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累计投资过万亿,依然逢雨必涝

京港台:2021-8-2 00:46| 来源:阜成门六号院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累计投资过万亿,依然逢雨必涝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

  郑州一场暴雨,让全国都知道了“海绵城市”这个概念。郑州市在2018年—2020年间,共投资534亿打造“海绵城市”,试点规划区平均每平方公里造价达2.85亿元,是高铁每公里建造成本的2倍以上,然而效果却引起巨大争议。

  其实不单单是郑州,最近几年海绵城市,就像“智慧城市”一样,成为全国城市建设的普遍潮流(或噱头)。据住建部统计,目前至少有40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并且几乎无一不是动辄砸进几十亿、几百亿的投资。

  省会城市方面。武汉、南宁、西安、济南、贵阳都公布了海绵城市规划,第一期建设期限一般在三年左右,多数在2017年完工,投资额在111亿—214亿不等。由于海绵城市是个持续工程,每个城市长期规划一般到2030年,因此,多数省会城市已投入资金应该超过200亿元。

  长沙虽然没有公布相关数据,但是比较边缘的望城区海绵建设投资80亿,雨花区一个海绵公园投资就14.56亿,可见整个城市投资也得数百亿。杭州市也没有公布整体投资,但仅钱塘新区投资就75亿,全市投资也应该达到数百亿。

  

  地级市方面,多数城市海绵工程投资额都在50亿以上,比如厦门72亿、镇江88亿、马鞍山79.5亿;也有的城市规模不大,反而投资超百亿,比如珠海133亿、衢州125亿。

  最夸张的是湖北孝感,今年提出了总投资282.4亿元的海绵城市计划,这是地级市中最造价最高的海绵城市投资计划,整个建设期3年,也就是每年要支出94亿之多,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135亿的城市,不禁让人疑问去哪里找钱完成这种天价工程。

  就连西部干旱或半干旱城市,也跟风造海绵城。宁夏固原投资50亿;甘肃庆阳曾经7个县中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投资达65亿;西宁投资近55亿;年降水量只有80毫米,极其干旱的格尔木,也花费5亿多,建造了2.14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区域。

  “海绵城市”这股风也烧到城区面积较小、没有太强内涝压力的县城或县级市,河北迁安投资24.56亿元,四川西充投资78.8亿。

  现在几乎可以说,到了全城万城皆“海绵”,一切皆“海绵”的地步了,哪个城市不搞“海绵工程”,那简直是out了!

  

  2.

  那么,全国上下为这个“海绵城市”工程,总共花了多少钱呢?

  我们先看海绵城市的每平方公里单价。根据上述城市海绵项目预算情况,每平方公里造价在1.8亿元至9亿元不等;住建部第一批试点区域450多平方公里,造价为865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约1.9亿元。即便我们采用1.8亿元每平方公里的保守标准,这也是非常昂贵的市政建设工程,几乎可以说是用钱堆出来的。

  再看“海绵城市”的建设面积。根据全国最权威的测量统计机构——自然资源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监测成果,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区总面积为35637平方公里。考虑到近些年城市化仍在持续进行,目前全国城区至少已达到4万平方公里。

  依照有关部委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20%城区建成海绵城市的目标,目前累计投资至少已达1.44万亿。如果实现国家规划的,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区建成海绵城市的目标,以届时城市面积5万平方公里计算,至少需要约7.2万亿投资。

  3.

  亿万公帑,亿万人民的辛苦钱投进去后,海绵城市真的起到了防治雨洪、治理内涝的效果吗?我们可以看上述海绵城市先进城市(其中常德、武汉和南宁都是住建部试点城市)的效果。

  湖南常德城区面积仅85平方公里,却投资近百亿用于海绵城市,可以说投资密度远远高于一线城市,一期工程建成后就不断向外界自诩是“海绵城市典范”,彻底告别内涝,还出版了很多书宣传“常德经验”。然而,2019年一场暴雨,3小时降水量仅70多毫米(约为本次郑州暴雨三小时降水量的五分之一),就造成城区严重内涝,很多道路积水1米多深,新华社还专门发了一篇报道。

  

  南宁2020年3月25日、2021年6月10日发生两次严重内涝,这两次降水量都不是太大,日降水量最大观测点仅102毫米,但是市内发生数十处内涝,积水最深处超过1.4米。

  

  中国天气网:《南宁内涝严重》,2020年3月25日

  衢州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20年7月1日、9日发生内涝;西安2019年4月21日、2020年6月17日、2020年7月31日发生内涝……

  

  

  衢州2020年7月内涝,被淹处不乏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覆盖地带,图片来源:衢州传媒网

  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新闻,上述列举的几十个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在工程完工后,在暴雨天气下,几乎都发生过内涝。并且,除了2020年武汉内涝外,导致其他内涝发生的天气状况,日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上下,仅仅是东部地区两年一遇至五年一遇的降水量。

  所以,海绵城市根本没有起到之前所宣扬的削减70%地表径流,预防二十年一遇至五十年一遇洪涝灾害的目标,更不用说防范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中国目前的普遍实践来讲,海绵城市是一个投入非常高,收效却很低的城市工程,除了美化城市环境外,防洪方面作用甚微。

  然而,最近各路专家频繁为海绵城市开脱罪名,观点无外乎两个:郑州海绵城市没有起到效果,是因为降雨太大;郑州一例的失败,并不能证明海绵城市建设是错误的。我们不禁要说,海绵城市不是一般工程,付出这么高的投入,就应该有跟造价匹配的效果。其本质是公民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却无法买到相应的服务,大灾面前连基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老百姓有必要必须继续为此买单吗?

  4.

  分析到此,每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般都要问两个问题:

  海绵城市为什么不能抵挡暴雨,防治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尽管不能治理内涝,地方为什么还要乐此不彼地投入巨资去搞?

  海绵城市理念虽然是中国城市建设专家在2010年之后提出来的,其根本思想源自西方的低影响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雨水治理理念,主张通过建设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留草沟,雨水再生系统等海绵设施,来渗透、过滤和蓄存降水。

  根据水务专家的研究,地表海绵结构日吸收量在20-26毫米左右。这种雨水管理方式,对于消化欧洲西风带的和风细雨,非常有效。而中国多数城市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动辄出现100毫米以上的暴雨。屋顶花园、城市绿地这些设施,根本不可能达到地方海绵城市规划所设想的吸纳70%以上降水的目标(郑州甚至提出地表径流控制率达81.5%),遇到暴雨,能吸收30%就不错了。

  近些年很多地方把海绵城市作为一劳永逸解决内涝问题的灵丹妙药,这本身就是伪命题,不仅麻痹了防洪意识,还挤占了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资金。中国城市防洪,应该学习气候类似的首尔、东京,采用“蓄排结合”的方式,海绵设施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消化暴雨,还得靠发达的排水设施。

  东京有号称全世界最庞大的排水系统,排水管道内径达10米,把一个个高 25.4 米、长 177 米、宽 78 米的大型蓄水池连接起来。中国城市也应该在河道疏浚、地下管道建设、蓄洪区建设和泵闸系统建设等“排”的问题上下功夫。

  那么,地方主政者们为什么依然乐此不彼,海绵城市建设投入一个比一个多呢?无非是海绵建设是“名利双收”的事情。一方面,如果地方领导在地下修管网、在疏浚农村河道,没有人会知道他的成绩,反而会因为占道影响交通,遭人抱怨,但是在城市修绿地、建公园,则是很容易被市民和上级看到政绩,并且赢得人们夸赞。

  另一方面,城市绿化投资巨大,成本估算也有很大弹性,有巨大的灰色利益空间。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一颗榕树或银杏,地头价不过几千元,最后账面价格可以达10万元,剩下的都是牟利空间,这也是很多地方官员建设海绵城市的动力之所在。

  郑州暴雨是个考验,海绵城市是否有必要再去搞,或者应该怎么搞,都值得认真思考,毕竟这是涉及数万亿规模纳税人辛苦钱的大事!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06: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