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今天是送别日,我们只能听到他们想让我们听到的

京港台:2023-11-3 05:42|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今天是送别日,我们只能听到他们想让我们听到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随着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遗体星期四(11月2日)在北京被火化,中国网络上的纪念声音再度被打压。大量相关帖文的评论区被关闭,李克强的图片被删除,只有官方叙事能够被自由传播。在现有的狭小的言论空间里,网友们感叹,与其说是在悼念李克强,不如说在悼念一个回不去的过往。

  “今天是送别日,我们只能听到他们想让我们听到的”

  李克强火化当天,官方媒体新华社在一篇新闻稿中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现任总理李强和其他领导人在八宝山公墓的悼念仪式上前来致敬。一张现场的照片显示习近平与李克强遗孀程虹两人四手相握。

  星期四,社媒平台微博热搜榜排名前三的话题都与李克强有关,包括“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李克强同志生平”、“李克强同志生平照片”。但这三个话题的内容全部被严格过滤,只显示官方账号的发言。许多有关帖文下的评论区都显示“评论内容暂不显示”。

  在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上,“李克强”三个字的实时搜索结果里也只有来自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等官方媒体和组织控制的账号发布的内容。在照片分享社媒小红书上,自李克强一周前去世后,关键词“李克强”的搜索结果仅显示四则帖文,也都是来自官方的新闻。

  问答平台知乎上搜索不到相关讨论。电商平台淘宝也屏蔽了所有“李克强”的搜索结果。

  从李克强10月27日去世的消息被宣布后,中国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便开始了针对相关讨论的严格控制。过去一周,全国多地乃至海外出现了民众自发悼念的活动。但这些活动现场的照片与视频也很难在社媒上传播。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截图,过去几天来中国多地的学校禁止学生举行自发的悼念活动,要求他们保持与官方口径一致。

  对于各大社媒封杀有关李克强去世的讨论并严格限制默哀的方式,网民们感到不满。

  “今天是送别日,我们只能听到他们想让我们听到的,” 一位网民在微博上写道。

  “他是至高权力场的弱者,民众声势浩大的悼念被噤声,好似又一个羞辱,提醒他和我们在这个时代是如何被羞辱和吞噬的,” 另一位微博网民写道。

  中国官方也选择低调对待李克强的去世。和一年前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去世时不同,这次中国境内的各大网络平台没有将网站全部调成黑白色表示纪念。经网民反映和美国之音的确认,只有极少数商家主动采取了这个措施。这些商家包括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新东方旗下的农品品牌东方甄选、武汉茶饮品牌益禾堂、合肥茶饮连锁店卡旺卡等。

  “悼念别人(李克强),也是在悼念自己”

  面对狭小的言论空间,网民们还是在李克强火化这一天继续对这位前领导人表达敬意。

  财经博主朱长征在微博上贴出了一张李克强故居外摆满了鲜花的照片,并配上文字:“民众给的体面,比什么都贵重”。这条帖文收获了超过1.6万个点赞。

  李克强在位的十年间几乎一直处于头号领导人习近平的阴影之下,被认为是权力最弱的总理之一。但在他去世后,李克强生前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和出生平庸却努力奋斗的故事让不少纪念他的人感受到了激励,也与习近平保守的政治纲领与“红二代”的背景形成对比。

  在一篇星期四被广泛转发的微信文章《当人们纪念李克强总理时 到底在纪念什么?》中,作者称,人们纪念李克强是在纪念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对法律的尊重、对创新的保护、对平等待人的提倡等理想主义。但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

  中国脱口秀演员周奇墨在微博上写道:“悼念别人,也是在悼念自己。我们都在死去,我们忍住哭泣。 ”

  清华大学法律教授劳东燕在李克强火化后也指出,这次民众对于李克强的悼念更多的是在悼念一个回不去的过往。

  “如其说人们哀悼的是那个人,不如说是‘自己一段有希望的时光’,” 她在一篇很快就被删除的微博帖文中写道。“人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不是‘民族国家’,而是自己的身影: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以及他的局限。”

  劳东燕指出,这样的大规模悼念并不会引发全国性的政治活动,因为纪念的群体过于“个体的”、“分散的”。然而,她补充道,希望还是存在的。

  “但是,这种纪念也有新的力量。它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共识和新的情感模式。它不再是政治性的,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它又是‘新的政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4 02: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