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山村神仙爱情:丈夫5年间背2万多块石头为妻子造桥

京港台:2021-5-30 11:05| 来源:上观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山村神仙爱情:丈夫5年间背2万多块石头为妻子造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岁月无声,石桥静静地立在那里,诉说着村野里一段平凡却动人的故事。

  

  乍看之下,这是乡间一座再普通不过的石拱桥了——24米长、4米宽、6米高,连接着村里的二三十户人家和河对岸的农田。不过,走进细看就会发现这座桥的特别之处——整座桥全部用石块垒起,只在极少的部分用了水泥。这是一座纯手工打造的石桥,如果你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就会明白它的不同寻常——

  十多年前,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了丝坡村村民赵振书花了5年时间、背了2万多块石头,仅靠铁锤和钢钎,为妻子修筑了这座石桥。今年“520”前夕,这座“夫妻桥”的照片被人发上了微博,并迅速登上了热搜,引得网友们纷纷赞叹:“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慕这样朴实无华的爱情”“河北村民为妻造桥,书写神仙爱情”……

  [妻子过河摔跤,丈夫心疼修桥]

  60岁的赵振书和62岁的晏爱维在了丝坡村做了一辈子农民,两人从没想过自己会红,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年轻人羡慕的对象。

  当年,赵振书还在部队当兵,和从小相识的同村姑娘晏爱维走到了一起。赵振书3岁就没了父亲,十几岁时母亲改嫁,家里一穷二白。对于赵家的条件,晏爱维没有嫌弃,她觉得赵振书踏实、勤劳、心善,这就足够了。婚后,日子虽然过得拮据,可两人相互扶持,晏爱维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赵振书、晏爱维夫妇年轻时的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女儿4岁时,赵家搬到了现在的住所,院子门前就是一条20多米宽的河沟。在了丝坡村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农田都在这条河沟对面的山坡上。赵振书夫妇和其他二三十户村民下地干活时,只能绕行一里多路,或者蹚水过河。

  那是2001年秋收的一天,两人挑了一筐玉米从地里回家。晏爱维走在前面,踩石头过河时,一个趔趄,摔倒在河里。赵振书赶忙扶起妻子,一边心疼地问她有没有受伤,一边去捡散落的玉米。

  “以后有条件了,我给你修座桥吧?”快要到家时,赵振书问了一句。走在前面的晏爱维当时只以为丈夫在哄自己开心,完全没有当真。她不知道,赵振书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对妻子的承诺。

  又过了两年,2003年“非典”,一直在城里打工的赵振书回了老家,终于有时间着手修桥。

  “开始那几天,他总是早出晚归,用两轮小车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石头,拉回来了还要加工,也不说自己要做什么。后来,他才告诉我,他要修桥。”晏爱维回忆。

  [修筑石桥,锤子都用小了一半]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修桥经验的农民来说,每一步都不容易。最难的就是备料,光是这一步,就花了整整一年。

  赵振书要到山里找到合适的石料,再用铁锤和钢钎把十几吨重的山石破开,用小车运回,把它们打磨成筑桥需要的形状。一个人干不了这活儿,晏爱维就去帮忙。丈夫稳住小车,晏爱维把石头搬到车上;丈夫在前面拉车,晏爱维扶住石头,不让小车偏倒。一天一天、一车一车,工程先期需要的石料终于备齐了。

  接下来,桥要怎么造呢?首先,赵振书花了十多天清挖河道,把河沟两岸的两块石基打平。然后,他在石基上垒出了两座桥墩,在桥墩中间搭建拱形木架,再往木架中砌筑石头。最后往大的石缝中间加塞形状契合的石片或石块。等所有石头受力固定后,再撤掉木架,石桥才算完工。

  寒来暑往,赵振书的修桥工程从未间断,一干就是整整五年。除了农忙时节和雨雪天,赵振书几乎每天都在修桥。过年时,他会在除夕和正月初一与家人团圆,包顿饺子,初二就又背上工具出门修桥。有一阵,赵振书说自己白天在修桥,夜里做梦还在修桥……

  

  赵振书花了5年时间、背了2万多块石头,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的辅助下,仅靠铁锤和钢钎,为妻子修筑了这座石桥。

  2008年秋后,老赵家门前的石桥竣工了。

  为了修筑这座桥,5年来,夫妻二人总共拉了2万多块石头,2米长的六棱钢用了6根,赵振书从亲戚家借来的锤子,归还时已经小了一半。

  晏爱维还记得,大桥修好那一天,月亮又大又圆,月光之下,石桥、小院、河沟、远山……都披上了一层银辉。已经高兴了一整天的夫妻俩,到了夜里还是兴奋得睡不着,两人一合计,起床又出了门儿。

  那天夜里,赵振书从桥这头走到那头,又从桥那头走到这头,来来回回走了好多趟。晏爱维站在桥头,默默看着丈夫,眼里含着笑。她隐约听见丈夫在说些什么,又听不真切,问他:“你嘟嘟囔囔什么呢?有话你大声说。”

  “他们都说我修不成。你看,我不是窝囊废,我成功了!”赵振书喊出这句话。晏爱维说,她一辈子都会记得。

  [石桥成了网红打卡地]

  石桥修好后,赵家人再也不用绕远路或者蹚河沟了。交通方便了,生活也越过越顺心。后来几年,他们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娶了媳妇,家里添了孙子、孙女和外孙……赵家人在这桥上迎来了好日子。

  住在附近的二三十户人家也都从中受了益。石桥刚修好时,消息传到县里,政府专门派人来为石桥做了测量和评估,又加装了护栏。村里也决定,把赵家院子旁边的胡同定名为“石桥胡同”。这些年,乡亲们拉粮食、运家具,村里修工程时运砖石、高压电杆,都要通过自家门前的这座桥,夫妻俩看着发自内心地高兴。

  

  石桥连接着赵家的大门,桥修好后,村里将赵家院子旁边的胡同定名为“石桥胡同”。

  

  石桥修好后,当地政府专门派人来为石桥做了测量和评估,又加装了护栏。

  几年前,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路过了丝坡村采访,听说了赵振书夫妇修桥的故事,就将这件事报道了出去,赵振书和晏爱维一下子出了名。有人给这座桥起名叫“夫妻桥”,也有人叫它“了丝坡爱情桥”。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多的网友为“丈夫花5年时间、背2万余块石头为妻筑桥”的故事感动,更有人专程来了丝坡村打卡,只为走一走这座见证“神仙爱情”的石桥。

  如今,年过花甲的赵振书依然在石家庄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一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说,每次进出家门路过石桥,有种说不出的心安。晏爱维则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带孙子,日子过得并不清闲。但她说,就算自己和丈夫不能每天见面,但看着桥,就想起了丈夫对自己的好,“这辈子,值了。”

  岁月无声,石桥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诉说着村野里一段平凡却动人的故事。

  

  赵振书夫妇和孙辈合影。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6: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