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日志
还没 登录?仅显示部分内容。  |  博客书架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六十一):节假日发放物资
kylelong 2010-3-9 06:43
发放物资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共产主义的消费模式。这种共同消费方式,与年终或其它节假日给职工的奖励不同,是人人有份,大家平均的(除了非正式职工,有时候非正式职工也一样)。似乎与灾区发放物资有些类似,现在在很多灾区(如水灾、雪灾、震灾等)仍旧有这样的形式。 最早感受发放物资,是父母亲所在的工厂里,夏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0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六十):小物件、小挂件、小饰品
kylelong 2010-3-8 04:10
在60-70年代,居民家里除了自家的黑白照片,就是毛主席的画像(每年春节都要买新的,而且还要排队,去晚了还没有),而且,在春节时,似乎连对联都没有。天花板上,就是白炽灯。桌子上除了筷子,也不会有水果盘之类的东西,更不用说花瓶和花了。口袋里面就是几块钱,似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7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九):一次性产品
kylelong 2010-3-5 06:35
一次性产品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才出现的。如果在60-70年代,人们的工资水平都很低,就不会有一次性产品了,使用的物品或穿的衣服,那就是越长久越好,越节约钱。 60-70年代,只是在医院或医务室看见医生护士使用一次性产品,比如棉球、棉签、胶布、纱布之类的。从电影中得知,在解放战争年代,这纱布还是要洗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八):雨具
kylelong 2010-3-4 08:32
湖北老家位于长江中游,春夏之交有一个梅雨季节,时间比较长。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长江洪水,也就经常在8、9月份发生。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3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七):画画、素描、绘画
kylelong 2010-3-3 10:32
在上小学之前,我就喜欢画画,那就是我唯一的业余生活了。画画主要是父亲教,一直使用铅笔,然后就用彩色蜡笔涂色。父母亲所在的工厂,有很多绘图的废纸张。父亲裁剪后,装订起来,这就是我的绘画本,在当时也算是节约了很多开支。那时候,铅笔和橡皮擦是分开的;彩色蜡笔有6色和12色的,我都使用过。画的景物,开始都是工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20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六):铅笔、毛笔、钢笔
kylelong 2010-3-2 07:23
记忆中,最早使用的笔,应该是铅笔。从小学开始,所有课程的作业,都是用铅笔。最初使用小刀削铅笔,经常把手划伤;很多年以后,才有卷笔刀。用小刀削铅笔,笔尖很不平,后来姐姐的经验,就是用沙皮纸磨笔尖,很管用。80年代时,卷笔刀的种类越来越多,母亲曾经收集了几十种,有各种动物、水果、车辆、人物等等造型,全部摆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五):上课、开会
kylelong 2010-2-26 06:07
无论是上课还是开会,都是一个公共场所。 中学及大学阶段,上课并没有什么不同,同学们都比较自觉,遵守纪律,迟到的很少。但在研究生阶段就不同了,首先是手机问题,一些人并不在意把手机打到振动,上课有电话来了,照样打电话,老师也没有办法。不过,手机出现以后,大多数学校,对中小学学生使用手机,还是有限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四):茶馆、咖啡厅、酒吧
kylelong 2010-2-25 09:50
居住郊区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茶馆。后来搬家到市区,市中心有很多茶馆。便河广场(现在的沙隆达广场)是最大的居民休闲中心,附近一带的茶馆有几十家,但都是那种小木桌、小木凳,也有竹制的。另外有一个较大的茶馆,在江汉西南角(现在的时代广场),应该是老家当时最大的茶馆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有几十张桌子,场面很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三):生病、看医生、住院
kylelong 2010-2-24 05:13
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 小时候生病,总是会去医院或父母亲的工厂医务室看病。直到中学学英语,才知道“see a doctor”,应该是“看医生”,而不是“看病”。其实,“看病”就是让医生给自己诊断病情,与英语的主语不同而已。 小时候最常见的病,就是“蛔虫”,总是到医务室拿“宝塔糖”。那时候卫生条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二):宠物
kylelong 2010-2-22 08:15
家里最早养的宠物,就是金鱼。 外祖母与我们一起居住的时候,大家都上班上学,外祖母一个人在家里就与金鱼玩。因为是“三寸金莲”,又不能走很远,能够说话的就是金鱼了,当然,还有收音机,听听广播。我也是那时候(小学阶段)开始认识一些金鱼名称的,墨龙、珍珠、绒球、五花、水泡等等。父母亲所在工厂有一个老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一):春节、新年、圣诞节
kylelong 2010-2-19 07:22
每年春节前夕,从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有些年份只有二十九,没有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搞家里的卫生,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或“扫尘日”。无论是平房时代还是楼房时代,从小都是跟着父母一起搞清洁,老家叫着打“堂尘灰”。就是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捆绑扫把,打扫房间天花板的灰尘和蜘蛛网;然后就是把家里的门窗、家具、各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五十):家务事
kylelong 2010-2-18 09:31
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务事包括这些:买菜、择菜、洗菜、做菜;鸡鸭鱼肉的初加工、鸡蛋、各类干菜;柴(气)米油盐、各种调料、锅碗瓢盆;煤气灶、热水器、油烟机、消毒柜、洗碗机的保养和清理;做饭、炒菜、洗碗;拖地板、擦窗子、地毯洗尘、抹桌子;各种家用电器除尘、维修,更换电灯泡和保险丝;日用品(牙刷牙膏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九):厕所、洗手间、卫生间
kylelong 2010-2-17 08:40
卫生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亲戚朋友之间,一般叫着厕所;而在公共场合,一般都叫卫生间。餐馆里面的卫生间,叫洗手间比较文雅一些;而宾馆等公共建筑的卫生间,也有叫盥洗室的。 60年代至70年代,城市里面基本上没有家庭自己使用的厕所(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可能发展快一些),除非是大干部家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八):搬家、厨房
kylelong 2010-2-16 02:04
70年代的厨房。我记得的搬过3次家,第一次搬家,住平房(前后3间)。家里有一个煤炉子,烧两块蜂窝煤的那种,墙角有一堆蜂窝煤;炉子上一般是有一壶热水,因为炉子是要保持24小时有火的;要喝开水的时候,就打开炉门,烧开水,两个热水瓶就放在旁边;热水可以用来洗脸、洗手等,冬季还可以用来洗衣服、洗菜等等。如果要炒菜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七):看电影
kylelong 2010-2-15 05:40
最早看电影,都是露天电影。所谓“露天电影”,就是在一个操场中架起2跟柱子,中间悬挂白色的幕布,大家都是自带凳子。在夏季,还要带上清凉油(还没有花露水),有时候甚至带上西瓜、香瓜等等,还有湿淋淋的洗脸毛巾(擦汗或擦手);也有很多人站着看,小孩子可以坐在大人肩上(我就是那样的,父亲就是高山一座)。如果去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0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六):住宾馆
kylelong 2010-2-14 01:01
住宾馆是出差才开始享用的待遇。 第一次出差,是与老板一起去北京。我们居住的是上级单位的招待所,双人间,卫生条件还不错,有沙发、书桌、电视和内部电话,但是地下室。因为要凭工作证和介绍信才能居住,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盥洗室(两排水龙头)和卫生间是公共的,而澡堂和餐厅是在地面的另一个地方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五):游戏机、小霸王、电脑
kylelong 2010-2-13 07:03
儿子4、5岁时,为了训练儿子的手指和智力,就买了当时最热门的游戏机――小霸王学习机。当时的学习机,除了一个键盘,键盘上有一个外接游戏卡(普通钱包大小)的接口,一根电源线,还有两个游戏机的操纵柄,还有一个与电视机相连接的电缆。所以,学习机必须与电视机相连接;电视机屏幕越大,画面和字幕就越清晰。而游戏卡是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四):点心、饼干、蛋糕
kylelong 2010-2-12 06:28
小时候吃“宝塔糖”的故事很古老了。那时候,国营商店的点心,有这样一些:鸡蛋糕(外型有点像西方的Muffins,玛芬或小松饼)、蛋心圆、米子糖(爆米花做的块块食品)、水果糖、薄荷糖(方块的)、牛皮糖(喜欢自己用两根签子搅拌)、山楂片、堆烧饼子(小圆烧饼)、九黄饼、麻果或麻条(有芝麻的甜面食)、麻花、京果(白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三):水果
kylelong 2010-2-11 09:26
最早吃的水果,都是罐头水果(我们称之为“听子”)。记得母亲生病住院时,亲朋好友都送那个。一般都是苹果、梨子、桃子、桔子,其它的好像没有了。“听子”有用铁皮制成的,但多数都是玻璃瓶子,有一个铁皮盖子,里面还有一个橡胶圈。那时候没有专门的开启器,每次都是父亲用菜刀把铁皮盖子“切开”,用汤勺把水果片片弄出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二):吃肉
kylelong 2010-2-10 07:21
猪肉是最大众化的肉食了。小时候就爱吃猪肉,因为买猪肉是要凭肉票的,每人每月半斤猪肉的计划。每年春节前夕,每家每户拿着户口本去居委会领肉票,一人一大张12小张,上面印刷了月份。我们家4个人,刚好就是每周吃一次猪肉。凭户口本领取票证时期,除了领猪肉票,还有粮票(买大米)、油票(买香油、菜油)、鱼票、糖票、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一):裤子、皮带、衣服
kylelong 2010-2-9 09:27
小学时期穿的衣服裤子,包括棉衣棉裤,都是母亲自己做的。家里有缝纫机,母亲的手工活也是慢慢锻炼出来的。那时候也不讲究样式,买来布料(是需要布票的),然后找工厂的同事借来裁剪的样式图,剪了就缝,很简单。 因为长得快,每年都要新做很多衣服。有时候实在做不过来,就在裤脚下面接一截,新旧不一样,十分明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四十):拖鞋、凉鞋、球鞋、皮鞋
kylelong 2010-2-8 09:39
在生活的变迁中,鞋子的变化应该是最大的。 拖鞋分凉拖鞋和棉拖鞋,一个夏天用,一个冬天用,这个变化不大。有一种凉拖鞋是“十字丫”的人字拖,从来没有用过。那种大众化的凉拖鞋,容易坏,也就是前面容易断。父亲也是修鞋高手,父亲就用工厂里的废锯条,放在煤炉子上烧红,然后把一块旧橡胶贴在鞋子的断裂处,烧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九):谈恋爱
kylelong 2010-2-6 05:26
中学阶段,有过暗恋,但没有谈恋爱的经历;有过与自己喜欢的女生一起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但没有缠缠绵绵的花前月下。大学阶段,那是有过恋爱经历的,我在《我的大学罗曼史》里面讲过很多了。那时候,学校还是禁止谈恋爱的,但大家都不公开,属于“地下工作者”。一开始,男女同学都是在图书馆和教室里;晚自习休息时间,就可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八):逛街与购物
kylelong 2010-2-5 09:15
记得上小学之前,因为住郊区,一家人经常到市区大街上去看热闹,看那些人山人海(当时的城市人口不过10万左右),还有古城墙和西洋建筑。荆州古城墙是明朝重建的,解放战争时期被打得千疮百孔,改革开放后才花钱维修(还是陈慕华――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位女行长给的钱);而中山路上那一条街的西洋建筑,都是日本占领时的外国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9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七):买菜、做菜、吃饭
kylelong 2010-2-4 09:55
记忆中(小学阶段)最早的菜场,只有国营菜场。蔬菜品种不多,就是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莲藕、豌豆、四季豆、土豆、芋头、丝瓜、苦瓜、菜瓜、南瓜、冬瓜等等常规品种,有时候会有玉米,就觉得很稀奇。而肉类也只有猪肉,偶尔会有鸡蛋、盐蛋和皮蛋,而且都是凭票购买,似乎没有什么鸡、鸭、鱼,更不用说野味了(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9 个评论
1 ...184... 188下一页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22 00: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