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评论:大外宣如何成功塑造中国恶劣形象

京港台:2022-4-29 21:22|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22 )  | 我来说几句


评论:大外宣如何成功塑造中国恶劣形象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海外中文新闻网站多维近日突然宣布关闭,引发许多猜测。该网站最初由旅美媒体人何频创立,但在2009年被一位港商收购之后,出现不少偏向北京政府立场的内容。许多人因此而将其视为中国“大外宣”组成部分之一。在多维关闭的消息传出后,其创办人何频为德国之声撰写此篇客座评论。

  当中国人日益自信时,在西方国家的形象却前所未有的恶劣。最新的民调显示,八成美国人不喜欢中国。糟糕的是,这不是孤立的。

  不能排除西方对一个小农大国崛起的不适应,北京政府甚至会夸张地说:敌对势力抹黑中国。但究其实质,这是中国官员自我的心理安慰,也以此来欺骗民众。

  大外宣、大外交、大警察

  因为,有洞察的人都知道,真正塑造中国形象的,正是中国政府自己,至少包括大外宣、大外交、大警察三大系统。

  大是中国人的一个关键词。正是这个大,这个被世界最大山峰隔离的国家,一旦有了几袋钱之后,发现世界都那么小。

  有一次经过欧洲某个古城,我听到在餐馆外聊天的中国游客说:这还不如我们一个小县城。

  所以,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出发点的大外宣,便充满信心地出现了。

  “宣传沙皇”李长春

  李长春,这位曾在中国北方城市主导改革出名的技术官僚,后来成为中共最有权力的几个男人之一,被称为“宣传沙皇”。

  但是离开中国之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在孤独、无聊的出访途中,他去看望央视的驻地记者,得到的一个宏大的建议:将宣传机构办到全球。

  2009年,大外宣以450亿元人民币(专题)的预算响亮登台。笔者之所以当时就断定这是一个烂尾工程,很简单,与网络时代的反灌输背道而弛。

  对于华人(专题)而言,无论是左还是右,早已沉醉于社交媒体,很少有人,除非是老人还去看中文报刊,甚至传统网站也少涉览。

  大外宣在西方办的媒体可以说毫无影响力,即使以“伪装品”的形式夹在有影响力的报刊中,即使请一批白人伪装成当地的记者,结果只能冒用西媒系统原本的数据去欺骗李长春。

  有趣的是,这些并无影响力的大外宣成为西方人批评、厌恶的敏感点:对文明世界的侵蚀。

  大外宣的垃圾制品

  真正对中国形象造成伤害的,还不是大外宣在国外直接制造的垃圾,而是在中国的民粹媒体。这样的媒体不但扭曲西方媒体的内容,更恐怖的是用恶毒的语言对待自由的世界。

  民粹媒体并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当中国那些纯粹的官宣没办法成为可看的来源时,那么语气夸张、用词诡异的民粹媒体内容,反而被西方记者的相中。

  延伸阅读——研究: 亲中大外宣扩展规模 称美国为新冠起源地

  这真是世界上最灾难的宣传效应:

  一方面,这样的民粹媒体迎合了中国自己人的需要,扭曲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不只是民众,中国官员,包括决策者、外交官和军官,受这样的媒体影响非常之大。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恶劣形象,正是通过中国民粹媒体的制造,再通过西方媒体的引用,扩散到全世界。

  中国宣传系统的人很得意,以为这就是将中国故事讲到世界。殊不知,在西媒中,这样的民粹信息、观点,正是中国形象的丑陋所在。

  西方记者在中国被伤害

  糟糕的是,西方的精英,包括民意代表、政治领袖的中国印象,正是来自西方记者的中国报道。

  然而,西方记者在中国的困境,一如掉入了一个充满不知风险的陷阱。

  他们被当成“敌对势力”,除了在街上的随机访问,参加外交部荒谬的新闻发布会,访问不到专家学者,更访问不到官员,甚至社会事件的采訪也遭到阻拦。

  他们中间有一批专业、优秀的华裔(专题)媒体人,不断遭受的是侮辱、刁难,甚至在民粹媒体被公开揭批。

  他们被迫离开了中国,到台北、首尔、新加坡,甚至回到美国。

  他们在中国留下的印象是被伤害,即使在职业道德驱使下依然持中报道,但是,一个遥远的、充满敌意的中国,在他们的键盘中可以被神化?

  习近平(专题)曾经在墨西哥说过,中国并不向西方输出革命。这可能是对的,因为也做不到。但是,中国人自己讲自己故事的时候,用几百亿经费的大外宣将自己的形象塑造如此恶劣、丑陋,成就了一个失败的经典。

  至于说,究竟如何才能讲好中国的故事?

  很简单,废除大外宣,让西方记者可以在中国正常采訪。

  至少,他们的报道更真实、可信,塑造出的中国形象还没有大外宣丑陋。

  何频曾在中国大陆、香港(专题)、台湾(专题)、加拿大(专题)、美国从事媒体工作。现任明镜集团董事长。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13: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