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乡村买车潮观察:有多少人买到了面子,花光了里子?

京港台:2024-2-26 13:30| 来源:贞观 | 我来说几句


乡村买车潮观察:有多少人买到了面子,花光了里子?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腊月二十九,堂哥开着新买的豪华小车回家过年的消息,如长了翅膀,在整个村子里飞速传开。

  随着小车进院,震天的鞭炮声冲天而起。家门口,更是围了众多看热闹的村民,大家七嘴八舌地对新车进行品评。

  满面笑容的叔父拿着红猫,见男人就发烟,见女人和娃娃就给糖,陶醉在村人的赞誉声中。嘴里叼烟的堂哥似乎更忙,一边忙着接电话,一边礼让着前来道贺的朋友进屋喝酒。

  看着院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叔父神气十足地对我说:“你堂哥给我把气争了,让我在村里也可以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了。”

  看着叔父得意的眼神和豪华的小车,我的心里有众多不解,一个在建筑工地背日头过日子的农村人,真需要花几十万买辆豪车装点门面吗?

  看着村道里,家家户户门口停着颜色不一、样式各异的小车。不了解详情的人,真以为村人的日子很富裕,其实却不知,一辆车在农村人眼里有多大的波澜。

  

  ■ 农村车多的也经常出现堵塞情况

  01

  村子里出现第一辆私家车的情形,是十年前。

  那天的情形也和堂哥买新车回家的情况特别相近,也是赶在腊月二十八,旺财叔的儿子日强开了一辆红色豪华小轿车回家过年。

  那辆小车自从一进村,便如吸铁石般,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和啧啧赞叹。为了赢得更多的赞誉,日强将小车也开得特别慢,好像唯恐压死了蚂蚁般,最后有意地将车停在大门外,供村人欣赏。不一会,门口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看稀罕的村民,就连平日用话讥讽日强的朱老八,也夹杂在人群里,如大白鹅似的扯着老长的脖子探着头,跟着大家看稀奇。

  “这车真洋气。你看这颜色鲜的,比新媳妇的衣服都艳。听说,还是进口的。”老钱头一边用手捏着鼻子将那两缕不争气的鼻涕甩得老远,一边啧啧地赞叹着。

  “德国造的,全进口,三十多万元买的,这可顶你们家十座三间大瓦房钱。”旺财叔的堂弟二民得意洋洋地说,仿佛这车是他们家买的。

  “这么多钱?我的妈呀!咱这一辈子都挣不了这么多钱。”老钱头惊讶地张大了嘴,“真看不出来,旺财哥的儿子还真有能耐,这才工作几年,就把洋车给开回来了。这可是咱们村第一辆私家车。”

  “你不知道吗?我大侄子是咱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吃国家饭的,那是一般人能比吗?”看见夹杂在人群里正在看热闹的朱老八,裹着脏兮兮的军绿色棉大衣的二民故意提高了嗓门,“朱老八,我侄子的进口车,比你儿子给人家开的那辆破昌河要气派多吧?”

  “那是,那是,这两车差距大着呢。”双手拢在棉衣袖筒里的朱老八讪讪地说。

  “那不是差距大的问题,那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二民仍揪着朱老八不放,“你别不服气。就去年你还说,上大学顶啥用?日强挣的钱还不如你初中没毕业跑腿送货的儿子挣的多。你看,现在咋样?我侄子就开回来一辆进口小轿车,比你儿子洋气多了吧?”

  朱老八赔着笑脸直点着头。旺财叔挤在人群里一边散烟一享受着村人的赞誉。这时,穿的西装革履地日强也走出了屋子,看见我老远地就打招呼:“哥,你也回家过年了?”

  “是呀!有老人在,离家再远也要回家过年。”我笑说着,“你小子,还真会装。上半年见你还哭穷,说在城里连房子都买不起,这到年底,就把豪车给开上了。你那送快递的工作收入挺不赖的吗?”

  听见我的话,日强惊慌地把我拉到一边,说道:“哥,你千万别给人说我在城里送快递的事。你知道,现在想找个能挣钱又体面的工作特难,我也是被生活所迫。送快递一个月也就七八千块钱工资,在西安还要租房子和吃喝,那能买起这贵重的车?”

  “那你这车?”

  日强看了看远处围在车前看新鲜的乡邻们,扒在我耳根前悄声地说:“这车是我租来的,光租这一个春节,就要一万多元,花去我近两个月的收入。”日强说的有些心疼肚疼。看我仍有些不解,日强补充地说道:“这还不是因为去年过年,朱老八在城里送货的儿子开着他单位的昌河车回家过年吗。朱老八说我上了四年的大学生,混的还不如他初中没毕业的儿子。这话如一把刀子,刺的我父亲一个春节都没出家门,好像干了见不得人的事似的。今年春,父亲就给我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在年底一定要开车回家,这不没办法吗?所以,只好租了辆车回家过年,给村人说是买的。”

  看着在寒风中,正忙着给乡亲们散烟的旺财叔和身躯瘦弱的日强,我感觉喉咙里似乎卡了一根鱼刺,上不来下不去。

  虽然那年,日强是租车回村过年的,但那几年的快递高收入,让他还是很快成为村子里第一个买私家车者,只不过是买了个七八万的国产车。

  

  ■ 进口车在农村也是平常可见

  02

  有人买第一辆车,就有人买第二辆、第三辆,就像曾经盖房子一样,省吃节俭,勒紧裤带,最少也要盖个三间两层。房子盖的高大,才能证明家底殷实。随着社会的前进,农村房子家家户户都盖的几乎一模一样,没得比了,车就成了农村人比较的对象。

  那几年,每年从西安回老家,我都如逃难般,和媳妇抱着娃,回去时是大包小包。来西安时,还是大包小包,从村里转车到县上,再从县上坐车到西安火车站,最后坐公交车到高新住处,虽然路程不足百里,却三倒四倒,即使坐车顺当也得将近三个小时车程,特别是下雨下雪天,更是遭罪,可谓是一把心酸泪。

  记得那一次,我和母亲抱着两岁的儿子在西安火车站坐公交车回南郊。车上人虽然不多,但却是满座。我提着两大包行李,抓扶在车前,期待着看能否等到一个座位。母亲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抓着扶手,站地有些力不从心,站了两站仍没有等到一个坐位。实在坚持不下来的母亲,便在车后厢轮毂凸起的车帮上铺上一张纸,抱着孩子侧身坐在上面。

  儿子不谙世事,突然尿急,便从母亲怀里挣脱,蹲在公交车里就撒起了尿。那尿流像河流般流向旁边的车座,引得一对小情侣惊慌地抬脚躲让,但那尿流似乎有意冲向他们而去。看无法避让,那对情侣赶紧起身,为母亲让出了坐位。

  那次车程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买辆车,即使是二手车,也要解决一家人每次回老家的舟车劳顿之苦。

  其实让我最后下定决心买车的还是那次婚礼事件。

  我妹结婚是在我们那个小县城举行。因为单位事多,一直请不了假。妹夫家有两辆车,原本想着可能从西安到县城,当天会把我们捎过去,结果人家说要捎带别的朋友,让我们去搭长途车。虽然那天早上,我们六点就出了门,但由于孩子小,车又不顺,赶回老家时,已是早上九点,为此母亲弟弟没少埋怨,妻子女儿嫌我如赶集时把人催的紧,最后还落了个不讨好。

  也许有很多农村人都和我一样,遭受了没有车的苦恼,即使,那些经历也只是人生中偶然的一次阅历。但那遭受却如一根剌扎在人的心头,让你时不时疼痛,最后下决心一定要买一辆车。即使一年到头,那车开不了几次,但有了车,心里似乎就安稳许多。也许,正因为如此,城里乡下,私家车就如夏日的野草,疯狂茂盛。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机动车保有量逼近500万辆,平均每3.2人就有一辆私家车,汽车总量已经进入全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第一梯队”。而在这增长过程中,农村私家车的贡献不容忽视。

  

  ■ 堵车已成西安寻常可见的事

  03

  看着别人买车,我弟也眼红了,只不过他有两个孩子要养,全家就凭他一个人打工,就是最便宜的车,他也得思量下,因为车不同于其它物品。它毕竟是个消耗品,不会产出。轮子一转就要烧油,即使一年不用保险税钱也得三四千元。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弟虽然买不起车,但却跟风早早考了驾照。他说先把照考上,免得以后考驾照难、费用高。弟媳妇便默许了。拿到驾照一年后,我弟又向媳妇提出想买个车想法,不然到时手生了,学车跟没学一样。弟媳妇坚决不同意,说,孩子要上学,一家五张嘴要吃饭,你个打工的又不是跑业务,开什么车?

  虽然遭受了埋汰,但我弟仍没死心买车的念头,只不过他不像以前那样,将挣的钱如数交给弟媳妇,而是偷偷地攒私房钱。

  直到有一天,他哭丧着脸对我妈说,他的三万块钱被表弟借去了,现在不仅不还钱还玩失踪将他电话拉黑了。

  那个表弟是我妈四川娘家堂弟的儿子,是个包工头。两家几乎没有往来,后来这个表弟来西安干项目,便上门寻亲联络了几回。看我弟想买车钱又够,便说他工程资金周转不开,想借三万元。我弟有些犹豫,毕竟只有两三面之缘,双方都不是互相了解。

  表弟信誓旦旦地说,最多周转一个月就把钱还了,如果还不上,就把自己的桑塔纳抵给我弟。这话就像一条馋虫,一下子让我弟下了决心,他将自己攒了几年的私房钱连从朋友处借的钱,凑了三万元给表弟转了过去。

  没想到,一个月后表弟丝毫没有还钱的意思,我弟打电话催问,表弟只是口头答应就是不还,再最后连电话都不接,再最后,那个电话就成了空号。

  母亲听后,又气又急,说你把钱借出去,也不说一声,咱都不知人家底细情况。我弟诺诺地说,我想着即使他钱还不上了,可以用车抵押,没想到人和车都消失了。后来,从舅舅那打听到,这个表弟坑蒙拐骗了好多亲友的钱,好多年都没见过人影。

  这件事后,我弟老实了许多。两年后,看到周围的朋友邻居买车,心里又痒痒,便对媳妇说。弟媳妇说,只要你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我就同意。没办法,我弟又找我母亲去商量。他说,妈,你看我都四十五岁了,黄土都埋了半截身子,这半辈子除了打工挣钱养家就是打工挣钱养家。你看村里不管是比我大的还是比我小的,个个有车,你能不能支持下我,买辆车。

  母亲想了想,确实如此。因为自家没车,好像日子过得也比村人矮半头。母亲说,买个车净是花钱的事,你买个车干啥开呢?

  我弟说,有个车,我有些工具就可以用车拉,不用麻烦别人。有时下班晚了想回家,车一开就回来了,不用担心没有班车。第二天去工地,也不耽误上班。家里有啥紧事,说回来车一开立马就回来了。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开车也不用风吹雨淋。听着我弟说的头头是道。我母亲便默许了,说,那你就买吧!

  我弟笑说,我钱不够,得您支持下,给赞助点钱。

  母亲问,差多少。

  我弟说,咱也不买豪车和贵车,就买个一般国产的。我早已看好了,就六七万元的车就可以了。母亲翻箱到柜,把她攒的两万元养老钱,全部给了我弟买车。

  我弟有了车后,生活确实方便了许多。有时晚上从工地下班十点多,想回家,油门一踩,半个小时就从西安回到家了。第二天早上,车一开,又赶在八点前赶到工地上班。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一车就把全家大小礼品全部拉完了。因为有了车,我弟走到那都把车开上,即使到村口买个菜都要把车开上。我妈说,不到一里路,你还开个车,你也不嫌油钱烧的慌。我弟说,妈,你这不懂,这就是享受生活。有车就要开,不怕车开得多,就怕车放坏了。

  我妈苦着脸,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她真不理解。许多村里的媳妇,串个门子打个麻将都要把车开上,真不知道那车烧的是汽油还是烧的是钱。当然,要保证车轮子能转,就得有人挣钱。许多家庭,为了车打架骂仗是常有的事。男人没活干挣不来钱,看着媳妇开着车东家串西家逛,便怒火中烧。女人没钱加油,便骂男人没本事。为了一家太平,父母便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当和事佬,可这样的日子只能安抚一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离婚危机便频频再现。

  

  ■ 车来车往如人生,外表光鲜之下是家家一本难念的经

  现在农村结婚嫁娶,两大件必不可少,房子和车子,房子要在城里买,车子必不可少,财礼更不用说。这一种硬性要求,将农村男孩的婚姻逼向了死角。

  我姑家的孙子,在西安一家饭店当厨师。打工四五年,没说好好攒钱准备盖房子娶媳妇,却先贷款十多万买了辆车开。气得我姑看见孙子就数落。她孙子脖子一扭说道,好我的奶呢,现在年轻人一出门都是车,我没个车装门面,那个女娃愿意跟我谈呢?你以为我买的是车,这是“鱼饵”。

  可是六七年过去了,眼看年龄快三十了,我姑的孙子还没有对象。真不知道,这“鱼饵”何时发挥作用。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0 13: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