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撒下19: 1-43>

[复制链接]

3278

主题

3298

帖子

5万

积分

贝壳光辉岁月

Rank: 6Rank: 6

积分
515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霞步思 发表于 2025-7-30 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撒下19: 1-43>





【撒下19: 1-43】【有人告诉约押说:‘王为押沙龙哭泣悲哀’……。】在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中记载了,大卫得知儿子押沙龙败亡后,心里极其伤恸,他当着众臣仆失声哀哭,还高呼押沙龙的名字,大声哭号;约押就去劝止大卫为押沙龍哀哭;之后民心转向前来迎接大卫返回京城;示每和洗巴也来迎接;米非波设当面洗清误会;巴西莱送王过约但河;犹大人与以色列人争先恐后。本章首先说到:【有人告诉约押说:‘王为押沙龙哭泣悲哀。’众民听说王为他儿子忧愁,他们得胜的欢乐却变成悲哀。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阵逃跑、惭愧的民一般。王蒙着脸,大声哭号说:‘我儿押沙龙啊!押沙龙,我儿,我儿啊!‘】“有人告诉约押说:‘王为押沙龙哭泣悲哀’”。约押率军返回玛哈念途中获悉大卫王为押沙龙之死哀哭不停。“众民听说王为他儿子忧愁,他们得胜的欢乐却变成悲哀”。全军欢庆得胜的气氛,由于王为他儿子的不停哀哭而变成伤悲。“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阵逃跑惭愧的民一般”。本当兴高采烈凯旋游行,却转变成好像打了败仗的军队一样。“王蒙着脸,大声哭号说:‘我儿押沙龙啊,押沙龙我儿,我儿啊’”。大卫毫不掩饰他的悲戚,几乎使全军的得胜变得没有意义。押沙龙已经成为神的仇敌,可是大卫只顾“为他儿子忧愁”,却不顾神的百姓和神的公义,也忘了君王的职责,以致“他们得胜的欢乐却变成悲哀”。

【约押进去见王,说:‘你今日使你一切仆人脸面惭愧了!他们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儿女妻妾的性命,你却爱那恨你的人,恨那爱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将帅、仆人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龙活着,我们都死亡,你就喜悦了。现在你当出去,安慰你仆人的心。我指着耶和华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无一人与你同在一处;这祸患就比你从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于是王起来,坐在城门口。众民听说王坐在城门口,就都到王面前。以色列人已经逃跑,各回各家去了。】“约押进去见王,说:‘你今日使你一切仆人脸面惭愧了!”“脸面惭愧”是指脸面羞惭。“他们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儿女妻妾的性命”,“他们”是指牺牲自己,为王争战的军人,然而这些人在大卫眼中竟不如押沙龙一人。“你却爱那恨你的人,恨那爱你的人”是指大卫不明敌友,不分皂白。“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将帅、仆人为念”,是指大卫不尊重为他效劳的将士。“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龙活着,我们都死亡,你就喜悦了”。就是根据大卫今日的表现,显示了他宁愿看见押沙龙活着,其余众人都死了。“现在你当出去,安慰你仆人的心”,“当出去”就是到众人面前去。“安慰”就是向众人说感谢战功的话;“仆人”指大卫的战士。“我指着耶和华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无一人与你同在一处”。“无一人与你同在”就是不再效忠于你。“这祸患就比你从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这是说大卫若不克制的悲痛会导致更大的灾难。“于是王起来,坐在城门口”,是指大卫公开露脸。“众民听说王坐在城门口,就都到王面前”。“众民”指大卫的百姓,包括战士在内。“以色列人已经逃跑,各回各家去了”。“以色列人”是指支持押沙龙叛乱的百姓。神没有任凭大卫继续沈溺在伤痛中,而是使用约押把大卫从伤痛中唤醒。

【以色列众支派的人纷纷议论说:‘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又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现在他躲避押沙龙逃走了。我们膏押沙龙治理我们,他已经阵亡。现在为什么不出一言请王回来呢?‘】“以色列众支派的人纷纷议论说”,就是对自己当前的立场有所讨论和争辩。“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又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仇敌的手”指雅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以东等周围外邦。“非利士人”特指从扫罗时代便一直侵害压制以色列人的敌人。“现在他躲避押沙龙逃走了”,“逃走”指逃到约但河东玛哈念。“我们膏押沙龙治理我们,他已经阵亡”。“膏押沙龙”指拥立押沙龙;“阵亡”指他的头发缠挂在橡树枝上,后被约押和他的亲兵杀死(18:9,14~15)。“现在为什么不出一言请王回来呢?‘”就是不可再犹豫和迟延,应当主动邀请王回到耶路撒冷。这些以色列人并没有反省自己参与叛乱的罪,却仍然以高姿态对“请王回来”的事情“纷纷议论”。因为他们没有在神面前认罪悔改,结果一旦有人振臂一呼,他们又参加了示巴的叛乱(20:1-2)。【大卫王差人去见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说:‘你们当向犹大长老说:’以色列众人已经有话请王回宫,你们为什么落在他们后头呢?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什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吗?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们便打发人去见王,说:’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大卫王差人去见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说:‘你们当向犹大长老说”,犹大支派迟迟未有行动请大卫回京,是因为在押沙龙叛变事件中曾参与领导而自觉有愧。因此大卫派祭司游说犹大长老们,应当率先表示效忠。“以色列众人已经有话请王回宫。你们为什么落在他们后头呢?”大卫出自犹大支派,本支派的人不可落后与其他支派。“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什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是强调血缘关系。“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吗?”“亚玛撒”是押沙龙所立的以色列军元帅,又是大卫的外甥。“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大卫早有意去掉约押元帅一职,大概是与他越权、违命将押沙龙杀死有关。“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如此”表示既往不究;“如同一人的心“就是一心一意拥戴大卫。“他们便打发人去见王,说:’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就是代表犹大支派正式提出邀请。

【王就回来,到了约旦河。犹大人来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请他过约旦河。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急忙与犹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卫王。跟从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悯人,还有扫罗家的仆人洗巴和他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他们都蹚过约旦河迎接王。】“王就回来,到了约但河”,大卫在犹大支派劝请下,动身来到约但河岸边。“犹大人来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请他过约但河”。“吉甲”位于约但河西岸,距离岸边不远(书4:19);“过约但河”是指从东岸过到西岸。“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急忙与犹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卫王”。当大卫一行人逃离耶路撒冷时,“示每”曾咒骂大卫,向他丢石头(16:5-7),现在见风转舵,十足是一个投机者;“急忙与犹大人”他本身属于便雅悯人,急切间依附犹大人,以讨好大卫。“跟从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悯人,还有扫罗家的仆人洗巴和他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他们都蹚过约但河迎接王”。示每以他的声望动员了“一千便雅悯人”。“扫罗家的仆人洗巴”,曾用诡计从大卫得到了属于米非波设的所有产业(16:4),他知道算账的时候一定会来到,所以全家都抢先来迎接大卫。“蹚过”指涉水而过。【有摆渡船过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过约旦河的时候,基拉的儿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对王说:‘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时候,仆人行悖逆的事,现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与仆人,不要记念,也不要放在心上。仆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约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来迎接我主我王。‘】“有摆渡船过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摆渡船过去”就是将王室的妇孺接过去。“王要过约但河的时候,基拉的儿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俯伏在王面前”就是向王请罪。“对王说:‘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时候,仆人行悖逆的事”,“行悖逆的事”就是他向王咒骂并投掷石头的事(16:5-7)。“现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与仆人;不要纪念,也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因此加罪与仆人”,就是不要视我为有罪的人。“不要纪念,也不要放在心上”就是请求赦免。“仆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约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来迎接我主我王’”。“明知自己有罪”表示认罪;“约瑟全家”指约瑟的后裔以法莲支派和玛拿西支派(书17:17),也代表北方十个支派(王上11:28),但却从来没有包括便雅悯支派。便雅悯支派的示每为了表功,特意把自己说成“约瑟全家”的代表,“首先下来迎接我主我王”,但其他十个支派却根本不承认。

【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说:‘示每既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不应当治死他吗?’大卫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使你们今日与我反对呢?今日在以色列中岂可治死人呢?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吗?’于是王对示每说:‘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说:‘示每既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不应当治死他吗?’”治死他”因示每不仅冒犯被神膏立的国君,而且亵渎神,故当处死他。“大卫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使你们今日与我反对呢?”我与你们有何关涉”,意思是你们不可干涉我的事。“与我反对”是指越权擅作主张。“今日在以色列中岂可治死人呢?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吗?’”“今日”指复辟之日,理当大行恩赦,不可杀人。“于是王对示每说:‘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实际上大卫的内心并没有完全赦免他,仅碍于当时的场合不适合处死人,要等到适当的时候再予处置,故不应当“向他起誓”,使自己受到誓言的捆绑。

【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也下去迎接王。他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他来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时候,王问他说:‘米非波设,你为什么没有与我同去呢?’他回答说:‘我主我王,仆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备驴骑上,与王同去,无奈我的仆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谗毁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吧!因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为死人,王却使仆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饭,我现在向王还能辨理诉冤吗?’王对他说:‘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说,你与洗巴均分地土。’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也下去迎接王”,“米非波设”是约拿单唯一尚活着的儿子,蒙大卫王厚待(9:7)。“他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王去的日子”是指大卫逃难期间;“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这是以行动来表现与大卫王同受苦难。“他来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时候,王问他说:‘米非波设,你为什么没有与我同去呢?’”“来到耶路撒冷”指米非波设从他的住处来到耶路撒冷朝见大卫王;“他回答说:‘我主我王,仆人是瘸腿的”。“仆人是瘸腿的”表示行动不方便。“那日我想要备驴骑上与王同去,无奈我的仆人欺哄了我”。“欺哄了我”,洗巴不仅欺哄了主人,也欺哄了王。“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谗毁我”,“谗毁我”指诬告米非波设想要趁机得回国权(16:3)。“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吧!”“如同神的使者”,是指他绝对不歪曲事实,按照正义和真理行事。“看怎样好,就怎样行”,就是听凭王的意旨发落。“因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为死人”,“我祖”指扫罗;“算为死人”按照惯例,新王会杀掉前朝的王室子孙,以防叛逆。“王却使仆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饭,我现在向王还能辨理诉冤吗?‘”“王的席上同人吃饭”这是逾格的恩典;“辨理诉冤”就是据理力争。“王对他说:’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大卫错误既已造成,不想去查个水落石出,以免影响自己断案的声誉。“我说,你与洗巴均分地土”,就是将事情真相搁置一旁,各负一半责任。“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米非波设心里所想望的,是大卫王的平安无事,而不是任何田产。

【基列人巴西莱从罗基琳下来,要送王过约旦河,就与王一同过了约旦河。巴西莱年纪老迈,已经八十岁了。王住在玛哈念的时候,他就拿食物来供给王;他原是大富户。王对巴西莱说:‘你与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里养你的老。’巴西莱对王说:‘我在世的年日还能有多少,使我与王同上耶路撒冷呢?仆人现在八十岁了,还能尝出饮食的滋味、辨别美恶吗?还能听男女歌唱的声音吗?仆人何必累赘我主我王呢?仆人只要送王过约旦河,王何必赐我这样的恩典呢?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这里有王的仆人金罕,让他同我主我王过去,可以随意待他。’王说:‘金罕可以与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愿待他。你向我求什么,我都必为你成就。’于是众民过约旦河,王也过去。王与巴西莱亲嘴,为他祝福,巴西莱就回本地去了。】“基列人巴西莱从罗基琳下来,要送王过约但河,就与王一同过了约但河”。“巴西莱”是基列地的大富户,曾接济大卫一行人食宿用品(18:27-29)。“巴西莱年纪老迈,已经八十岁了”,“年纪老迈”当时的平均寿命不高,大卫自己只活到七十岁(5:4)。“王住在玛哈念的时候,他就拿食物来供给王,他原是大富户。王对巴西莱说:‘你与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里养你的老’”。“养你的老”,就是供养你到老。“巴西莱对王说:‘我在世的年日还能有多少,使我与王同上耶路撒冷呢?”巴西莱自觉余生的年日不多,不可能与王同上耶路撒冷。“仆人现在八十岁了,还能尝出饮食的滋味,辨别美恶吗?还能听男女歌唱的声音吗?仆人何必累赘我主我王呢?”这是说他如此高龄,无法享受人生,反倒成为王的累赘。“仆人只要送王过约但河,王何必赐我这样的恩典呢?”“王何必赐我”这是对王的好意敬谢。“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就是求叶落归根,与父母葬在一起。“这里有王的仆人金罕,让他同我主我王过去,可以随意待他’”。“王的仆人金罕”巴西莱可能举荐自己的儿子(王上2:7);“可以随意待他”,就是可以随心所愿的对待他。“王说:‘金罕可以与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愿待他”。就是必会善待他。“你向我求什么,我都必为你成就‘”。是指他若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说。“于是众民过约但河,王也过去。王与巴西莱亲嘴,为他祝福。巴西莱就回本地去了”。“众民”是指王的跟从者;巴西莱与王一同过了河,就在西岸亲嘴道别。

【王过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过去。犹大众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过去。以色列众人来见王,对他说:‘我们弟兄犹大人为什么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并跟随王的人过约旦河?’犹大众人回答以色列人说:‘因为王与我们是亲属,你们为何因这事发怒呢?我们吃了王的什么呢?王赏赐了我们什么呢?’以色列人回答犹大人说:『按支派,我们与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卫身上,我们也比你们更有情分。你们为何藐视我们,请王回来不先与我们商量呢?』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王过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过去”。“吉甲”位于约但河西岸,距离岸边不远(书4:19);“金罕”是巴西莱的儿子。“犹大众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过去”。“以色列民的一半”,是指以色列十支派的一部分人。“以色列众人来见王,对他说:‘我们弟兄犹大人为什么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并跟随王的人过约但河?’”“暗暗送王”是指不公开地、秘密地送王。“犹大众人回答以色列人说:‘因为王与我们是亲属”,“亲属”在此是指同一支派的人。“你们为何因这事发怒呢?我们吃了王的什么呢?王赏赐了我们什么呢?’”意思是王对犹大支派的人并没有特别优待。“以色列人回答犹大人说:‘按支派我们与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卫身上,我们也比你们更有情分”。“十分的情分”是指以色列人占了十个支派。“你们为何藐视我们,请王回来,不先与我们商量呢?’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不先与我们商量呢?”就是不先向我们提议呢?“话更硬”就是犹大人回答的话,比以色列人更尖刻、更凶。以色列其他支派早已商议迎接大卫回宫,比犹大支派还要热心,现在看到被犹大支派抢了先,热心就变成了愤怒。神膏立大卫是做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王,而不只是犹大的王。但大卫只顾游说犹大支派带头来迎接自己,却忽略了提醒他们注意言行,免得破坏十二支派的合一。而此时“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结果惹动了其他各支派,导致了示巴的叛乱。甚愿我们今天都要凡事以神的事为念,我们不要去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求神的荣耀。我们也要求神把柔和的言语放在我们的口里,使我们与弟兄姐妹和睦相处,不挑起无谓的争端!阿们!

「创25: 1-34」“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在创世纪第二十五章中记载了,亚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还有以撒的后代。这里说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别处圣经称她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与撒拉相题并论。“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基土拉的后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们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3 05: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