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用CT确诊新冠标准刻不容缓

京港台:2020-2-4 09:18| 来源:肿瘤情报局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用CT确诊新冠标准刻不容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持续恶化,新增病例继续增高(仅2月2号就确诊近3千例,疑似病例5千多例)。同时,湖北以外的城市将在一至两周内,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提高病毒检测率,尽早发现,尽早隔离,尽早治疗,是防止进一步扩散的关键一步。然而,由于该病毒是新型病毒,检测试剂数量不够,尤其是武汉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武汉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武汉目前检测试剂数量不够,因此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检测。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在武汉还做不到,希望全国支持武汉。”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医生、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曾燕,先后通过各种管道,呼吁在原来的检测试剂的基础上,调整目前的诊断疗程,加用低剂量胸部CT 做为初筛的办法。同时,我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对部分前线医生进行诊断方面的救助。

  因应十万火急的救灾危情,我分析了有关材料,特提出尽快建立CT做为新型肺炎的确诊标准,提高新冠病毒检测率, 刻不容缓。

  

  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新冠肺炎病人的确诊

  任何一种诊断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用2019-nCoV病毒特异RT-PCR 方法尽管可以确诊,但是有以下局限:

  

  1. 当病毒载量不高时,其检出率比较低。因而出现假阴性。

  2. 只能做阳性诊断,但不能对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发展过程做出评判(但CT 影像学可以);

  3. 试剂短缺,加上各大公司新产品的质量有待研究和提高。

  4. 采样后需要1天或者更长时间得到结果。

  由于检测试剂短缺,同时还有一定的假阴性,面对已经和及将到来的感染高峰,在应用2019-nCoV 特异的检测试剂做为确诊的原则下,增加胸部CT做为筛查的诊断手段迫在眉睫。

  如果病人的呼吸道症状和CT影像符合冠状病毒肺炎(参考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提供的影像诊断标准),在没有检测试剂确诊的情况下,也应当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在有阳性接触史和旅行史的情况下,可以做出2019-nCoV 肺炎的临床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微杜渐,是传染病防治当中的重要原则。

  为什么建议以CT做为新冠肺炎诊断的标准

  1. 漏诊2019-nCOV对该病的防治和根除极为不利。

  2. 根据现有临床资料(Lancet Jan 2020; NEJM Jan. 2020; Lancet Feb. 2020), 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表现有相对典型的发热及下呼吸道症状,和CT 早期多发性磨玻璃病变和后期肺实变(详细请见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建议和和标准。他们在一线,最有发言权)。

  3. 尽管其他的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的CT 影像与新型冠状病毒有重叠,但是治疗方法类似,尽早隔离治疗也是首选。

  如果怀疑并发细菌感染,在之后的治疗中可以增加相应的抗生素。

  CT 检测的优势是立竿见影,马上可以做出判断。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可以有个直观的影像资料。其局限性是:

  1. 与其它肺部感染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2. 早期感染可能沒有明显的肺部影像改变。

  3. 影像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然而,世上没有任何诊断手段是完美无缺的。

  时不我待,时间就是生命。恳请有关部门,尽早制定CT 在检测新冠肺炎病人诊断原则与标准,同时向全国医院范围推出诊断指南。

  在这个紧急时刻,把CT 影像学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做为临床诊断2019-nCoV 的选项之一。同时,进一步优化各种诊疗技术,在短时间内,攻克难关。建立这一诊断原则,也有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做为应对参考。

  附CT 诊断要点

  (详见武汉大学协和医院放射科建议)

  1.早期病变为局部斑片状亚段分布为主

  2. 进展期多个累及多个肺叶,并出现部分实变

  3. 重症期双肺弥散性实变”白肺” 。

  鉴别诊断包括其他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

  附协和医院放射科的诊断标准图:

  

  

  

  

  

  

  作者简介:张玉蛟:MD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肿瘤临床放疗主任,立体放射外科中心主任,美国放射科学院肺癌专家组主席2018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美国NCCN 胸部肿瘤诊疗指南制定委员会委员,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会学报高级副主编,国际质子重离子治疗协会(PTCOG)胸部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2017-2018年度全美最佳医生。

相关专题:美国,院士,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5 14: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