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93万尾蛙苗被消杀,疑点重重!六问芦芝镇政府

京港台:2023-7-26 09:33| 来源:农视网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93万尾蛙苗被消杀,疑点重重!六问芦芝镇政府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7月19日,中国三农发布《聚焦三农》调查发布了福建省漳平市芦芝镇蛙农陈美香养殖的虎纹蛙被当作牛蛙消杀的事。

  7月20日上午,漳平市政府给中国三农发布发来对此事的处置报告,表示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从快处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但是,事情已经过去整整6天了,当地对此事的处理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我们梳理总结了事情发生以后,网友希望当地政府给予解答的6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希望当地能尽快给出答案。

  01

  为什么仅凭“可能”就那么着急消杀养殖户的蛙?

  养殖户陈美香是今年2月份进的蛙苗,从合同上来看,名称是虎纹蛙苗,规格只有5毫米。2月26日,当地政府就找上门说她养的是牛蛙,并要求她尽快处理掉。对于牛蛙,国家没有统一规定说禁止养殖,但是由于养殖牛蛙对生态平衡和环境容易造成较大破坏,各地对牛蛙养殖也会出台自己的规定。早在2017年,漳平市政府就出台了严禁牛蛙养殖的通告。当地政府要求养殖户尽快处理掉这批蛙,也是基于此项规定。

  虎纹蛙从幼苗到成蛙的生长时间大约4-5个月,2月底,虎纹蛙苗还是很小很小的蝌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何力说,即使是他们,从蝌蚪也看不出来是什么蛙。而当地认定为牛蛙的依据,按照漳平市芦芝镇镇长赖尚京的说法是,“有农业技术干部说这个可能是牛蛙”。可能是,另一个意思就是可能不是。

  农民花了30多万元刚买的蛙苗,镇政府一个“可能是牛蛙”,就要让人全部处理掉。他们急什么?

  02

  政府送去鉴定的四只成品蛙从何而来?

  6月8日,芦芝镇政府对陈美香养殖的蛙进行鉴定取样;16日,鉴定结果全部是牛蛙。然而,对于这个结果,陈美香和销售给她蛙苗的企业都有疑问。供蛙苗企业的负责人苏师瑞说,在鉴定报告里,除了2只蝌蚪外,还出现了4只成型的蛙。但是在6月8日的时候,他卖给陈美香的蛙苗还不到长出4脚的时候

  陈美香养殖场6月8日负责从池塘里捞蛙的工人也证实,那天他捞的就只有蝌蚪,没有捞过鉴定报告里出现的那4只成型的蛙。

  这4只成型蛙的样品,到底是从何而来?

  03

  从陈美香池塘里取出蛙的样品,是如何送达鉴定机构的?

  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配合镇里前去采样的人员)说,取样以后是通过快递直接邮寄到福州市的一家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而记者采访这家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说是由人送过来的,并不是通过快递送来的。记者再次来到当地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却得知,从陈美香池塘里捞取的样品是邮寄给了福建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然后几经周转才送到了鉴定机构。

  那这几份蛙的样品,到底是怎么送到福州的鉴定机构的呢?几次倒手,中间有没有发生过其他事情呢?

  04

  本该一式三份的样品,为何成了只有一份?

  按照规定,拿去进行司法鉴定的样品应该一式三份,一份交给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一份由芦芝镇政府存留,另一份由陈美香存留。一旦当事人认为鉴定报告有问题,马上可以检测存留样品。但工作人员却说,取的样品全部拿去鉴定了

  取样鉴定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会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是有意还是无意?

  05

  养殖户的损失谁来赔偿?怎么赔偿?

  从目前看,由于镇政府的消杀,陈美香一家的经济损失非常惨重。两种蛙苗共93万尾,被消杀殆尽。仅蛙苗和饲料的损失就超过50万元。但是,已经养殖4个月的蛙已接近成蛙,市场价格应该不是当初的蛙苗所能比的,这个账又该怎么算?当然,陈美香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蛙死亡的现象。希望当地在有错在先的情况下,能给陈美香一个合理的赔偿。

  还有一点很关键,这笔赔偿会不会是政府买单?毕竟,个人犯错、政府买单的事,也时常会在一些地方出现,而这也是群众非常反感的。大家更希望的是由犯错的人主要来承担赔偿。

  06

  陈美香死掉的98头猪,和镇里的消杀有没有关系?

  6月21日,镇里组织工作人员对陈美香养殖的蛙进行消杀,其中一部分蛙被陈美香提前转移到了自己的养猪场,但是也未能躲过被消杀的命运。在镇政府对养猪场的蛙进行消杀后的第四天,养猪场的猪死到只剩一头。漳平市农业农村局的局长说,如果没有转移蛙苗这件事,也不会造成猪的损失。

  猪场的猪几乎全部集中死亡,和这次消杀到底有没有关系?

  杀蛙伤农事件

  中国三农发布将持续跟进

  事件中的诸多疑点

  希望当地政府

  能给公众一个答案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5 04: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