。中国北方的辽河录得1961年以来的第二高水位。

  中国的年度气候变化研究报告说,在全国范围内,自2012年以来降雨量持续增加。

  7月,中国政府发布了8个干旱警告和13000多个暴雨警告。2019年,同一时期也有1万个暴雨警告,但干旱警告共28个。

  极端潮湿和干燥的情况同时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特点。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水专家彼得·格莱克(Peter Gleick)说:“当西伯利亚和美国西部这样的干旱地区扩大时,降雨会落在其他面积更小的区域,使洪灾更为恶化。”

  非洲的饥荒警告

  

  埃塞俄比亚东部、肯尼亚北部和索马里的干旱状况导致联合国警告说,约2200万人可能面临饥饿的风险。

  乐施会称:“非洲大陆地区降雨量非常低,同时温度又很高的情况已经进入到第三年。”

  在索马里,3月至5月这个季度的降雨量是过去60年来最低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乌干达的大部分地区也经历了与平均水平相比非常干燥的情况。

  但是对土壤湿度的测量也表明,在一些国家,如南苏丹、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洪灾。

  南部非洲的许多地方也经历了比正常水平高得多的降雨。

  世界银行2021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与1970-79年相比,2010-19年这十年间的干旱和洪灾的数量分别增加了近三倍和十倍。”

  美国的干旱状况

  

  美国西部的干旱已经成为常态,出现了多年的干燥和炎热的天气。

  在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科学家们说,在过去20年里,美国西部出现了1200年来最极端的干旱状况。

  而今年夏天,炎热和干燥的天气导致了几个州发生森林火灾和储水量下降。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横跨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的美国第二大水库鲍威尔湖自20世纪60年代注水以来出现了最低的水位。

  气候模型预测,在未来几十年里,该地区的降雨量将继续远远低于平均值。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 20: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