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贼:"inside job" 值得一看

作者:roaming  于 2011-3-25 01:3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事杂谈|通用分类:大话影视|已有64评论

由Charles Ferguson导演,Matt Damon和 William Ackman 为主要解说的电影《inside job》 ,以详尽的历史事实和当事人的采访为主题,共分五个部分介绍了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们如何制造了举世震惊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故事。影片从它的起因,经营内幕,金融创新和华尔街的现状作了系统的介绍。这是一部纪实的Documentary纪录片,由 Sony Pictures Classics于2010年10月发行的,公映后,业内人士反应强烈,即便是对金融不甚了解局外人,也是值得一看的好影片。

大量的事实表明,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的失败,而“金融创新”的失败又是由于美联储,美国财政部,最终当然是美国政府接受了华尔街对Deregulation游说,放弃对金融行业监管做法所造成的。放松金融行业的监管使得华尔街的金融大亨可以为所欲为,大把大把地为自己赚钱,而不需要承当由此引的任何经济和法律上的责任。 

在如何让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赚钱的问题上,共和党民主党的元老们观点是一致的,谁也不愿意跟钱过不去,拜金主义不仅在中国流行,在美国的精英阶层尤其如此。所以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他们的竞选需要钱,他们执政后更需要钱。在华尔街,不论哪个党执政,总会有一个相应的班子为之服务。在这一点上,两党的认知度是完全一致。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本党人选,留用前政府指定的人员也是可以的,格林斯潘和伯纳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格林斯潘在老布什手里就是美联储主席,克林顿上台后,找不到合适的,就让他连任了,而且连任了两届。小布什之后,伯纳克接替格林斯潘,这如今,小奥新政府在2009年又继续委任伯纳克为美联储主席。如果说庞氏欺诈案的主角马道夫(Madoff)采用庞氏手段蒙骗他的投资人上百亿美元的巨款,而应该得到终生监禁,看看这部影片,人们就不难发现,华尔街的所谓的“金融创新”就是由美国政府支持的庞氏诈骗伎俩。两个美联储主席:格里斯潘,伯纳克和前财长保尔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每次当外界或者民间有人提议要对华尔街进行监管时,都是他们在国会作证,在总统经济发展顾问组里游说,“金融发展很健康,不要需要监管”。如果马道夫因庞氏骗局而承当了刑事责任,而华尔街的投行高管们的行为可以说就是地地道道的马道夫的翻版,他们为何可以免予刑事责任呢?

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的一个最大骗局就是房地产的Mortgage Loan的发放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房屋贷款的方式很简单,贷款人 =〉 借款人,贷款人和放贷人都是在本地,不管是20年还是 30的贷款,本地贷款人要对借款人作详尽的资产调查,收入调查,信誉调查以确保借款人确有能力偿还贷款。而华尔街的新的房屋贷款方式就花样多了,其产业链如下:

  贷款人 =〉 放贷机构 =〉 投资机构 =〉 世界各地投资人

此时该房屋贷款又被美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格斯丹利、美洲银行等包装成信誉级别最高的基金类可投资产品推销给全世界的投资人。为了获得良好的信誉,该产品还同时请AIG(友邦保险公司)作为保险,通过信誉评美国几大评估机构,如晨星、标准普尔等,评估为AAA的级别,使得该基金更欺骗性。这个做法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考虑该放贷能否在20 年或者30年内来年连本带息收回,因为这是一个未知数,好多人也等不到那一天,但只要源源不断地有投资人来买这个基金,它总可以维持这个基金在不断地扩大,华尔街就有钱赚。要知道,华尔街不赚利息,那是投资人的钱,华尔街赚包装为基金的差价,也就是包装费。

看看这个产业链如何工作的就知道:每放出一笔贷款,首先是放贷公司,赚了一次性的3~5%佣金,第二是投资机构包装成基金后的收益,他们在300~1000%不等,第三,基金管理人再在股市里继续狂炒该基金,它的年收益在最疯狂的时候达到几千倍以上。这才有2007年基金管理人的奇迹,一个基金管理人Roared Back一年的收入为37亿美金。

在这个产业链的消费端是一群被蒙骗了借款人,一群根本就没有能力偿还的穷人。按照传统模式,这些人是不可贷到款的,因为他们的收入太低。而在新的模式下,放贷机构为了他们的佣金,也知道没有后顾之忧,教唆他们的每一个代理商(loan agent):不问收入,不查资产,只要有合法身份,只要是用来买房屋,要多少钱,给贷多少钱。笔者有一个作放贷代理的朋友,2005年那一年,光佣金就赚了六十几万美元。他当然是高兴坏了,但要是知道正是由于数以百万计的、分布在全美各地大大小小的这些Loan Agent,才造就Roared Back 这种基金管理人一年能赚37亿美金的人间奇迹。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政府支持的庞氏诈骗,拿了后来者的钱去补前面投资人的窟窿。直到那一天,贷款人的按揭断了供,穷人最终是由于利率增加而不能按月还贷而被迫Foreclosure。这不仅使得他们前面所有的投资化为乌有,变成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还欠了一屁股债。在这个产业链另一端,是世界各地的投资人,他们也是直接受害人,因为他们被华尔街的这些伎俩蒙蔽了,欺骗了,他们的资产化为乌有,因而破产了!而在整个产业链里真正赚了大钱的是华尔街的投行,即高盛、摩格斯丹利、美洲银行等。

小奥2008年竞选总统时以“CHANGE”的口号赢得民意,最后当选,并发誓要改造华尔街。在影片的结尾,导演很悲壮地说,由于在奥巴马政府的财政方面任职的主要领导人,如财政部长盖纳特是前纽交所主席,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劳伦斯是前克林顿时代的财政部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席是前高盛的高管,两年过去了,华尔街还是在按照自己方式在运营,它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相比没有任何改进,奥巴马对华尔街的“CHANGE”,只是又一次欺骗了善良的美国人民,当然也包括那些买了美国烂债的世界人民,如中国人民。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10年6月后,欧盟通过了决议,要全面限制金融界高管的收入,给
个人的收入加一个上限。与此同时,欧盟要求美国也这样对待华尔街的金融界高管,但奥巴马不予回答,也没做任何事情。光高盛一个投行的高管们在2010年的工资收入就是1500亿美元,它已经达到了2008年之前最疯狂的时代的水平。

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在美国政府里负责金融行业的掌门人都是当年制定这些政策的人,都是华尔街的心腹,华尔街的代言人,他们为什么会不替自己的主子说话,而要替老百姓说话呢?没有道理,完全没有道理!华尔街没有改变才是正常的,才是符合这些财团的利益的,从这角度来看,美国政府既不是民主的,也不是共和的,更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它是地地道道的华尔街的。美国政府是一个被华尔街绑架了的政府,这才是美国未来最恐怖的一面!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4

支持
2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4 个评论)

2 回复 BL_518 2011-3-25 01:53
谢谢介绍,还没看过这部纪实电影~~~~~~~~
2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1:55
BL_518: 谢谢介绍,还没看过这部纪实电影~~~~~~~~
值得一看!
1 回复 pengl 2011-3-25 02:02
Money is the mother milk of politics.
2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2:06
pengl: Money is the mother milk of politics.
精辟!
2 回复 yzfoto 2011-3-25 02:16
Money talks!     
2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2:18
yzfoto: Money talks!        
Exactly! $$$$
2 回复 玉石 2011-3-25 02:24
想看这部片子。
1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2:30
玉石: 想看这部片子。
值得一看!
2 回复 玉石 2011-3-25 02:32
roaming: 值得一看!
谢谢!一定看。
2 回复 云间鹤 2011-3-25 04:28
我就怕看数字——虽然我数学其实挺好的!
2 回复 玮哥 2011-3-25 04:30
谢谢你的详细介绍,辛苦了
2 回复 老阿姨 2011-3-25 04:53
   谢谢介绍,一定要看,还会向亲朋好友推荐。
1 回复 shaitthis 2011-3-25 05:10
多谢介绍。呵呵
有空看。
2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1-3-25 05:42
谢谢介绍
回复 lzh112 2011-3-25 06:21
呵呵,这个被美国媒体痛批了很久了。记得几大银行BOA, CITI 的头头国会作证被骂的狗血喷头。资本的逐利确实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仍然有很大的阻力。
1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6:23
玮哥: 谢谢你的详细介绍,辛苦了
一定要认识到资本的厉害!
1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6:23
老阿姨:    谢谢介绍,一定要看,还会向亲朋好友推荐。
不谢,周末愉快!
2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6:26
shaitthis: 多谢介绍。呵呵
有空看。
其实对你来讲,让你搞金融也许不太现实了。但看完后,你可能会让你的下一代搞。
因为,做普通工程师太辛苦,华尔街计算机工程师是普通的四倍工资。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6:28
人間的盒子: 谢谢介绍
值得一看,尤其要知道资本的厉害。大部分中国人知道老老实实干死活,挣点死工资。把金融搞好好,那钱进来得真快!几百万美金的年薪在华尔街就是小菜一碟!
2 回复 roaming 2011-3-25 06:29
lzh112: 呵呵,这个被美国媒体痛批了很久了。记得几大银行BOA, CITI 的头头国会作证被骂的狗血喷头。资本的逐利确实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仍然有很大的阻力。
Business as usual!
既得利益的实力太大!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2: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