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77上的罗·罗发动机

作者:飞鸣镝  于 2014-3-22 08: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摄影街拍|已有21评论

关键词:劳斯莱斯

罗尔斯·罗伊斯股份有限公司Rolls-Royce Group plc,LSE:RR.,即劳斯莱斯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涡轮产品生产的英国公司。在飞机发动机市场,其占有率仅次于GE。最近又涉足船用推进和能量系统,在民用和军用领域提供广泛的发动机产品和服务。是世界第23大国防承包商。

1971年在研究RB211飞机引擎所花的巨资,使得罗尔斯·罗伊斯有限公司破产,被英国政府国有化使得公司能够生存下来。
然而,就是RB211这款三转子涡轮发动机,使得罗尔斯·罗伊斯能够在航空器发动机领域,从一个小玩家猛然变成世界级竞争者。

1884年,亨利·罗伊斯开始经营电子类与机械类生意。1904年,制造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Royce。同年5月4日,他与查尔斯·罗尔斯达成一个协议:由罗伊斯负责生产汽车,而罗尔斯则负责销售。合同中还有一个条款规定新车名为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

1905年公司第一款航空发动机鹰式Eagle推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约一半的盟军飞机使用的是罗尔斯·罗伊斯的航空发动机。

在20年代后期,航空发动机成为了罗尔斯·罗伊斯最重要的业务。亨利·罗伊斯在1933年去世,而他的遗作——梅林Merlin发动机在1935年问世。这是一款由超马林Supermarine S.6B型水上飞机上的罗尔斯·罗伊斯R型引擎改进而来的发动机,曾创造了每小时400英里速度记录。传奇般的梅林发动机被作为一个英国的符号,驱动了许多二战时的飞机:单发的飓风战斗机、喷火战斗机,双发的蚊式轰炸机,四发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也为最优秀的战斗机P-51野马提供动力,当时在罗尔斯·罗伊斯的授权下由帕卡德公司生产。二战时超过16万梅林发动机被制造出来,这被认为是反法西斯同盟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后,罗尔斯·罗伊斯在设计制造燃气涡轮发动机上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达特Rolls-Royce Dart和苔茵Rolls-Royce Tyne两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大缩短了各大洲之间的旅行时间。达特发动机被用在Argosy、Avro 748、福克F27、Herald、维克斯子爵上,动力更强劲的苔茵发动机则驱动Atlantic、Transall和Vanguard。许多型号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中。

这一时期的喷气发动机当中,斯贝发动机驱动了三叉戟、湾流2和福克F28。军用版的斯贝为英国皇家空军的海盗攻击机、F-4幽灵II战斗机和猎迷预警提供动力。斯贝系列还授权由美国艾利逊发动机公司制造,即TF41,安装在A-7海盗二式攻击机上。在20世纪下半叶,罗尔斯·罗伊斯的其他类型的军用发动机,如Avon和Viper,为这一时期许多英国军用飞机提供动力。在这一时期还有康维发动机,一款低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Turbofan.

被选作L-1011的唯一发动机提供商后,罗尔斯·罗伊斯花大气力研究RB211发动机,不过它的研究面临许多重大技术问题。1971年2月4日,罗尔斯·罗伊斯到了要被政府接管的境地。为了拯救公司,爱德华·希斯政府将它国有化。在1973年,将劳斯莱斯汽车业务拆分出去,卖给了维克斯公司。这场变故所导致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新的会计法规禁止将研发支出列为企业资产。因为这种做法导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夸大了其资产掩盖了财政困难,直到不得不寻求帮助的时候已经晚了。1987年,在撒切尔夫人政府时期,罗尔斯·罗伊斯被重新私有化。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策的原因,使得发动机制造商可以为更多的民用飞机制造商提供发动机。这一时期中,罗尔斯·罗伊斯为17种飞机(及其衍生型)提供发动机,超过竞争对手GE的14种,以及普惠公司的10种。

在军用方面,罗尔斯·罗伊斯继续与其他欧洲制造商合作。为旋风式战斗机提供RB199发动机,并会同其他发动机厂商为台风战斗机提供了EJ2000发动机。两台改装RB199也为台风的前身,EAP技术验证机提供动力。罗尔斯·罗伊斯将其成熟的STOVL(短距垂直起降)技术——LiftSystem应用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联合攻击战斗机F-35闪电II战斗机上,并计划投入量产。

在2011年的阿瓦隆航展上,罗尔斯·罗伊斯遇到使用瑞达900的A380发生发动机故障;一架澳洲航空的航班在2011年2月24日发生空中推力减小的事故。罗尔斯·罗伊斯表示,他们有一个350名工程师的团队专门调查在2010年11月,澳航QF32航班发动机半空爆炸的原因。
 
最近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披露了下一代发动机设计蓝图的相关细节,这些设计有可能于十年内推出,将采用变革发动机性能的技术创新。
罗尔斯·罗伊斯的遄达XWB是目前高效的现役发动机,其持续服役时间将达数十年。作为持续创新的一部分,罗尔斯·罗伊斯正力求通过两种新一代发动机的设计蓝图让遄达XWB系列发动机更上一层楼:
       第一种为“Advance”设计,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较第一代遄达发动机降低至少20%,预计有可能于2020年前推出。
       第二种为“UltraFanTM”设计,是一种带有可变螺距风扇系统的变速设计,所采用的技术有可能于2025年投入应用,油耗和排放比第一代遄达发动机降低至少25%。
英国的百年老牌,还在焕发青春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1 回复 8288 2014-3-22 09:41
谢谢分享
1 回复 ChinaGate 2014-3-22 09:45
喜欢这样的帖。
0 回复 前兆 2014-3-22 14:46
知识真渊博呀!
1 回复 飞鸣镝 2014-3-22 17:01
前兆: 知识真渊博呀!
网上资料浩瀚 手头正好有图 现买现卖抢分
0 回复 飞鸣镝 2014-3-22 17:02
ChinaGate: 喜欢这样的帖。
谢谢光临!
1 回复 飞鸣镝 2014-3-22 17:03
8288: 谢谢分享
多谢支持!
1 回复 前兆 2014-3-22 18:15
飞鸣镝: 网上资料浩瀚 手头正好有图 现买现卖抢分
      
0 回复 巍不足道 2014-3-22 22:18
发动机一向是中国的弱项,这个要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做保证。大概发动机最难"山寨"了。
1 回复 mgoo 2014-3-22 22:49
70年代中国引进的罗尔斯·罗伊斯贝斯发动机,是中国发动机山寨的开启
0 回复 飞鸣镝 2014-3-23 07:40
巍不足道: 发动机一向是中国的弱项,这个要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做保证。大概发动机最难"山寨"了。
正是这样。其他山寨产品有问题,可以慢慢修。航空发动机有问题时,飞机掉下来。
1 回复 飞鸣镝 2014-3-23 07:41
mgoo: 70年代中国引进的罗尔斯·罗伊斯贝斯发动机,是中国发动机山寨的开启
慢慢来,不能急
0 回复 mgoo 2014-3-23 07:54
飞鸣镝: 慢慢来,不能急
???
0 回复 飞鸣镝 2014-3-23 09:21
mgoo: ???
急的时候有差错,飞机掉下要死人
0 回复 mgoo 2014-3-23 11:34
飞鸣镝: 急的时候有差错,飞机掉下要死人
请楼主回顾下70年代中国引进的罗尔斯·罗伊斯贝斯发动机
0 回复 飞鸣镝 2014-3-23 15:01
mgoo: 请楼主回顾下70年代中国引进的罗尔斯·罗伊斯贝斯发动机
1975年12月13日,中英签订了中国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合同,合同金额5亿英镑。斯贝发动机,中国型号定名涡扇9,定点西安发动机厂试制生产。经过近30年奋斗。涡扇9发动机终于实现了国产化。在2003年7月17日,国产化涡扇9终于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涡扇9发动机的制造成功,使中国有了一台60年代末水平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当年从英国引进军用发动机,虽属不易,但终究未取得原始设计的计算资料。按合约,英国向中方转让生产斯贝的许可权和技术资料,提供全部的装配和零件图纸,工艺规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说明书与工装图纸,整机的技术资料即达42万份,工艺装备图纸3万项。并派遣专家提供技术援助。但这一切,不包括英方发展该发动机过程中的设计经验,英方也不派遣任何一位发动机的设计专家到中国接受咨询。英方称之。可以卖产品,可以卖技术,就是不卖“脑袋”,原创设计之重要,可见一斑。而此原则,不会随中欧交往逐年密切而改变。斯贝国产化进展缓慢,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借鉴,创新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还是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很可能与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关。
1 回复 mgoo 2014-3-24 04:18
飞鸣镝: 1975年12月13日,中英签订了中国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合同,合同金额5亿英镑。斯贝发动机,中国型号定名涡扇9,定点西安发动机厂试制生产。经过近30年奋斗。涡
要在高温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下功夫,中国发动机寿命只有人家的1/10不到
0 回复 飞鸣镝 2014-3-24 14:46
中国来的电动工具是日本的1/3价钱,但保修条例规定只能用于DIY,不适合专业应用。这是偷工减料抢市场的所为。
1 回复 飞鸣镝 2014-3-26 09:39
前兆:                    
1975年12月13日,中英签订了中国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合同,合同金额5亿英镑。斯贝引进之前,按规划由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负责仿制,不料,反对引进最力的正是该厂员工。因为该厂当时正自行研制涡扇6型发动机。他们担心引进斯贝将冲击原有工作,于是到处陈情喊冤。航空主管部门在压力之下,被迫改派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承接任务,造成沈飞和西飞两公司各司其事,技术难以消化,最后谁也没搞成像样的发动机。
  斯贝引进之后,配装的飞机又长期争论不休、举棋不定、延误了时机,致使当时属于先进的发动机空白了少年头,不再是第一流水平。而且按合同购入的40多台发动机,长期停放在仓库里,不只白白积压了大量资金。还耗资维护;国家花费10多亿元引进的设备、形成的技术力量,也因斯贝长期“嫁不出去”而未充分发挥作用。
0 回复 前兆 2014-3-26 12:59
浪费呀浪费!
1 回复 飞鸣镝 2014-3-26 13:50
前兆: 浪费呀浪费!
反对引进最力的正是该厂员工。因为该厂当时正自行研制涡扇6型发动机。他们担心引进斯贝将冲击原有工作,于是到处陈情喊冤。与地震局的研究员一样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 16: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