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邓小平告诫他的听众(在场的党内高官):“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说一半,不能全说。全说出去,就坏事了。就没人听了,就没人信了。例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对外只能讲一半,而且,不能政论。一争论底子就露出来了”。
其言下之意主要就是:为了不露其复辟资本主义的“底子”,必须对人民采取欺骗的手法。只做不说,或只做半说,才能打倒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为此,他反人民的立场,是非常坚定而鲜明的。这就表面,他从来不是什么“人民的儿子”。而是,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
二,举例说明自己骗术的高明,道:“我们说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多数人就会理解为,所有其他人都会跟着富起来。这样,就制造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有奔头的境地。(这就是邓右那典型的故意人为偷换概念式欺骗——编者)。等到他们弄清楚、搞明白,不可能大家都富成那个样子的时候,我们培养的一小部分人,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在全部人支持的环境下,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富起来的任务。他们一旦有了社会基础,有了经济基础,有了自己的政治组织力量,再要改变已经不容易了”。
而这,对于那些仍误认为邓小平的政策好,可以“致富”梦的人们来说,是副很好的清醒剂。也就是说:邓小平早就知道,允许少数人“先富”,与“共同富裕”是不可兼得的。有了少数人的“先富”,就只有大多数人的更穷。但是,为了在中国培植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把生米煮成熟饭,就必须在政策和权术上玩弄权术和手段。实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阴谋。可谓处心积虑,用心良苦。他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如何欺骗广大人民群众,让新生的资产阶级成长的上面。不愧是地地道道的复辟资本主义的“总设计师”,地主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
三,公开向党内高层交待了“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底子”为:“必须学习西方和日本的发展方式。遵循他们的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补资本主义的课,走一段资本主义道路”。
四,为了复辟资本主义,邓小平提出了以下政策和措施:
1)向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让利”,让他们“能赚到钱”;砍掉毛泽东时代的“劳保福利、公费医疗”等。以弥补“让利”带来的国家税收的减少。即,搜刮民财去培植新生的内外资产阶级分子。
2)按照“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把落后的国企“尽快处理掉”。即,按美国的要求,将国企私有化,为先富者创造暴富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把改革开放的主导权,交给美国的,正是邓小平的既定方针。邓小平早就主动投靠美帝。600吨黄金,就是作为投名状,运往美国的。他早就成为了美国“和平演变”中国的总代理人。人们还能对邓小平们,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3)“突破原有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而建立市场经济。即,创造有利于新生资产阶级生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环境。
4)“对先富起来的人,我们要研究他们的需求,研究他们的思想,保护他们的利益”。即,要将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变为:为大资本家服务。不仅要研究他们的需求,保护他们的利益,还要改变无产阶级的政策和法律。现在人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改革开放导致了举世无双的两极分化;为什么“依法治国”竟成了“依法治民”,概源于邓小平。也是邓小平所要的结果。
5)“要关心他们政治上的成长壮大;及时发挥他们对国家发展的作用;给予他们更多的管理国家的机会;国家领导人的选拔,也要考虑从他们那里挑选。他们将是我们最可靠的接班人”。故而,为什么大批资本家入党、进党政机关、进人大、进政协?这都是邓小平的精心安排。垄断大资本家,正在被培养成为邓小平们“最可靠的接班人”。共产党正在蜕变为私产党;无产阶级专政,正在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一切,正是邓小平“和平演变”中国所期望的结果。
6)“对先富起来的人,不要干预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属于个人的私事”;“需要我们适当地在超高标准消费方面,也要做些投资规划,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言下之意:邓小平不仅要培植一个富可敌国的资产阶级阶层,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国家政权,还要为他们的腐化享乐,提供方便。并不准干预他们的生活和安宁。
听了他的这些话,说邓小平是资产阶级的虔诚走狗,和忠实的代理人,是绝没有冤枉他的。
7)在宣传上,要“严格区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两个不通层面的引导。因为,这两句话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要严格避免导向,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解为国家只为少数人服务。在社会上造成,这句话是贫富差距根源的认识”。
由此可见:邓小平是爱憎分明的。对“先富者”和“人民”之间,是区别对待的。实际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幌子。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是实质。但,在宣传上,还得不让人民察觉。要善于忽悠人民。
从上可以看出,邓小平是铁了心地要复辟“中国特色”官僚买办殖民资本主义。为了达到复辟的目的,在政策、策略方面,是挖空心思,用尽心机,想得非常全面周到。“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基本上,就是按邓小平的思路走的。
以上是邓小平《内部言谈录》的主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