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性格决定你爱不爱吃零食,涉15万人研究揭示

京港台:2025-10-1 06:05| 来源:生命时报 | 我来说几句


性格决定你爱不爱吃零食,涉15万人研究揭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能常年保持清淡饮食,还有些人经常难以抵御垃圾食品的诱惑,这背后的真实原因,也许是“性格”在引导你吃什么。

  一项涉及15万人的新研究解释了该现象,原来不同的人格特质类型,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饮食偏好。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不同人格特质更倾向的饮食习惯,并总结一份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方法。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陈梦婷

  5种性格特征各有饮食偏好

  近日,发表在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揭示了人格特质与饮食模式的关联。

  

  

  该研究纳入15万余名参与者,以心理学中“大五人格模型”(5种人格轮廓)进行人格特质分类,结果显示:

  神经质水平较低,以及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宜人性特质与老年人健康饮食之间存在更强的正相关。

  1

  神经质特质

  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情绪敏感,对压力反应强烈,更容易出现情绪化进食,尤其是在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时,倾向于通过高糖高脂食物来寻求安慰。

  这类人往往饮食不规律,零食摄入量较高,新鲜蔬果吃得少。针对这一特质,建议做几点改善:

  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如尝试冥想、深呼吸或写日记,以识别情绪饥饿与生理饥饿的区别;

  创建健康零食区,将新鲜水果、酸奶等健康食品放在容易取到的位置;

  实施“暂停”原则,当渴望不健康食品时,先等10分钟,通常这种渴望会有所减弱。

  

  

  2

  外向性特质

  性格外向的人通常热情开朗,喜爱社交,这种特质对其饮食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这类人更愿意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往往摄入更多蔬果;另一方面,聚餐时可能导致高热量食物和酒精摄入量增加。

  建议外向者积极组织健康主题的聚餐,邀请朋友一起探索新的健康餐厅或参加烹饪工作坊;

  聚会前可以先吃一些健康小吃,以免过度进食,同时将部分社交活动转变为运动项目,如远足、骑行,来替代单纯的餐饮聚会。

  3

  开放性特质

  

  这类人通常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开放性较高的人不仅会摄入更多蔬果,还更愿意尝试新颖的健康食品,因此他们的饮食更具有多样性。

  建议这类人充分发挥探索精神,比如每周尝试一种新的健康食材,并学习不同的健康烹饪方法,将饮食创新融入生活中。

  4

  宜人性特质

  这类人表现为体贴、合作、富有同情心,更关注饮食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研究发现,在老年人群中,宜人性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关联尤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类人更愿意为家人准备健康餐食,并且关注用餐环境,减少肉类消费。

  宜人性特质的人可利用这一特质的优势,多选择当地应季新鲜食材,烹制更多花样翻新的健康美食。

  

  

  5

  尽责性特质

  

  尽责的人通常表现出自律、有条理和目标明确的特征,往往能保持规律的就餐时间,饮食计划性也更强,更能抵制不健康食品的诱惑。

  建议设定具体的饮食目标,如每天分别摄入不同颜色的蔬果;

  建立详细的饮食记录和奖励机制,将健康饮食视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健康饮食目标后,给予自己非食物奖励,以增强动力和持续性。

  需要强调的是,性格特质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并且每个人的性格是多元的,上述研究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饮食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改良饮食策略。

  饮食满足3点有助长寿

  2022年,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的研究综述对“长寿饮食”进行了定义,研究者之一、美国南加州(专题)大学长寿研究所主任瓦尔特·隆戈教授这样描述“长寿饮食”:大量的豆类、全谷物和蔬菜;一些鱼;少量红肉、加工肉以及白肉;少糖、少精制谷物;坚果和橄榄油的含量较高,以及一些黑巧克力。

  具体到食物营养,可分为3个模块:

  主食

  大部分是非精制碳水

  

  饮食中,约25%~35%的能量应来自脂肪,约10%~15%来自蛋白质,而45%~60%的热量应该来自非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即未经过加工的“完整”碳水化合物,包括全谷类、粗粮杂豆、薯类等食物,区别于精米、白面、面包、糕点等精制碳水化合物。

  平时做饭时可将全谷物、杂豆等混合白米熬粥或煮饭,减少吃白馒头、白米饭、面条等精制谷物的次数;未经精磨的薯类、根茎蔬菜也可作为高质量的非精制碳水,比如红薯、紫薯、南瓜等。

  

  

  蛋白质

  “素食+海鲜”模式

  

  长寿饮食模式推荐蛋白质摄入要少量但足够,且最好以植物性来源为主;也可选择以鱼和海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的“素食加海鲜”饮食模式。

  建议少吃或不吃加工红肉,每周吃2~3份鱼,约226~339克(2~3个手掌大小),适量蛋奶,多吃豆类等植物蛋白,每100克豆类及豆制品中蛋白质含量前5位是黑豆、黄豆、绿豆、红豆、北豆腐。

  脂肪

  增加植物性来源

  综述建议,膳食中应含25%~35%的脂肪,且大部分为植物性脂肪。建议家庭用油要控好量,每日不超过25~30克。

  日常烹调最好用植物油,如葵花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茶油、亚麻籽油等,各种油换着吃,利于维持脂肪酸摄入均衡。

  此外,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豆类、豆制品,有助调节血压血脂,还可帮女性减缓雌激素活性的降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吃15~25克大豆,相当于至少吃5个麻将块大小的北豆腐或者1拳头豆腐皮/丝。

  

  

  能防病的饮食原则:按“时”吃

  遵循一定时序规律进食,除了维护机体健康运行,还可以成为预防慢性病的防控手段。具体到日常的饮食方法,可简化为四个字——按“时”吃饭。

  

  夏宜酸,秋忌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蔡骏表示,春季由寒转暖,可多食时令蔬菜和水果;

  夏季炎热,人体体温上升,食欲降低,可多吃增进食欲的食物,同时多食青菜、西红柿、冬瓜、丝瓜、小米、绿豆等清热祛暑的食物,调味可多用酸和蒜;

  秋季转凉,食欲上升,是贴秋膘的好时机,可适当吃一些动物性食物,同时多吃各类蔬果,生津润燥,忌辛辣;

  冬季寒冷,需要增加热量,可适当以高汤厚味温补阳气,同时荤素搭配,防止溃疡。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定时,即保证早餐在9点前吃完,晚餐在19点前吃完,保证三餐间隔在4~6小时。定量,即每餐七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晚餐尤其要控制油脂和糖的摄入。

  先汤后菜,先素后荤

  

  一顿饭理想的进食顺序是,先喝清汤,然后吃蔬菜和豆制品,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粗细搭配。

  细嚼慢咽,控制时长

  

  日本(专题)岐阜大学咀嚼学会专家介绍,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经20次咀嚼,有利于唾液分泌,唾液能分解食物的糖分,这样大脑中枢神经能更早受到刺激,感知饱腹感,防止过量进食。早餐时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为20~30分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 06: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