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武王伐纣,比你知道的黑暗10000倍

京港台:2024-5-15 05:27| 来源:徐成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武王伐纣,比你知道的黑暗10000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01

  在伐纣之前,周文王曾讨伐了黎国。

  这个黎国在哪呢?

  在山西省黎城县,和殷都安阳隔太行山相望。

  这已经是飞龙骑脸了,明眼人都知道西周的下一步就是攻商了,可这时纣王做了什么呢?

  他啥也没做。

  因为他根本不信姬昌会打他。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那么,面对直接攻击殷商背部的西周,为什么纣王采取了一种“我们很好,我跟西伯昌关系很好,没有人比我更懂黎国”的姿态呢?

  以前我不懂,只是单纯地以为纣王心大,后来清华简出来之后,才琢磨过来是怎么回事。

  

  清华简,战国中晚期文物

  02

  在《清华简》中,有一篇名为《耆夜》,讲述的是伐黎之后周人举办庆功宴的盛况,《耆夜》开篇是这样说的:

  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太室。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介,周公叔旦为主,辛公甲为位,作策逸为东堂之客,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饮酒。

  这次饮宴上出现了几个人,都是周初大名鼎鼎的人,包括毕公高,召公奭,周公旦,辛公甲,作策逸,吕尚

  但在这群人里,出现了一个不太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人物——辛甲。

  这是个什么人呢?

  在《史记》里,你大概只能找到辛甲的这条事迹: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文王时期就加入了西周阵营的人。

  在《汉书·艺文志》中,则出现了另一则记载:

  《辛甲》二十九篇。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

  辛甲是纣王的大臣,曾屡次劝谏纣王,但政治上受到打击之后,投靠了周。

  在灭商之后,辛甲也参加了周公旦东征商奄的战争,甚至是周公东征主要战略的制定者:

  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

  ——《韩非子·说林上》

  辛甲为周公制定的团结东夷小国、攻略东夷大国的战略,事实上瓦解了商王朝与国最后的抵抗。

  可见这位辛甲,在西周很可能是作为谋主存在的,本身很有计谋,同时还曾经是商王朝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人加入周,为周谋攻黎,甚至在灭商之战中也出了很大的力。

  03

  除了辛甲之外还有两个人,在周伐商的战争中起的作用也颇令人玩味:

  昔周之将兴也,有士二人,处於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今吾奚为处乎此哉?”二子西行如周,至於岐阳,则文王已殁矣。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叔旦就胶鬲於次四内,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於四内,皆以一归。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於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於共头之下,皆以一归。

  这里头,伯夷叔齐见到了周王室和胶鬲、微子启的两场盟誓,对胶鬲许以”加福三等,就官一列“,对微子启许以”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

  那么这个胶鬲是谁呢?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

  ——《韩非子·喻老》

  费仲是商纣王的近臣,可见胶鬲也是纣王的近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可见胶鬲应该来自东部沿海,可能是东夷出身。

  这样一个纣王近臣,已经跟周王朝接上头了,周王朝许以高官厚禄,这是不是耐人寻味?

  04

  再看后面的记录:

  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

  ——《吕氏春秋·贵因》

  武王伐纣的路上,胶鬲早早就来求见,武王直接告诉他,我要去伐纣,甲子日到。

  胶鬲走了之后,天降大雨,武王为了不耽误和胶鬲说的甲子日这个日期,轻装倍道而行。

  终于在在甲子日到了牧野之后,一战克商。

  这段记录里,你可以用两个读法来读,第一个读法,胶鬲是商纣王派出的,武王告诉他自己的军事机密,胶鬲回去复命,武王遇雨之后,因为仁厚之心,怕胶鬲因欺君被杀,于是加速行军。

  第二种就是胶鬲的”主“并不是商纣王,而是殷商贵族,这里胶鬲是殷商内应和西周的信使,串联消息,约定发动战争的时间,共同消灭纣王。

  你觉得哪个解释更接近”理性“?

  假如我们把胶鬲在周和周人暗通款曲的情节一起考虑上,这里是不是第二种解释更加合理?

  还有一个人,是商容:

  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

  ——《韩诗外传》

  商容也是商王朝高级贵族,他直接逃出殷都,自己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伐纣。

  05

  综上,在商王朝末年,武王伐纣之前,商王朝的贵族、臣子们早就跟西周穿一条裤子了。

  辛甲加入了周王朝成为高级智囊,胶鬲、微子启潜伏朝内随时反正,商容太行练兵准备支援,他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什么纣王,不过是案板上的肉而已嘛。

  

  你是纣王你慌不慌,反正我估计吓死了,满朝都是反贼,大臣皆可杀。

  然而杀并没有效果,你看,我都把王叔比干杀了,结果太师、少师直接反水逃到周去了,要怎么搞嘛。

  所谓伐纣,不过就是商王朝贵族们联络了外族打手除掉棘手的纣王而已,他们打算在除掉纣王之后马照跑、舞照跳、继续砍人牲玩。

  但是没想到的是,西周如此能打,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0 06: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